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②。圣明天纵③,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惭,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④,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 辨如贾谊⑤,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⑥。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忌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 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 德宗好聚财⑦,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御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⑧,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⑨。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⑩。 臣等每退自西阁(11),即私相告,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12),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 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13)。若陛下能自得师,则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14),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15)。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16),如见贽面; 反复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17)。 【注释】 ①陆贽:字敬舆,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人。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进士,任翰林学士、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参与机谋,曾上疏反对两税法,因被裴延龄所谗,罢相,后遭贬为忠州别驾,居忠州十年抑郁而死。著有 《翰苑集》,又名 《陆宣公奏议》,内容多为改革弊政的建议。进御: 进献皇帝。札子: 古时的一种公文。②空疏: 学问浅薄。备员:谦词,凑数、充数。讲读: 官名。③天纵: 天所放任。④佐: 辅佐。⑤子房: 张良,字子房,汉高祖的谋士。贾谊: 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贾生。西汉政论家、文学家。⑥格: 正,纠正。通: 通报,传达。⑦德宗:唐朝皇帝李适死后进入太庙奉祀时所封的尊号。⑧法: 制度。名器: 代表统治阶级的等级、地位的爵号和车服仪制。⑨药石: 药品和砭石 (古人治病用的石针)。膏肓 (huang): 我国古代医学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 "肓";据说"膏盲"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⑩贞观: 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649年,共23年,这是唐代的极盛时期,人称"贞观之治"。(11)西阁:衙门。(12)契: 相合,投合。(13)冯唐:汉初郎中署长,他曾经对汉文帝介绍战国时期赵国的名将廉颇和李牧的战绩,汉文帝听后叹息说: "我独不得颇、牧为将,何忧匈奴哉!"魏相:人名,汉宣帝时任丞相。史称其"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孝宣: 汉宣帝刘询。(14)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三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诸子百家: 泛指先秦两汉的各学派著作。(15)龟鉴: 龟是卜卦,鉴是镜子。比喻借鉴。(16)坐隅: 坐位的旁边。(17)进止: 听候决定。 【译文】 臣等人低劣,凭着空虚的本事,凑数做个侍讲侍读的官员。可是皇上的聪慧是上天赋予的,学问日新月异。臣等人才华有限,然而圣道没有穷尽,心中想说,然而辞不达意,因此,自己感到惭愧,不知道怎么办。 私下里认为,臣子进纳忠言,譬如医生的用药,药虽然从医生的手里来,但是处方大多传自古人,倘若已经在世上用了见效,就不必都要由医生自己重新开出处方。 我们见到唐朝宰相陆贽,本有辅佐皇上的才能,学问可以做皇帝的师傅。议论事情深刻切合实际,说话不背离道德。智慧像张子房,然而文章胜过他;论辩像贾谊,然而方法不像他粗疏。上面可以纠正君王意念的不是,下面可以传达人民的心意。但他不幸运,做官没有遇到好时机。唐德宗以苛刻为能干,可是陆贽用忠厚待人劝他; 唐德宗以猜忌为手段,可是陆贽用推诚布公去劝他;唐德宗喜好用兵打战,可是陆贽用消除战争先发制人; 唐德宗喜欢聚敛钱财,可是陆贽认为散发钱财是当务之急。至于用人听取意见的方法,治理边疆统御将帅的制度,归罪自己来收拾人心,改正过错来顺应天道,除去小人来消除人民的忧虑,珍惜爵号等待有功臣的人封赏,像这样的意见,是不容易全部列举出来的。可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和石针,刺中了病人身体膏肓的要害。假若唐德宗完全采用他的意见,那末贞观之治就可以重现。 臣等人每次从西阁退朝下来,就私下谈论,像陛下这样圣明,必然喜欢陆贽的议论。但是,如果圣主和贤臣互相投合,那末就犹如君臣处在同一时代了。从前冯唐评论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为不遇贤才而叹息; 魏相分条陈述晁错、董仲舒的对策,汉宣帝就用这些对策,以致中兴。假若陛下能够自己得到良师,就不如就近选取陆贽。六经三史,诸子百家,不是没有可看的,都足够用来治理国家。但是圣人的言论幽深高远,后人又学习得支离破碎,譬如山高海深,很难一一推求选择。像陆贽的论文,打开书就一目了然。它聚集了古今的精华,实在是国家治乱的借鉴。 臣等人想选取他的奏议,稍加校正,抄写完进献呈上。愿陛下放在坐位旁边,像和陆贽见面一样; 反复熟读,像和陆贽面谈一样,必定能够启发圣上性灵的高明,在短时间内成功的治理国家。臣等人不胜区区之意,请决定此札或留或退。 【鉴赏】 这篇进御札子是苏轼在宋哲宗元祐期间,担任翰林学士兼侍读时所撰写的一篇奏文。当时,宋哲宗年幼,由太后执政,苏轼兼侍读负有为皇帝教学的责任,因此他和吕希哲、范祖禹等请准允许其将校正后的陆贽的《奏议》进呈皇帝阅读。 全文极力颂扬了陆贽的政治才干。此文有五个自然段: 第一段,以退为进,为下文进御札子铺垫; 第二段,叙说进呈校正了的《陆宣公奏议》 的缘由; 第三段,赞颂了陆贽远见卓识的政治见解; 第四段,指出圣主和贤臣相契的重要性,并肯定陆贽的渊博学识; 第五段,强调进御札子的目的。此文多视觉地运用排比、对偶、比喻和古人事例来行文,使文章气势澎湃,跌宕起伏,婉转含蓄,情真意切,笔力纵横,娓娓而谈,显示了苏轼娴熟的写作技巧。 字数:2583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478-4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