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教育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我国民办高校今后努力的主要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探讨了校企合作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关键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适应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的人才迫在眉睫。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提出了"引导一批本科普通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的指导意见,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即不同于公办本科院校,也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它更侧重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民办高校在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已经初具成效,校企合作教育就是一种重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它是由高校根据市场和企业对人才的特定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双方共同安排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相结合。[1] 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一名合格的计算机专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知识理论体系,还需要具备熟练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这些能力不仅需要在学校进行系统的学习,而且需要在企业的实际工作中进行锻炼和培养。 (一)校企合作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符合当前经济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实践教学为重点。它担负着培养面向基层,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使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是完成这一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完善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大纲、计划和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更加适用的教学体系,从而保证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符合行业的发展需求。另外,高校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教师,参与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可以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2] (二)校企合作可以满足"高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的需要,实现共赢 民办高校在实施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个人成长的需要,还可以满足企业和高校发展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企业可以获得数量充足、基础扎实、上手迅速的员工,大大节约了用工成本,缩短培养周期,提高用人效率;高校可以借助企业的资源,形成招生、培养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二、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指高校根据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与其洽谈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这种模式可以根据企业需要进行专门化的人才培养设计,实现高校招生和企业招工、教学和生产、实习和就业的同步化,避免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最大程度的保障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一致性,保障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保障学生的高质量就业。以郑州工商学院的"富士康专班"为例,该班近几年涉及到的计算机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等,它按照富士康企业的特定需求,进行定向专业的招生和培养,实现了专业设置和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3] 2、引进式人才培养 引进式人才培养是指高校和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通过引进企业的优秀人才(如企业培训讲师和优秀骨干等),为与企业特色相对应的班级开课,由企业人员组织课程和课外培训。[1]这种模式可以由学校根据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课时和训练,在校内就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信息工程系为例,他们会在每学期末选择不同公司,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进行免费的短期实训。如,河南智游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计科专业IOS方向的实训,新开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负责物联网工程专业智能家居方向的实训,上海音达实业有限公司负责通信工程专业网络技术方向的实训,千峰教育负责信管专业HTML5方向的实训等。 3、基地式人才培养 基地式人才培养可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两种,校内实训基地是指高校和企业依据具体的培养目标,由高校提供土地,企业提供资金、设备和专家等资源,在校内开设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则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高校与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达到资源共享。 (二)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府推进校企合作教育力度不足 国外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大多在于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主导,通常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和协调校企合作。另外,它们会针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者减免税收等优惠政策。虽然,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然而,政府仅仅是从宏观层面对校企合作进行政策的制定,并没有细化。相关的财政和税收等配套支持政策较少,造成了校企合作实际操作层面上的弱化。[4] 2、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不足 利益是双方合作最好的融合剂。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主教练,是高校学生的主要接纳者和受益者,在承担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社会责任时,也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然而,高校追求的社会效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追求的经济效益(盈利)有时候会产生矛盾,造成校企合作的阻碍。另外,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这些都会引起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动力不足的现象。 3、民办高校提供校企合作的能力不足 民办高校作为校企合作教育的主战场,它提供的校企合作教育的能力不强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校企合作教育的观念不够深入,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仅仅是停留在表层。这一是因为民办高校自身能够吸引企业合作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不强,二是因为高校不愿更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承担更多的风险。其次,很多民办高校并未建立起校企合作的组织运行管理机构和制度。第三,民办高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够。这主要是由于教师的重心在教学和科研上,对于增加工作量,来提高自身工程实践能力的热情度不高。另外,民办高校大都没有相应的培训和激励机制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4、民办高校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强 民办高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是否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教育的过程中,直接影响着校企合作发展的持续性。尽管有的学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会参与到校企合作教育中,但他们往往重视度不够,消极对待,影响实训的效果。另外,有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中途更换实训的企业,会影响校企合作教育企业方的积极性。[5] 三、民办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完善政策法律法规的保障体系 政府不仅要从宏观层面上统筹规划校企合作,而且还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制定相关的条例,明确高校和企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校企合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其次,政府还需要针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激励企业的积极性。 (二)民办高校应发挥主体作用,统一教育观念,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民办学校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需要发挥主体作用,做出以下几点努力和改变。首先,应该统一教育观念,即要树立以学生为本,适应计算机人才发展趋势的教育观。也就是要确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升专业素养为出发点,以培养计算机方面的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掌握能胜任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为目标的总体思路。其次,要完善管理体系。民办高校可以设立校企合作教育委员会来统一管理和沟通,避免多头管理,提高效率。还可以完善现有的制度体系,在职称评定、工作考核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加入校企合作教育的内容。第三,要选择适应校企合作教育的教学机制。比如,针对计算机专业,它可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加强课程教材资源的开发合作和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校企双方共同教学。最后,要加强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指引。从大一开始就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引导,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让其认识到学习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同等重要。总之,民办高校要科学合理的进行顶层设计,有针对性的选择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管理体系,抓好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导学生,从而提高自身实力和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推动校企合作奠定基础。 (三)企业要强化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校企合作教育的动力 企业作为校企合作的最终受益者,需要转变认识,强化社会责任意识,激发合作动力,增强合作意愿。一个企业要想获得持久发展,需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通过利用高校的资源,为自身培养大量人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教育不仅有利于自身发展,而且能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之,校企合作教育是民办高校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人才培养模式,它顺应时代和行业发展的要求,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三方共同的努力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磊吴金鑫沃小磊.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调查[J]. 现代经济信息,2016.05. [2]宁鹏飞耿如花.应用型本科教育如何走校企合作之路[J].价值工程,2016.06. [3]周卫忠.高校计算机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6.04. [4]李铁.校企合作与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J].理论月刊,2015.01. [5]刘晓文陈国铁林平陈曼英.深化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