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产后抑郁? 新生命的到来不仅给新妈咪带来了欢乐,更带来了繁重的劳动、重大的责任和无止境的劳碌和操心,从而会让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不过大家知道产后抑郁症的预防吗? 产后抑郁症的预防 患了产后抑郁症可采取药物会物理等治疗,但最重要的是做好预防,将产后抑郁症阻挡在外,不过大家知道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吗?下面就来告诉大家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方法有哪些,女性朋友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一定要仔细看哦! 1、加强孕期保健,重视孕妇心理卫生的咨询与指导。对不良个性,既往有PPD史或家族史,筛查出有精神症状的高危孕妇进行监测和必要的干预,重视办好孕妇学校,鼓励孕妇及其丈夫一起来上课,学习认识妊娠和分娩的相关知识,了解分娩过程及分娩时的放松技术与助产人员的配合,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消极情绪。 2、改善分娩环境。建立家庭化分娩室,以替代以往封闭式的产房,提高产妇对分娩自然过程的感悟,开展导乐式分娩,临产后有丈夫或其他亲人陪伴,可减少其并发症及心理异常的发生。 3、重视产褥期保健。尤其要重视产妇心理保健,对分娩时间长,难产或有不良妊娠结局的产妇,应给予重点心理护理,注意保护性医疗,避免精神刺激,实行母婴同室,鼓励指导母乳喂养,并做好新生儿的保健指导工作,减轻产妇的体力和心理负担,辅导产妇家属共同做好产褥期产妇及新生儿的保健工作,对以往有精神抑郁史,或出现有情绪忧郁的产妇要足够的重视,及时发现识别,并给予适当的处理,防止产后忧郁症的发生。 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大家知道产后抑郁症的症状吗?产后抑郁症对产妇和家庭的伤害都非常大,不仅给产妇带来痛苦,还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情况,只有知道疾病的症状才能有效的预防与治疗疾病,下面来告诉大家产后抑郁症的症状。 产后极端行为、焦虑、思虑伤脾、气郁体质、决断困难感、沮丧。 依据PPD的定义包含产后1年内发病的所有抑郁症,但大多数PPD发生在产后最初的3个月内,PPD的主要症状为情绪低落,落泪和不明原因的悲伤,但易激惹,焦虑,害怕和恐慌等症状在患抑郁症的产母也很常见,缺乏动力和厌烦情绪也是重要的相关症状。 PPD的主动神经系统症状包括食欲低下,体重减轻,早睡,疲倦和乏力,还可有便秘,在认知方面,PPD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和缺乏信心,在较严重的病例,还可有自尊心减低,失望感和自觉无用感,对这类病例,应询问其有无自杀的企图。 其主要表现是抑郁,多于产后2周发病,于产后4~6周症状明显。 产后抑郁症吃什么? 大家可能不知道,有一部分食物也可以帮助产后抑郁症患者缓解病情,或是辅助治疗病情,食物的力量是不容小窥的,但是大家知道产后抑郁症吃什么好吗?下面就来告诉大家产后抑郁症吃什么好! 1、香蕉、瘦肉、坚果类、绿色蔬菜、番茄、酪梨 以上食物富含钾离子,钾离子有稳定血压、情绪等作用。香蕉中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硷的物质,可以振奋人的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酸和维生素B6的来源,这些都可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 2、新鲜蔬果、葡萄柚、柑橘类、木瓜、香瓜 以上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C具有消除紧张、安神、静心等作用。葡萄柚里高量的维生素C不仅可以维持红血球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而且维生素C也可以抗压。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肾上腺素时,维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 3、鸡蛋、酵母粉、深绿色蔬菜、牛奶、优质肉类、谷类、南瓜子、芝麻 以上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B族维生素是维持神经系统健康,及构成脑神经传导物质的必需物质。能减轻情绪波动,有效地预防疲劳、食欲不振、抑郁等。 4、深海鱼 含有丰富的鱼油及Omega-3脂肪酸,海鱼中的Omega-3脂肪酸与常用的抗忧郁药如碳酸锂有类似作用,能阻断神经传导路径,增加血清素的分泌量,可以部分缓解紧张的情绪,能明显舒解抑郁症状,包括焦虑、睡眠问题、沮丧等。 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 从成长到结婚、怀孕、生育,产妇几乎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一旦生完孩子,一家人的重心一下子都转移到新出生的孩子身上,产妇多少会有失落的心理,从而出现沮丧、发呆甚至狂躁不安的症状,那么产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方法是什么呢? 1、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产妇经历阵痛,分娩,体力和精力消耗巨大,产后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应加强护理工作的效率,治疗,护理时间要相对集中,减少不必要的打扰,落实陪伴制度,特别是亲朋好友的探视。过度的困乏直接影响产母的情绪,产后是产母精神状态最不稳定的时期,各种精神刺激都易激惹,尤其是敏感问题,比如婴儿的性别、产母体型的恢复,孩子将加重经济负担等,应尽可能的避免。 2、帮助产妇认同母亲角色,做好母乳喂养的宣教:初为人母,对如何喂养好自己的孩子,如何正确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气质,往往感到十分困难,这时应主动与产母交流,倾听她们的想法和感受,表现出同情心,主动关心她们,鼓励她们积极脊效地锻炼身体,保持愉快的心情,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消除产母自认为无能的心态,运用母亲角色,关心,爱护,触摸婴儿,与她们进行情感交流,及时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讲述母乳喂养的优点,发挥哺乳母亲间的相互交流和鼓励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