早期的碗,无论碗腹浅深,碗壁的弧度均较小,造型古拙质朴。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出土酱釉小碗(图1),时代为晋,矮身浅腹短壁,敞口平底,内外施酱釉,素面无纹。 图1 绍兴市新昌县大明市镇大岙底村南朝齐永明元年(483年)墓出土的青瓷划花莲瓣纹碗(图2),胎质致密坚硬,青釉光滑发亮,碗内划有双线莲瓣纹,口沿外刻弦纹两道,造型敦厚。 图2 浙江省龙泉市查田镇下保村南朝宋永初元年(420年)墓出土的青瓷刻划莲瓣纹碗(图3),直口,深腹,碗壁较直,饼足较矮。内外施青釉,釉面有细小开片,碗内光素无纹,碗外口沿下有细划弦纹两道,外壁刻莲瓣纹,并在莲瓣上划出细轮廓线。用刀深峻,纹饰呈现出很强的立体感。 图3 北朝流行一种深腹碗,造型似杯。如河南省安阳市贾进墓出土的北齐青釉碗(图4),碗腹特深,竖壁直口,平底实足,底足较高。胎质灰白坚硬,青釉泛黄,釉面稀薄且有细小开片,施釉不及底。从碗内多有三个粗大的支烧痕得知,采用的支具是一种较为原始的三角支钉。 图4 隋代的深腹碗更为精致,河北省内丘出土的隋代透影细白瓷碗(图5),腹部变得更深,敞口斜壁,底足矮小,削成八字型。胎体非常轻薄,口沿最薄处仅0.7毫米,釉色洁白,迎光透视,透影性极强,故曰"透影白瓷"。 图5 图5 唐代的碗式逐渐丰富,斜直壁碗、大曲壁碗比较流行,开始出现撇口、花口、葵口、唇口等,造型日趋精巧。定州博物馆的唐白釉浅腹碗(图6),碗身甚矮,浅腹,壁斜直且短,小唇口,底足直径较大,胎釉精良,从唇口切线可见做工非常精湛,是北方白瓷之精品。 图6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唐代塔基地宫出土的越窑秘色瓷葵口碗(图7),深腹,斜直壁微有弧度,敞口作五出葵花状,足高且大。胎质坚密,青釉如玉。 图7 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出土的唐代黑釉碗(图8),撇口,矮圈足,足径与口径为1:2,碗内施白釉而外施黑釉,器型质朴中显灵巧。这种外施黑褐釉,里施白釉的碗,仅见于巩县窑。 图8 湖南长沙窑博物馆的唐代长沙窑青釉褐彩鸟纹碗(图9),撇口圆唇,碗壁弧长,圈足削成八字形。胎色灰白,青釉泛黄,碗内有绿褐彩绘的展翅欲飞的小鸟一只,碗口随意饰三处草纹,线条寥寥却形象生动,极富生活气息。 图9 图9 五代时期的深腹斜直壁大底碗较为典型,如陕西铜川黄堡窑发掘出土的青釉葵口碗(图10),因底足较大,碗壁显得较短且角度上扬,造型敦厚稳重,令人印象深刻。 图10 宋代比较流行的碗式有浅腹大曲壁碗:河北三河县埝头乡行仁庄出土的宋代白釉刻花卉纹葵口碗(图11),比例协调,碗壁舒展,白釉细腻润泽,刻花流畅潇洒,芒口,应是定窑产品。 图11 浅腹直壁的斗笠碗:陕西省蓝田吕氏家族墓出土的北宋酱釉葵口碗(图12) 图12 深腹小曲壁碗:广东省博物馆藏宋代耀州窑莲瓣纹碗(图13),口微撇,深腹,碗壁弧度较小,高圈足且直径较小。青釉色如橄榄,外壁刻三重莲瓣纹,从釉色和纹饰分析,该碗应为北宋耀州窑产品。 图13 南宋龙泉窑烧造数量较多的夹层碗,浙江博物馆的南宋龙泉窑青釉莲花纹夹层碗(图14),碗面浅盘状,下装腹壁近直的碗形座,底心镂一圆孔,碗内中空。盘心刻划一朵盛开的莲花,填以少许篦纹,碗外壁刻划仰莲纹。 图14 图14 江西省吉安市博物馆的南宋黑釉碗(图15),敞口,腹深壁直,底足较矮。胎质疏松,色灰白,通体施黑釉,釉面干涩无光,从造型看应该是茶碗或茶盏。宋代饮茶、斗茶之风盛行,一斗汤色,二斗水痕,因此最能显露二者的黑色茶盏受到斗茶者的喜爱。 图15 河北省磁县观台窑址出土的金代黑釉油滴碗(图16),圆唇,撇口,弧壁,圈足,腹部略浅。灰白胎,黑釉如漆有光泽,碗内布满大小不一的红色斑点,似油滴一般,俗称"红油滴"。 图16 元代的景德镇陶业开始一枝独秀,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所造"枢府瓷"是至今所知元代官用之器的名品。上海博物馆的元代卵白釉印花孔雀牡丹纹"福禄"碗(图17),撇口,碗壁弧长,圈足较小。通体施卵白釉,釉色细腻洁白,润泽失透,碗内印孔雀牡丹纹各两组,牡丹叶下"福禄"两字相对应,碗外无纹。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因釉色似鹅蛋,呈现白中微泛青的色调而得名。 图17 图17 明清时主要流行规整轻巧的深腹撇口碗和敞口碗,典型器如: 图18 明宣德银錾花座青花藏文款高足碗 图19 故宫博物院的明正德孔雀绿釉碗 图20 香港天民楼藏明正统-天顺青花风景图花口碗 图21 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的清同治矾红彩印章纹碗 除此之外,明初的敦式碗、金钟碗、清代的奶茶碗也各有特色。上海博物馆的明洪武青花缠枝菊纹碗(图22),直口深腹大底足,敦实稳重,碗内底心绘牡丹纹,内壁绘缠枝菊花和牡丹纹,外壁为缠枝菊花纹,口沿内外和圈足外各有一圈二元回字纹,其中的菊花纹是洪武时期典型的扁菊纹。 图22 故宫博物院的明宣德青花红彩海水龙纹金钟碗(图23),碗腹特深,弧壁较直,撇口,底足径大,圈足高,似金钟倒置。碗内心和外壁绘有海水龙纹,以青花饰龙纹,昂首怒目、翻飞腾跃,以矾红彩绘海水,波涛汹涌、气势磅礴,加之以沉稳的青花和鲜明的红彩相互衬托,画面呈现出十足的动感。 图23 辽宁博物馆的清乾隆仿雕漆纹碗(图24),撇口,浅腹、碗壁较直,圈足矮而直径大,仿雕漆效果以假乱真。该碗式又称奶子碗,是游牧民族饮食奶或奶茶所用之物,除瓷制外,金属和木制的也较为多见。 图24 由于饮茶方式的改变,清代出现了一种带托的盖碗,如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的清道光粉彩花卉纹盖碗(图25),隆盖,环形抓手。碗敞口,深腹下垂,圈足。盖与碗内外均绘石榴纹,间有彩蝶翩翩起舞,纹饰相互对应,布局疏密有致,盖与碗底中心署青花篆体"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款。 图25 图 25 瓷碗是日常生活最为常用和不可或缺的器物,其产量巨大、品种丰富、碗式多样,必不限于区区十五种,定有许多遗漏失误,以后补改完善,努力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