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由于农村经济文化落后,义务教育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不少语文教师还是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依然还是满堂灌,以教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致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农村初中生特别害怕阅读,阅读能力很差,特别是现代文阅读能力方面更是如此。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到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影响到学生的终身学习,本文就此做一些粗浅的探究,着力于培养农村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很差;培养研究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现代文阅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达到知识的传递与精神的升华。但是,目前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没有能够引起高度的重视,不少教师依然还没有能真正的走出陈旧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的固定模式:以教为中心,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因而造成目前农村初中生特别害怕阅读,学生的阅读水平特别低下,阅读能力更是无从谈起,本文就这些问题,以自己的教学经历,粗浅的谈谈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状况及其应对策略,探讨研究如何培养农村初中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方法。 一、了解农村初中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现状 要想探讨研究如何培养的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必须要了解农村初中生语文现代文阅读的现状。目前,农村初中生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很差。据不完全统计,我所在的农村中学及周边农村中学,不论是段考、期考,还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一般占35分(整个语文卷面分数120分),学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得分率极低,能得到满分的寥寥无几,仅占百分之三左右。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由于农村偏僻悠远,经济文化比较落后,没有能力购买一定数量的书籍供孩子阅读,孩子的阅读量少,见世面少,知识面窄;二是"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根深蒂固,没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孩子们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三是绝大部分的农村父母,整天忙于农活,忙于打工,根本没有精力顾及孩子,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就完事,无暇过问孩子读书的事情,连孩子就读哪个班级、哪个是班主任都不清楚;四是农村大部分孩子的家长文化程度低,没有能力辅导自己的孩子,孩子在学校能学到多少就是多少;五是我所在的乡镇是全国首例"搞土地流转承包",农民领着双份工资(土地承包费、打工钱),生活比较富足,农村的孩子认为读书苦、读书累,白领不比农民工资高;六是农村义务教育还远远未能达均衡发展,农村教师的语文综合素质不高,还是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依然还是满堂灌,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活动,以致造成学生对教师产生很强的依赖性,农村初中生特别害怕阅读,特别是现代文阅读,阅读能力很差,考试丢分十分严重。以致造成目前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这是我们农村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要提高国民素质,实现中国梦,首要的问题,就是要培养农村初中学生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都是在农村,提高阅读能力有助于国民素质的提升。如何培养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呢?通过三十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有效方法是: 1、要明确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到写作教学,可以说没有一定的阅读水平很难有较高的写作水平。"阅读是提高语文综合素质能力的提手"。 为了达到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牢牢抓住阅读这个"提手",提高国民的语文整体综合素质,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对语文课本教材的选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进行了精心的编著。信手翻开九年义務教育人教版语文课本,我们会发现2016年秋季学期,新课改以后的七年级上下两册,每册课文篇目是24篇,其中现代文阅读却各占了16、22篇,总计38篇;八年级上下两册,每册篇目是30篇,现代文阅读各占了20篇,总计40篇;九年级上下册,上册的篇目是25篇,下册的篇目是24篇,其中现代文阅读各占了12、11篇,总计23篇。据不完全统计,初中三年,语文课文篇目是163篇,现代文阅读则占了101篇。由此可见,现代文阅读占了语文课的大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我们的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现代文阅读能力很差,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我们必须勇敢地去面对,千方百计寻找解决的办法。 2、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什么是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生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虽然颁布的时间不算短,但是传统的教学观念是根深蒂固的。长期以来,由于受应式教育的影响,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少的农村教师仍然改变不了陈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为中心,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活动,以致造成目前广大农村初中的语文阅读教学水平很低,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改变陈旧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3、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群体的学生,由于所受环境的影响,城乡初中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有所不同的,城市的初中生阅读兴趣更广泛一些(本文撇开这个问题不谈);广大农村初中生的阅读兴趣往往离不开他们生活,尤其是喜欢阅读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比较贴近的文本。