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10 年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曾带领研究团队,针对全国范围内的科技工作者做过3 次大范围调研,分别是2009 年、2014 年和2017 年。结果发现,近1/5 的科技工作者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表现,48.1%具有不同程度的焦虑问题,6.8%在一个月内产生过自杀意念。科技工作者习惯性的加班熬夜缺觉,长时间的重复实验研究,以及发论文、出成果、争项目的压力,让心理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其中,日常工作时间长、睡眠习惯差、运动少等是导致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 每天工作8~10小时对情绪健康有利,超时工作直接影响情绪 这3 次调查,除了呈现了科技工作者的心理健康状态,课题组还寻找了科技工作者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比如日常工作时间、睡眠、运动等。 2009 年的调查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平均每天工作8.33±1.70 小时,最长达16 小时。55.31%的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7~8 小时,33.8% 每天工作超过8 小时,其中22.61%每天加班时间在两小时以上。 2014 年的调查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每周平均工作5.5天,工作时间内每天平均工作8.6 小时。具体来看,有40.5%的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或以上,有11.2% 的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时间10 小时或以上。 陈祉妍说,过长的工作时间对心理健康具有负面影响。每天工作时间不同,科技工作者在认知效能和情绪体验上的表现会有所差异,抑郁情绪也不同。如,每天工作10 小时以内,情绪体验和认知效能都随工作时间的延长而呈上升的趋势,抑郁情绪也逐渐减少,工作时间延长并没有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有促进作用。但当每天工作时间等于或超过10 小时,科技工作者的认知效能会有所下降,且情绪体验较差,抑郁情绪较多。这说明科技工作者每天工作8 小时左右且不超过10 小时,对情绪健康是比较有利的。 23时以后睡觉影响睡眠质量,睡眠习惯差是焦虑诱因 睡眠方面,2009 年的结果显示,我国科技工作者中" 睡眠有问题"的占17.3% ;处于"边缘状态"的占8.3%;睡眠质量正常的人占74.5%。 晚睡从各个方面都对睡眠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与23 时以前上床睡觉的人相比,23 时以后上床睡觉的人,睡眠质量差、睡眠时间短、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障碍多、睡眠效率更低,他们对自己的睡眠质量也更不满意。 201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工作者平均睡眠时长为7.82±1.10 小时,有24.4% 的科技工作者每夜实际睡眠时间不足7 小时。2017 年的调查也发现大量科技工作者存在睡眠不足的情况,其中有8.3%的人睡眠时间严重不足,每日睡眠时间低于6 小时。具体来看,仅有6.6%的科技工作者会在22 时前上床休息。陈祉妍说,个体的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睡眠好的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应也较高,睡眠时间越长,抑郁和焦虑的情绪越少;睡眠质量越好,抑郁和焦虑程度越低。 只有3成人达到锻炼标准,运动改善情绪的效果最明显 缺乏锻炼和作息不规律是危害科技工作者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结果显示,75.7% 的科技工作者有每周锻炼身体的习惯,还有24.3%几乎不锻炼身体。而在锻炼身体的科技工作者中,只有31.9%的科技工作者接近达到每周至少有3 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锻炼。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副院长毛志雄介绍,运动给心理健康带来的好处远超多数人的想象,不论是随性的身体活动,还是规律的体育锻炼。 改善情绪是锻炼最明显、也是人们感受最深的益处。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不少长期跑步锻炼的人称自己跑步时体验过一种奇妙的快感,后来被称为"跑步者高潮"。这是一种在跑步过程中随时实现的美妙、兴奋、甚至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愉悦感,如"像一片美丽的羽毛顺风自由飘荡"、" 像一只空心的管子,任清风徐徐穿过"等。其他类型的运动同样能让人心情愉悦、身心舒畅。运动能有效地提高人的积极情绪,如快乐、满足等,减少消极情绪如痛苦、忧伤等,帮助缓解紧张和焦虑。运动甚至被当作治疗抑郁、焦虑的辅助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