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但也收录了少量的乐府和词)。六卷,附录一卷。明张岱撰。刻于清末光绪年。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约卒于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出身世代显宦的家庭,侨寓杭州。明亡后,隐居于剡溪卧龙山,生活贫困,以著书为乐。卒年不详。一生著述丰富,除《琅嬛文集》外,还有《石匮书》、《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多种。 《琅嬛文集》基本按文体分卷编次。卷之一、序三十六篇;卷之二、记七篇,启四篇,疏三篇;卷之三、檄四篇,碑二篇,辨二篇,制二篇,乐府十篇,书牍十四篇;卷之四、传六篇;卷之五、墓志铭四篇,跋十七篇,铭六十八篇,赞十九篇;卷之六、祭文十篇,琴操十篇,杂著三篇,颂九篇,词十七首。附录一卷,收入王雨谦等人所撰写的六篇旧刻序跋。 张岱在文学上以散文著称,小品散文尤有特色。始学公安、竟陵,后能不受其束缚,融会二家之长,摒弃二家之短,独立成家,形成自己特色。张岱反对摹拟古人,主张抒写性灵,观点虽然未超出公安、竟陵二派的理论范围 但散文成就却在晚明诸家之上。《琅嬛文集》的题材广泛,凡风景名胜、世情民俗、戏曲技艺、生活琐事、乃至品茶赏花和古董玩具,都成为书中的描写对象。张岱的文章结构精巧,内容丰富。他的散文不仅记录了他的实际生活经历,而且生动、深刻地反映了明末社会的某些方面。作品中的风情景物和人物动作语态都描写得细致深入,自然动人,绘声绘色,情趣跃然。张岱散文行文简洁,清新平易,苦心铸辞,但毫无雕琢痕迹。他很善于在文言中加入白话口语,贴切生动。总的说来张岱的散文风格是空灵流丽,既有公安派的清新感,又有竟陵派的冷峭格调,从其散文反映的内容看,可以说就是一幅晚明社会文化风俗史话图。张岱的散文在明末文坛上有着光辉的地位,它是传统散文的新发展,同时对后世文学也有着重要影响。 《琅嬛文集》有清光绪三年(1877年)贵州刻本,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刘大杰校点、上海杂志公司印行的《中国文学珍本丛书》本。岳麓书社一九八五年版的《琅嬛文集》,云告点校,校正了旧版本的讹误,是较好的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