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别集。七十八卷。清施闰章撰。初刊于康熙年间。 施闰章,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晚号矩斋。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卒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安徽宣城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又充山东学政,迁江西参议,有政绩,人称施佛子。后罢官归里达十年之久。康熙十八年应试博学鸿儒,为翰林院侍讲,纂修明史,充河南乡试正考官,转侍读,后死任上。施闰章少有文名,文章与山东莱阳宋琬齐名,称"南施北宋"。又与同邑高咏友善,据东南词坛者数十年,号"宣城体"。 《学余堂集》计诗集五十卷,文集二十八卷。诗集中以反映现实的诗居多,如《大坑叹》、《弹子岭》等诗;而对战乱和赋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刻画得尤为真实,如《万载谣》、《舆夫行》等;也有部分诗是模拟王维、孟浩然而写的闲适诗。诗的风格主要宗唐,体气高妙,格律深稳,长于五言,写景抒情接近王(维)韦(应物),如《山行》:"野寺分晴树,山亭过晚霞。春深无客到,一路落松花"。《夜坐天游峰得月》:"微雨仍留月,千峰洗更明。仙云真可数,片片掌中生"。这些写景诗清丽朴素,技巧成熟,风格接近唐代,代表施闰章诗的主要风格。由于施闰章善于观察,勤于积累,往往能把写景同现实融为一体,如《舟中立秋》,写的是立秋日诗人所见所感,连年的饥荒,垂老的身世,眼前荒凉的江景,融于一体。 《学余堂集》文,以诗序占多,语能造微,如文集卷二十五中《修明史》一文,提出了修史的八难:一曰考据,二曰裁制,三曰核实,四曰定论,五曰门户,六曰牵制,七曰忌讳,八曰程限,一文道破修史利弊,古今通用。 《学余堂集》有康熙、乾隆二刻本,宣统二年(1910年)上海国学扶轮社石印《施愚山全集》,附有年谱四卷。《施愚山全集》又有康熙曹氏扬州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