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鲁豫有约查良镛真大侠


  2007年,查良镛先生正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学校放暑假回香港接受了鲁豫的采访。查先生谈到了他的人生当中关于事业的经历。 ——xinli001.com
  鲁豫:您上初中的时候编过一本考试辅导书是吗?
  查良镛:我们三个同学一起做的,靠这本书(赚的钱)念完了中学,又到重庆读大学。那时候没有考试的参考教材,我们出了这本书以后在浙江、福建、安徽的销路都很好,赚了很多钱,我们三个人一分,就够念书了。
  鲁豫:那时候您如果接着做的话,说不定就能成出版业大亨了。
  查良镛:大亨不行,因为里边是我们自己出题目、写文章,跟小学生考中学的水平差不多。
  鲁豫:据说您被学校开除过?
  查良镛:开除过,中学被开除过一次,大学又被开了一次。中学的时候我们训导主任很凶,老是没有道理地骂同学,于是我就写了一篇讽刺他的文章,贴在学校里。结果训导主任说我讽刺老师,开除!后来江泽民接见我,他笑着问我,查先生,你中学时给人家开除了?我说是啊,你怎么知道?他说我见你之前查过你的资料。
  查良镛:上大学的时候我念的是国民党学校,蒋介石做校长,大多数都是国民党的学生,他们主张见到校长的时候要马上起立立正,而且脚一并,还得碰出声。当时正在跟德国打仗,我就说这个行为好像法西斯喊希特勒一样,结果学校就说我对蒋校长不尊敬,怎么能把他比作希特勒呢?又把我开除了。
  鲁豫:什么时候开始有了一些朦朦胧胧的理想?
  查良镛:进了大学念外交系之后。我想做外交官,能做大使就最好不过了。
  鲁豫:您上大学的时候怎么没有考虑出国念书?
  查良镛:那时候出国留学很难的,我在大学时唯一出国的机会就是去土耳其,可是我觉得到那里留学没什么用,就没去。
  1947年初,对新闻事业抱有浓厚兴趣的查良镛初踏报业大门,开始在杭州《东南日报》做外勤记者,并从此与报纸结下不解之缘。
  鲁豫:您当时出去采访吗?
  查良镛:因为杭州的风景好,所以有很多南京的大人物来。当时国民党的陈立夫我就采访过他。
  鲁豫:那时候报社的工资高吗?
  查良镛:那时候通货膨胀,工资都几亿几亿的,钞票一叠,绳子绑好,中国银行或者交通银行盖个章,一捆一捆地拿。
  1948年,查良镛离开内地前往香港任职《大公报》。1966年创办《明报月刊》杂志,并任主编。杂志最初的十年相当艰苦,作者不多,读者也不多。尽管如此,《明报月刊》始终保持着独立自由的人文精神传统。后来情况渐渐改善,读者多了起来,作者群也渐渐扩充,涵盖了与中国文化知识有关的海外各家各派人士,在海内外知识分子心目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鲁豫:您那时候到香港工作是一个好差事吗?
  查良镛:那时候香港比上海差得多,上海是大都市,香港是小城市。
  鲁豫:当时办一份报纸要花很多钱吧?
  查良镛:是,我花钱算少的。我们十万块钱就办了报纸,里面我出了差不多八万,包括我卖小说的稿费、版税,全部投了进去。
  鲁豫:一开始办报纸还没有赚钱的时候,生活特别紧张吧?您最惨的时候什么样?
  查良镛:最惨就是没钱用,自己的小钱都不花了。住房子、吃饭还是有钱,但是吃得不好。
  鲁豫:您把全部的钱都用来办报纸,家里人支持吗?
  查良镛:在香港办报纸,如果没有钱就不要办。报馆需要了就自然要拿出来。
  鲁豫:您当时一点都不害怕吗?万一血本无归怎么办?
  查良镛:我对自己有信心。
  鲁豫:您那时候是用手写吧?
  查良镛:用手写,现在有电脑我还是用手写。
  鲁豫:您当时最高纪录一天写多少字?
  查良镛:写一篇小说一千字,写一篇社评大概九百字左右。写社评很难的,要看当天新闻,本地新闻看过之后再去看外国的电讯,最新的新闻都要写到。那时没有电脑排字,都是一个一个铅字,所以很费时间。我一边写,旁边就站着排字工人在那里等着我,因为我都是在最后一刻交给他的。他边等边说,查先生你快点儿,快点儿。我压力很大的,每天晚饭不能吃,有朋友请客我都不去,要写好社评才能够放心吃饭。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访问大陆的邀请。1981年,查良镛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他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
  邓小平对查良镛早有听闻,在邓小平看来,既具深厚传统中华文化根底又与台湾有往来的查良镛,是沟通两岸极好的传话人。早在1973年春,查良镛曾应邀前往台湾,当时病重的蒋介石未能亲自接见,但蒋经国就时政国事与他进行了深谈。所以当查良镛提出想见邓小平的报告被送达时,邓小平随即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
  文/鲁豫
网站目录投稿:青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