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哪里打炮原创故事


  (小麦的故事之童年趣事系列四)
  小麦上到小学三年级后,史无前例的政治运动开始了。学校遵照伟大领袖的"五·七"指示,经常组织学生到农村学农、到工厂学工,还组织过一次学军,去了部队的营房。
  这一天,同学们一大早就从学校出发,列着队、背着背包徒步走了小半天,到了位于S市远郊山脚下的解放军某部驻地。
  未进营房大门,学生们先看到的是营房围墙外和道路两边的菜地,有一些解放军叔叔正在地里忙碌。从菜地里茂盛生长着的多种蔬菜,就可以判断出解放军叔叔们的生活肯定错不了。
  在部队接待人员的引领下,同学们参观了部队的陈列室,了解了部队成长的历史、立下的功绩和获得的荣誉与嘉奖;还观看了战士们的训练。
  很快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午饭是在部队战士食堂吃的,饭菜很简单:主食是大米饭,菜是炒西葫芦。部队做大米饭是先用水煮,待米六、七分熟之后,捞在笼屉上蒸至熟透。这样做的米饭口感好、劲道、不粘粒儿。西葫芦炒的也很可口,饭菜管够,同学们吃得很香。
  在那个时代,S市的粮食供应基本上是粗粮多、细粮少。粗粮主要包括:玉米面、小米、高粱米、杂粮面(以豆面为主与少量白面掺在一起)等;细粮包括:白面、大米等。粗粮比例占到70%以上,大米要等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供应,所以,一般市民平时是很少吃大米饭的。这次在部队吃大米饭,真是让大家饱了口福。
  下午,同学们接受了军事训练,有走步、瞄准等等。
  入夜了,同学们劳累了一天,该睡觉了。大家住在战士们腾出来的大间宿舍里,房间很宽敞,床铺是上下两层的,熄灯号吹响后,大家开始入睡。
  同学们陆续睡着了,这时却出现了逗人的情况。
  S市是建国后新建的城市,市民从天南海北聚集而来,口音很杂。小麦所在的小学在棉纺厂附近,而棉纺厂的职工大多是从天津市调来的,于是,便在棉纺厂生活区及周边很大的范围内形成了讲天津话的圈子,小学校在圈子之内、小麦家住的宿舍也在圈子之内,所以,小学校学生的流行口音不是普通话,而是天津话。
  老家不是天津的同学,大多会两种口音,受家长的影响,在家里讲家乡话,到学校又讲天津话。唯有小麦例外,他从不到两岁就搬到这个生活圈子里居住,受天津话的影响太重,反倒不会说家乡话。
  同学们睡着后,有的就开始说梦话了,操着各种口音,有叫爹的、有叫娘的;大保同学用地道的S市当地口音叫奶奶;大杨同学睡着睡着,竟然从床上掉了下来,他是一个大高个,长得敦敦实实,掉在地上"咚"的一声,很响。这时,不知哪个同学冒出了一句:"哪里打炮"!把还没睡着的同学都给逗笑了,接着又把本来已经睡着的同学也吵醒了。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男生们都爱用"哪里打炮"来打趣。
网站目录投稿:如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