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B端的同城物流,痛點不在于车与赁之间的匹配。而是"趴活"司机学历低、处境差,没有服务意识。无法承接不断升级的配送需求。 物流拥有近万亿元的市场。除去常规的航运、水运和陆运中的干线物流之外,货物到达城市的"最后50公里"——城配运输,成为了又一个新兴战场。 城配市场的战争是从2014年打响的。这个原本靠"趴活"的个体司机组成的行业,存资本和市场需求的催生下,正变得愈发火热。在传统的货运场景里,司机需要自己凑钱买一台车,然后等着业务上门。司机的服务没有标准化,收益也难以保证。 2012年,一家叫做驹马的公司进入城配行业,他们率先把厢式货车以分期付款的形式卖给司机。再把司机组织起来成立车队,为苏宁、京东等B端客户提供同城物流服务。仅仅创立7个月时间,驹马旗下车辆便突破了100台。 驹马创始人白如冰认为,而向B端的同城物流,痛点不在于车与货之间的匹配,而是"趴活"司机学历低、处境差,没有服务意识,无法承接不断升级的同城配送需求。与传统的自营车队相比,驹马的承包租赁模式不但能够激发车主的工作热情,也提高了运营和管理效率。 驹马的成功在于对传统的"趴活"方式进行了改造,运营和司机的操作被搬到线上,以满足司机买车、结算、物流、远程诊断、卡车医生等一系列需求。线上系统的出现,不仅大大提升了效率,还增强了平台对车辆和货源的管控。 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驹马将卡车发动机装上GPS和陀螺仪设备,以记录车辆行驶过程中的速度、坡度和颠簸度等驾驶数据。这些数据既能提前诊断车辆,还能评定司机驾驶状况。比如驾驶风格激烈的司机,可能会导致货物变形甚至损坏,平台派单时耍注意。 技术的加持,提高了平台和卡车司机的风险承受能力。司机不用担心卡车被偷,技术人员发现车辆被盗后,可以从后台进行锁车。 随着全国配送网络的成型,驹马开始进行效率上的提升,在组织和产品结构方面都进行了升级,以覆盖更长的产业链条。这一阶段,驹马正式形成了车辆、物流、新能源、科技和金融5大极块,并对各个板块的内部数据进行打通。 如今,从成都起步的驹马,业务覆盖全国61个城市,设立了137个子公司,打通了从货车的销售、租赁等全周期服务,以及城市配送的全流程服务环节。 除此之外,驹马还佣有近5000家B端客户,包括了京东、菜鸟、顺丰、国美、苏宁等企业,占据着自身总货运量的30%左右。通过提供定制化服务,驹马很多时候都是与合作紧密的大客户,一起杀入新城市,局部突破后,再逐渐拓展到各大区域。 2018年11月,驹马顺利完成了15亿元C轮融资。除了继续夯实现有的业务外,新能源是其未来重点突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