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什么?你做的能力怎么样?你做出来的产品怎么样?"这涵盖了分析企业核心的三个问题,我把它叫做"投资三问"。 ——贫民窟的大富翁 在我的文章《一个股市散户关于经济中财富的朴素思考》中我讲了我对于价值的一些思考,价值是人主队对于客观事物满足自己某方面属性能力的判断,这种价值有几个属性:重要性差异,因为需求的迫切性导致;边缘递减,需求越满足,该商品价值越小;领域属性,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商品去满足;个体属性,不同的主体对于价值有不同的判断;变化属性,需求的变化性导致同一事物的价值发生迁移。 我们的经济为什么可以持续增长,因为我们人类的需求是无限的,为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扩张而必须有配套的生产能力,自然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就是研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限制下生产最大商品总价值的优化配置。 企业作为现代经济的主要生产部分组织形式,怎么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是我们本文考虑的问题。我总结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分别是商业模式、竞争力和产品优势。 一、商业模式,就是企业解决"你要做什么"的问题。 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百度是这么讲的:商业模式: 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的部门之间、乃至与顾客之间、与渠道之间都存在各种各样的交易关系和连结方式称之为商业模式。这个定义很专业,但是没谈到本质,我认为商业模式就是解决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打算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去参与其中。 商业模式一定和企业的定位紧紧结合在一起,指导企业的战略,是行业层面的分析问题,有的是在现有行业做出了新的贡献,有的自己开创了一个行业。商业模式就是战略的问题,是企业 我们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是不是好,能不能成功一般从五个方面考虑,如图: 我们对影响因素做进一步的拆解。见下表: 一个好的商业模式一定是均衡解决竞争特征、需求特征、技术特征、增长特征和盈利特征五个方面后的稳定、可行操性强的实施方案。 二、竞争力对企业战略的支撑 解决了商业模式后,我们就要考虑企业执行的能力强弱,比如在发电行业,发电企业都是以为社会发电去满足能源需求,怎么做?有的用煤炭发电,有的用水力,有的用风能,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要做什么怎么做形成了企业的行业模式后,因为企业的资源禀赋、经营环境、管理能力、财务现状等等具体的差异,形成了企业的竞争力区别,竞争力,核心就是执行企业战略的能力,我们也可以把企业一个一个的竞争力组合成竞争链,来判断战略的执行如何,也要注意到战略和竞争力之间形成的反馈。 分析企业竞争力最常用的还是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这些因素又可以细分,如下图所示,这些知识其实都是公开的,百度有、教材也有,并不是我独创的,我只是把分散的珍珠串起来,以投资人的视角运用,融化自自己的体系结构中。我的观点一向是:独立的知识点是没有价值的,不能运用的知识点也是没用的,没有战略导向的知识体系是有害的。 我们分析企业的竞争力一定要注意这种竞争力是服从于企业的战略方向的,企业的战略是商业模式的具体化,商业模式一定是在对现有行业分析基础上做出的"做什么,怎么做"的回答,不同的行业现状和战略定位对竞争力建设的要求是有差异的,一定要注意。 比如在同质化的水泥行业,海螺水泥就把核心放在了降低成本上面,并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大力建设T型结构来支持,T型布局成功后的作用发挥实际功能就形成了竞争力,以低成本生产社会需要的水泥就是商业模式,低成本就是战略,一些列的举措,比如T型战略,余热发电、员工持股等等形成了竞争链来支持战略,最后贯彻到商业模式的运转。 三、产品是对企业分析的落脚点 竞争力也罢,商业模式也罢,最终都要体现在企业的产品中。产品,商业模式,竞争力是同一逻辑思维的不同层次。就像我们说可口可乐这个公司,可口可乐的产品为什么畅销(产品),它依靠什么扩大市场,抵御竞争(竞争力),它是怎么赚钱的,它能赚多少(商业模式)。 现在来回答:可口可乐口感好,具有成瘾性,文化基因强大(产品);品牌效应强大,口感稳定,配方独特(竞争力);通过将水和一些配料混合成褐色的液体罐装后出售就可以卖钱,成本固定且规模化不断降低(商业模式)。 现在用从比较优势的角度看,什么样的产品具有强大的终端优势。所谓终端优势就是面对直接消费者的竞争力:①独一无二的产品②有经济效益的品牌价值③低成本优势,即性价比④消费者粘性⑤高壁垒 我总结最好的产品(服务)有如下的特征: ①有顶尖的品牌。