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我校已故著名植物生理学家、古农学家石声汉教授的女儿石定枎女士处获悉,石声汉教授生前写有一副集石鼓文的长对联,至今保存在美国——石声汉教授的侄女石定株手上。 这副长联联文是—— 上联:一代辞章具中翰*[1]深微*[2]左徒*[3]朴异*[4]右丞*[5]秀涌*[6]騝写奔骖*[7]处如邋虎*[8]真工启埶*[9]大导硕猷*[10]隹人*[11]緟其用*[12] 下联:四时乐事有好花*[13]载行*[14]古柳盈原鲜草作荐*[15]鹿来灵囿*[16]鱼出淖渊*[17]嘉树夕阳鸣禽流水兹*[18]我复可*[19]求 据悉,石声汉教授这副对联写于1939年元月。当时石声汉教授在昆明同济大学任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昆明的那段日子,石声汉教授家生活十分拮据,常捉襟见肘。为生活所迫,石声汉教授曾尝试出卖他的书法作品,想换些钱来贴补家用。可是在那国破家贫的岁月中,西迁到昆明的大学教授们也大多处于贫困中,石声汉教授的书法作品虽洒脱飘逸充满书卷气,要卖出去也不容易。而石声汉教授又绝不肯轻易卖给素不相识的人。这副对联用的是洒金彩色宣纸,且没有题款,估计正是准备拿去卖的,最后将它送给了自己疼爱的小弟弟石声泰。石声泰(金属腐蚀与防护专家,我国金属腐蚀与防护科学的奠基人与开拓者之一)不负大哥石声汉重托,一直珍藏着。石声泰的女儿石定株告诉石定枎说,她父亲生前将这副对联郑重地交给她,嘱咐她一定要好好保存。石定株现定居美国旧金山,特地找人将对联重新装裱后悬挂在家中。最近石定株将这副对联的照片发给石定枎后,石定枎才得知有这样一副珍贵的对联。 这是一副用四尺宣纸书写的"琴联"式长联,每联长达38字。两联合共76个字,全部用石鼓文写成。石鼓文留存下来的仅460余字,石声汉教授能从460余字的石鼓文中集出76个字,拟出这样的长联,很不容易。这副对联从内容到书法都非常大气,充分表达了石声汉教授在战乱中对安定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钟爱,更表达了他于处境艰难中仍坚持操守的决心。由此也可见出老一代爱国知识分子的高洁情操与风骨。 [1]中翰,皇宫内收藏图籍之所。"翰"特指毛笔,引申为文章。此处指执掌朝廷诏令、文告的中书省大手笔。 [2]深微,精深微妙。 [3]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职名。因屈原曾任此职,故借指屈原。 [4]朴异,质朴特异。 [5]右丞,尚书右丞。唐代王维曾任此职。故借指王维。 [6]秀涌,才华横溢。 [7]騝写奔骖,刚劲有力地倾泻出来,如同奔腾的骏马"騝",强壮貎。"写",倾吐,抒发,引申为倾泻。 [8]处如邋虎,即使静处时也如同凌越一切动物的猛虎。"处",呆着。"邋"同躐,凌越。 [9]真工启艺,真正的功力开启了文学的表现技法。"启",开。"埶",是艺的本字。象人在土上植树。指农艺。后泛指技能,艺术。 [10]大导硕猷,伟大的引导者,也有丰富的谋略。"硕",大。"猷",谋。 [11]隹人,谁人。"隹",通假字兼象形字,读作"谁",本意指短尾禽,与"佳"不是同一字。 [12]緟其用,继承发挥其作用。"緟",增益,后续,重复。"其"指前述的文学。 [13]好花,美丽的花。 [14]载,充满。行,道路。 [15]盈,充盈。原,原野。 [16]作荐,铺满地面如座蓆。"荐",草席,草垫,或作荐。 [17]灵囿,仙境般的园林。 [18]淖渊,"淖",沼泽。"渊",深渊。 [19]可,通何。可是何的声符,同音通假。"何求",即求何。古代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前置于动词。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