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 ——陈鹤琴 孩子学走路的时候,许多家长千方百计地在旁边保护着,舍不得放手,生怕他摔倒。其实,孩子学习走路,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帮助孩子进餐、入厕、收拾玩具,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等,这种太过仔细的呵护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杀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天起,他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应满足他尝试、冒险的需求,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1)满足孩子"自己来"的愿望 没有一个孩子不喜欢自己动手,孩子从3岁开始,独立的愿望就非常强烈,什么事情都想自己干。父母不要担心他们会把事情搞砸而不允许他去做,而应支持他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允许孩子自己洗小手帕,父母可以在旁边看护着,同时教他方法,让他多练习,自然就能学会了。 (2)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就要让他自己做,如自己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自己整理衣物等,父母可在旁边给予一定的指导。当孩子做的不尽如人意时,父母也不能急躁或动怜悯之心。 (3)让孩子学习做家务 孩子一会走就有帮助妈妈的愿望,两岁的孩子就会帮大人拿东西、跑跑腿儿。所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他们学做家务,先从小事做起,例如抹桌子、扫地、倒垃圾等,这些小小的家务事,即使孩子干不好,也不能放弃;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自己整理书架、书桌,自己布置房间等。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在家里也有工作,也有任务,久而久之,孩子有了这种意识,就会主动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了。 (4)让孩子自己体验失败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多数父母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失败,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孩子孤军奋战。其实,失败也是孩子的权利,失败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人都是在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长大的。所以,失败的经验往往要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