品牌的背后是过硬的技术,独特的文化,长期的口碑等等,但是都给产品带来了溢价的经济效益或者强大的竞争优势(老干妈的价格卡位是典型的案例,在价格区间内无敌) ②有重复的需求。一次性的需求很难出现强大的产品,但是这个属性最弱,有很多单次需求领域也出现大量优秀产品,原因是③ ③有广阔的市场。这个最容易理解,有了市场才有生命力。②③是相辅相成的,如果要合并可以保留③ ④有提价能力。 ⑤消费群体稳定,并且逐步扩大。这是产品的成瘾性或者垄断性等诸多因素形成的。 成瘾性的本质就是消费者粘性。它的形成原因有以下几种原因:时间成本、金钱损失、标准性原则(便利性)、长期合作等等。 四、一张报表定乾坤 我们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竞争力和产品优势,三个角度立体化考量了企业的质地,但是我们这种判断对不对,还需要数据的支持,这个数据就是企业的财务报表,从企业经营的角度看财报,用财报来佐证自己的分析,行业分析(商业模式)、企业分析(竞争力)、产品分析,然后财务分析,周而复始,最后回到了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始终把企业当做生意,财务报表是我们在定量角度分析企业的一种工具。 这方面的内容,我总结了从财务角度分析企业的"诊断流程",共七步。 ①公司是否存在致命伤? 公司的年报是否有会计事务所的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股票是否存在超级折扣的大额交易;上市时间很短业绩无法考察而享受超高市梦率;公司是否主营业务受到致命打击,比如乐视、中兴、酒鬼酒、三色幼儿园;管理层是否恶记斑斑,财报造假甚至侵吞公司资产,比如万福生科财务造假、獐子岛神奇的扇贝、保千里的大股东、很不幸地万科也上榜了,虽然万科管理层业务能力凸出,但是隐形的资管计划、试图控制公司、藐视股东权益的做法严重不符合我的要求;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难以为继,比如做彩电的四川长虹、做方便面的康师傅;大股东进行清仓处理股票的公司;管理层大规模离职,主要领导人或者公司创始人离开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有足够理由避开,起码保持谨慎的公司 ②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否稳定? 公司的营业利润是公司真正的生命力,一家无法获取营业利润的公司是不能存活的。有的公司一直亏损,主营业务持续萎缩而且亏损,依靠政府补贴、出卖资产维持生命,甚至依靠打官司、做PPT获取现金流,这些企业是我们一定要避开的。 投资的基础是盈利的事实,起码是明确可以预期的未来,而不是所谓的概念、新业务、革命性技术(未必有市场 失败可能性很大)。 ③公司能从经营活动中持续不断获取现金流吗? 现金流是企业运营的血液,有的企业依靠夸张的销售策略或者财务技能获取了利润表的数字,但是现金流却不会欺骗我们。一家依靠发行债券、持续融资生存的企业是注定走不远的。 ④净资产收益率如何? 使用10%作为净资产收益率最低限度的门槛。如果一家非金融性公司5年间有4年不能达到10%以上的净资产收益率,它可能就不值得你花时间。对于金融性公司,可以把你的净资产收益率门槛提高到12%,同时不要忘记检查财务杠杆,确认它是否在行业的标准之内。对使用大量财务杠杆的企业,15%的净资产收益率是筛选高质量公司的最低标准。 例外的情况就是对于周期性公司,这些公司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变化而发生剧烈变化,也许还可能有年复一年更剧烈的变化。不管怎样,公司最好是赚钱的,并且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能取得相当好的净资产收益率。 ⑤财务数据是否健康? 毛利率代表了公司产品或者服务的竞争力;三费反应了企业的效率;营业利润是企业的核心利润;营业收入是企业获取利润的基础;财务杠杆代表了企业的生命健康度。 ⑥企业是否产生足够的自由现金流? 自由现金流是企业为股东真正创造的收益,假定企业永续经营。自由现金流是真正的评判标准,资本支出后的现金真正能使公司的价值增长。 对于自由现金流除以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我们选用5%作为一个大致的基准。这种情况的一个例外而且是一个大的例外,就是对于一家产生负的自由现金流的公司,如果它把这些现金投资在未来更赚钱的项目上可能是好事。 你必须确信,资金用于公司的新业务比在你自己手上更有效率,就像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公司一样,始终保持乐观的净资产收益率。 ⑦公司的财务报表是否简单易懂? 公司可能在一次性非经营性费用里隐瞒很多糟糕的决定,所以如果一家公司在其他方面已经可疑,而且在历史上有一次性计提大笔非经营性费用的记录,就应该放弃它。这不仅仅是因为此类公司的财务报告复杂得难于分析,而且巨额的非经营性费用通常暗示了管理团队试图给不良的财务状况涂脂抹粉。 典型的例子比如雅戈尔,公司三大块业务原本分析起来就比较费劲,多少更改会计准则更让业绩考核缺乏一致性,此类企业应该保持足够的谨慎。 以上七条简单的准则可以让我们在十分钟以内为企业做一个简单的"体检报告",再结合我们的投资理念和对行业的简单理解、印象,可以帮助我们避开大多数的雷区。 三个角度看企业,一张报表定乾坤,如此这般,天下投资没有难分析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