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在希腊语中又可以译为"疯狂",是指个体所具有的一种极度焦虑和自负的思考方式,是一种非理性的且常伴有妄想的情绪体验。偏执情绪在行为上表现为固执死板,思想上固守己见,常常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评估过高,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总把错误归在别人身上。但偏执行为的人又过于自卑,对别人要求很高,却从不敢相信他人,总觉得他人别有企图,在这种心理矛盾的挣扎中焦虑、痛苦。他们总是缺乏客观、冷静和低姿态的思维去分析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人,通常这种人在工作上不能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在生活上不能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正常人与偏执情绪严重的人也不能很好地共事。其实,我们每个人也都产生过偏执的情绪。想想你的生活,你有没有在某个时刻固执地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明知那是错的?你有没有在产生问题的时候,一口笃定是别人的错,而不愿承担责任?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或情绪其实也可以叫做偏执,只是我们没有把偏执发展到一种疯狂,我们会在事后冷静,客观地分析事情,从而调节自己的情绪。 青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时期,儿童在这一时期不断地模仿、观察和学习各种情绪的表现以及对事情的解决方式。通过上面介绍的关于儿童情绪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根据学习理论,儿童是在不断的模仿和学习中获得情绪感知的,而儿童最直接的模仿,学习渠道就是父母,并且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介绍我们知道,社会认知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进而影响他们在面对事情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父母对情绪的解读影响着儿童分析,推理事情的思维和观点,同时也影响他们接受他人观点、控制自己情绪的方式。青少年儿童在生活中,在他们需要学习表达和处理情绪的时候,父母不在身边,缺少一个直接观察和模仿的榜样,这让青少年儿童在寻找解决方式的时候很容易走向偏执的一边,并且,青少年儿童大多年龄较小,对事情的认识和看法还较为稚嫩,很多事情不知如何解决,很容易产生偏执的情绪特征,这时父母又不能在身边及时地引导和更正,间接纵容了留守儿童的偏执情绪,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性格特征,不易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