如:刘湛秋的《雨的四季》、莫怀戚的《散步》、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布封的《马》、法布尔的《绿色蝈蝈》、郑振铎的《猫》、梁实秋的《鸟》等等,这一类的课文更是农村初中生所喜闻乐见的,因而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所以,我们要因势利导,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4、要充分调动學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众所周知,"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们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要努力寻找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深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了解他们的阅读兴趣,找到阅读教学的切入点,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做到这些?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1)文本要新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过程,这个对话过程,好奇心起着重要的作用。"好奇心是人类的第一美德。"由于时代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也不同。现在的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兴趣广泛,尤其喜欢看科技、探险之类的文章。我们要不失有利时机,找一些代表性的文章来让学生阅读。如:《"鸟巢"与仿生设计学》、《共同:双赢的生存智慧》、《人际和谐需天真》、《大度读人》、《珍惜愤怒》、《月亮上的足迹》、《登上地球之巅》、《奇妙的克隆》、《旅鼠之谜》、《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生物入侵者》、《斑羚飞渡》等这一类的文章,特别新颖别致,都是学生爱看的,我们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注意观察,才能了解学生阅读的兴趣,引导他们广泛的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阅读中提高阅读水平,获得阅读能力,达到传播知识与升华精神的阅读目标。 (2)要以本为本。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课本(文本),选文以经典为主,"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如:(1)朱自清的《背影》、杨绛的《老王》、杨振宁的《邓稼先》等文章,是我们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的典范。(2)叶圣陶的《苏州园林》、茅以升的《赵州桥》、黄传锡的《故宫博物院》等说明文,是我们进行说明文阅读教学的范例。(3)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罗迦·费·因格的《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鲁迅的《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等议论文,是我们进行议论文阅读教学的经典之作。此外,还有别的文体的选文更是我们学习各种文体,进行各种阅读教学的美文佳作。我们要以本为本,特别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初中生,特别是广大农村初中生的阅读面,开拓他们的视野,确实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3)要善于赏识。心理学告诉我们,由于人类自身的弱点,一般来说,人们都比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赏。当我们得到别人的欣赏时,心里感到十分的高兴,尽管有的人没有喜形于色,可是在他们的心灵深处,自然还是感到很高兴的并乐意把事情办得更好。不管你承认不承认,事实总是事实。大人是这样,小孩更是如此,中学生也不例外。我们作为一位教师,在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对文本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我们就要及时的表扬他们,要善于赏识自己的学生,那样他们就会心情愉快,更加好学上进。 5、抓牢阅读"提手",教给阅读方法。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很多,只有反复阅读才能见效快。主要方法有: (1)从文章的题目入手,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文章的题目我们可以了解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讲百草园的生活;第二部分是讲三味书屋的生活。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从文章的体裁材入手。阅读一篇文章,了解它的体裁,阅读起来就融会贯通。阅读一篇记叙文,我们可以根据记叙文的六大要素来分析。如《散步》一文,时间:晚饭后;地点:田野上;人物:"我"、妻子、母亲、孩子;事件:一家人散步过程中产生的分歧及其解决办法。如果阅读的是一篇说明文,那么,我们就要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的对象、说明的种类、说明的方法、说明的结构、说明的顺序等。如八年级课文《中国石拱桥》一文,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的石拱桥,它的特点是高大坚固、历史悠久、外形美观。为了说明这赵州桥的这些特点,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摹状貌、打比方等多种方法来说明方法。如阅读的是一篇小说,那么就要弄清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等等,从而突出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我们可以从小说的三要素入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故事情节是怎样的?有哪些环境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很快地找出了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故事情节是:盼于勒——赶于勒——躲于勒(为何盼?为啥赶?怎么躲?这样设问,可以让学生学会分析文章的层次、理清文章的条理了)。找出环境描写,通过两处不同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的不同心境(第一处是心情愉快;第二处是心情沮丧)。如果阅读的是一篇议论文,那么就要从议论点的论点、论据、论证这三要素去分析。通过文章的体裁来分析文本,可以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训练,可以发展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能力。 (3)概括分析法。所谓概括分析法,就是通过反复阅读文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提炼文章的主题思想。如阅读七年级上册《鸟》这篇课文,文章开头第一段:"我爱鸟。"别看这段话只有三个字,可蕴含的内容却很丰富。我们可以从这个段落了解到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写鸟,也能提炼出本文的主题思想:作者爱鸟——热爱大自然。通过这样的训练,我们培养学生概括分析的能力,让他们认识世界、发展思维。 (4)质疑解疑法。所谓质疑解疑法,就是让学生提出质疑,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如写人的文章,可以设疑为:"谁?干什么?"叙事的文章,可以设疑为:"什么事?怎么样?"这样学生可以很快地获取文本的重要信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5)抓关键词法。阅读一篇文章,总会遇到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告诉我们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思想。如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段最有一句话:"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所以,第一部分是讲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作者热爱这样的乐园。又如朱自清的散文《春》,文中写道:"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盼望着""盼望着"这几个词,写出了作者希望春天早点来到的急切心情。"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用一个"钻"表现出了春草的挤劲和勃勃生机。此外,还有孙犁的《芦花荡》一文中写道:"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这两句,前句用了"一撑"、"举起"这两个词,写出了老头子动作的敏捷;"砸"、"敲打"写出老头子动作的迅猛,表达了他对日本侵略者的极其痛恨;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痛打敌人的情景。后一句用了"狠狠",写出了老头子强烈的复仇心理。用一个"望"字传神地写出老头子的自信、自尊,一个老头子的英雄行为便跃然于纸上。所以,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在语言环境中学会品词析句,感悟出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 三、讲究"阅读千法读为本"的策略 阅读方法很多,但要以读为本。"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记得去年(八年级时),我上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这篇文章时,我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第一节课时,我布置学生做了三件事:一要反反复复地朗读这篇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理解本文的生字新词,找出重点的句子并理解它的含义。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三提出你自己的疑问,特别强调,不懂的地方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第一节课很快的过去了。第二节课时,我开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了。(1)这篇课文写什么?我的话音刚落,学生马上异口同声地回答:"课文描写的是云南歌会的动人场面。"(2)你读懂了什么?甲学生:"老师,我既读懂了云南歌会的地址很特别,不是大舞台,而是松树林子和灌木丛中的凹处;又读懂了来参加歌会的人物是来自四方,大多数是年轻男女;还读懂了歌会的方式是对调子,也就是对歌,他们对的绝大数都是情歌。"乙学生:"我理解到云南的歌会太有趣了,一定要在隐秘的地方才对歌,对的多半是年轻男女,唱的大多是情歌。"丙学生:"老师,我读懂了云南歌会的场面很热烈。一个年轻的女子竟然能把三个年轻的男子比下去。那个女的也太厉害了吧。"丁学生:"老师,我读懂了课文通过描绘云南歌会的动人场面,烘托了云南歌会的热烈场景,表现了云南年轻妇女的淳朴善良、健康美丽、能歌善舞的性格特点。""还有谁要说的吗?"我问道,没有一个学生回答,我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第三個话题。(3)"你们有什么疑问?可以说一说。""老师"一个学生问道,"我读了课文,我不明白云南的年轻男女为什么偏偏要选择在松树林和灌木丛中的凹处来对歌呢?""你说呢?"我反问道,"他们害羞呗!"一个学生替我回答道。当时,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我趁机逗着他们,"怎么了?他们是真的害羞呀!"全班的学生听我这么一说,笑得更欢了。"老师,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只有云南才有对歌吗?"另一个学生问我道,"不是的,我们这里也有。每年的农历三月三和端午节,我们也请人来对歌。"我回答道。"唉,我们这里的对歌不好玩!都是老的对,没有年轻的对,而且都是在大舞台上对的,一点都不爽!"又一个学生叹道。"姜,还是老的辣了。不过,你们可以学着对呀。说不定有哪一天,你们当中的某一位同学能成为一代歌王呢!不然,对歌这个民俗就要消失了。多可惜啊!"我启发道。 "老师,老师,下课了!"一位学生提醒道。一节课就这么轻松愉快的过去了。这节课,我收到了预想不到的效果。一年后的今天,我所在的南宁市(含六个县)在中考第一次适应性考试中,有一道现代文阅读试题恰巧出了沈从文的文章《云南的歌会》(节选),出题者所设计的问题与我当年设计的问题大同小异,所以,我教的班级的绝大部分学生,对这道题考得比较理想。由此可见,"阅读千法读为本"千真万确!以读为本,以读代讲,效果更佳。这是我的教学经历。 四、要善于施压挤时来阅读 单单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让他们挤出时间来阅读,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不然,方法再好也是白搭。例如,规定学生每天阅读半个钟头左右,这样积少成多,把阅读落到实处,营造的浓厚读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五、"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指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和学生约定,一起阅读,互相监督,开展竞赛,看谁读得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一定量的阅读,提高阅读品味,实现质的飞跃,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从而扩大农村初中生的阅读面,丰富他们的阅历,开阔他们的视野,发展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其知识和精神。 综合以上所述,要全面提高农村初中生的语文现代文阅读水平,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必须努力寻找适合农村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地提高广大农村初中生的阅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