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是一年中草木润泽、清气最盛的时节。《岁时百问》有:"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如雪的梨花尚未落尽,灼灼其华的桃红,如镜头中的画面映入眼帘。一年之中,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像清明的姹紫嫣红、明丽华彩。一片灵动的勃勃生机,在"红绿扶春上远林"里渲染开来。 "明前茶叶是个宝,芽叶细嫩多白毫。"明前的茶,春温低、发芽少,生长慢、芽叶细嫩,高氨低酚,香高味醇,弥显珍贵。 古代的贡茶以早为贵。在贡茶的时代,春茶分为"社前茶"、"火前茶"和"雨前茶"三种。社前是指春社前,大约在春分节气。像唐代的贡茶,阳羡茶、顾渚紫笋,就是春分前后采摘的社前茶。火前即清明前,古时的寒食节禁火三日,寒食节又在清明的前一天。雨前茶,是指谷雨节气前的茶。明代许次纾《茶疏》里说:"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如果说明前茶是茶里的极品,那么雨前茶该是茶中的上品了。 明前的茶,清香袭人,鲜爽生津。它凝结着去岁的簪花剪雪,蕴含着早春的晨风暮雨,流转着清明转折的清新盎然。这样的茶,算得上是至真至纯,无妄无嗔。如果在世俗中,被炫耀塑造成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真的会玷污了茶的清净,辜负了茶的鲜醇。 明前茶,在我们的意识里,还是以芽为贵。在茶事活动中,仍会看到一些人,炫耀着单芽茶的嫩绿。对于明前茶,我认为采摘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会更理性完美。其耐泡度、鲜醇度、营养成分,都会好过单芽茶许多。其次,惜采单芽,会减轻对茶树的伤害,如此方不辜负茶树一冬的苦寒坚守。平常心,真滋味,草木情,饮之道。茶树历尽酷暑严寒,"春物亦已少",还是要多存惜物之心,这也是茶之大道。 恻恻轻寒,剪剪风中,晨歌兄来济吃茶。我和晨哥谈起滇中问茶的所见所闻,不禁有些慨叹。云南连年春旱,茶树严重过采,古树茶杀青不透,烘青料的以假乱真,初制的粗放简单,山头茶青的混乱不堪,此类种种因素,使普洱生茶的未来变得更加迷茫。我在一些知名的寨子里,喝到过烘青料的茶。如仔细辨别,干茶有高温干燥的火香味。茶汤青绿,叶底翠绿,香气高扬,入口清甜,缺乏在苦的底蕴中的回甘。这种烘青绿茶特有的色香清甜,有先声夺人之势,不知会让多少人上当。 同时和晨哥谈到,一个茶人,一个老店,应把别茶鉴茶的正确理念,清晰地传递给茶友。怎样的熟茶可以陈化久存,哪一类生茶可以如期地转化,哪个池塘的蝌蚪可以变成青蛙。如不严格把关,五年乃至十年后,浮光华彩随风而去,茶的真相毕露,又该如何去面对购茶的朋友与我曾推荐夸口的茶?古人"童叟无欺"的立店之本,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 在这个明媚的节气里,我喜欢读苏轼的《东栏梨花》:"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人生有几个清明,又有几人能看得清明啊。 山高雾霭处,翠绿是茶清明时节的春衫,本真依然。岁月催事,光阴发酵了青春的心事。中年时,那一杯茶,渥堆氧化,变成了温润甘甜的红茶,茶里有你我浅笑深颦的盈盈秀色。此去经年,耐得住时光沉淀的,是"玉碗捧纤纤"里泛着的醉红酡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