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已经结束,广大考生就会进入"后高考时期",即填报志愿和学校发榜与招生工作前的时期。一些家长以为高考一过,考生的心理情绪问题便会减轻,对考生也不再细致关心。但事实上,尽管高考结束了,考生还要承受许多心理压力,还有很多潜伏的心理危机,有些甚至"一触即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此时更需要呵护和关爱。有专家表示,在"后高考时期",考生容易产生突发性的心理冲突和生理紊乱现象,应引起足够重视。——Psy525.cn 不少人通常认为高中生考前的心理调适很重要,目的是让他们学会怎样放松,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以平和的心态应对考试。但是我们千万别忽视了学生高考过后心理状态的干预。统计数字显示,高考和中考过后都是各种心理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考后综合征。这是因为考前,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备考阶段,心理和身体都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高考几天学生疲于应考,心理一直处于应激状态。考试后,高考的压力似乎一下子消失了,昨天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今天就胜似庭前信步,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需要调整。另外,高考虽然结束了,但是还有报考志愿等一系列的事情,会让考生的高考压力由原来自己可以控制,通过自己取得高分来实现梦想,到现在自己不能控制,只能被动的等待。此时如果调试不当考生就会产生无力感,无助感等悲观消极的情绪。 据心理专家不完全统计,高考结束到录取结束这段容易被忽视的时间里,60%—70%的高考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近20%的考生会因为过分焦虑而影响了日常生活。在高考后的6—8月三个月内,不论是考生还是家长,期待中伴有焦虑,已经成为一种心理常态。高考结束后随之而来的对考试结果的预测和获知,会让许多考生有不同程度的突发性心理冲突,出现生理紊乱现象。有一些考生,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陷入痛苦的情绪体验中,这时的他们看到的只是自己的缺点,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低人一等。一些性格内向的考生,还可能由于过分焦虑、恐慌、烦躁等而做出极端的事。据了解,很多考生被发现有心理障碍时,往往是已进入了抑郁期,抑郁的治疗比一般的心理障碍困难。因此家长要及早发现学生异常心理的苗头,尽早释放考生心中的不快,让考生在上大学之前,拥有健康的心理及体格,以应对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 正因为高考后考生的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作为家长和老师,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情绪,想办法帮助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让他们了解心理调节的重要性。 首先,应该了解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心理原因。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及时排除孩子们的各种心理困扰。应帮助孩子学习一些必要的自我心理调适技术。例如:离开令人不快情境的转移思路法;走入大自然、改变自己抑郁心情的亲近动物和植物法;为失败寻找"借口"的理喻反向法;树立自信的自我暗示法;以及宣泄心情的谈心法、记日记法等。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的心理情绪,满怀自信,走进大学新生活。 其次,除了适度的娱乐活动,考生也可以利用假期学一门技能。比如报驾校,学厨艺,练书法等。这和学文化课完全是两种感觉,除了锻炼动手能力外,还可以接触社会,增长见识。再比如学英语,报一个辅导班是学习,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也是学习,不必拘泥于形式。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考生留心,完全可以既玩得高兴,又兼顾了学习。相信考生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绿色"减压手段,过一个充实的假期 最后,"后高考时期"的考生心理调适家长应唱主角。高考结束后,家长态度变化也很重要。如果家长高考后有放松思想,对孩子不再管教,那么孩子就很容易出现过度放松或一片茫然。需要家长能坚持始终地关注孩子的身心状态和思想动态,发现不良苗头便能够给孩子以正确引导。"后高考时期"考量的其实是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而如何助孩子度过"后高考时期",家长应唱主角。家长首先自己要心态平和,正确面对高考。不能把高考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才的唯一标准,也不能拿高考成绩的高低评价孩子三年的学习生活,更不能把高考成绩的好坏与孩子的人生价值、意义联系在一起。因为孩子没考好就看不起孩子,就因此觉得他拖累自己让自己没面子,因此批评、讽刺、挖苦、回避孩子。家长要敞开怀抱接纳孩子,不管孩子高考成绩怎样,都一如既往地支持他,关爱他。同时也要开导孩子正确对待高考,缓解高考压力,也可以因此减轻强迫心理;不让他对此产生不合理的期待,降低期待焦虑,陪伴他度过高考后和入大学前的这段时间。 家庭、学校的熏陶和影响,家长老师的教育和培养是学生个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只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真正树立了为孩子终生发展负责的理念,才会让孩子对高考形成正确的认识,理性地看待高考,给自己的"后高考时期"制定合理的规划,使其成为下一个人生阶段完美的开端。 作者简介: 张兰欣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4.6万人 入驻年限 11.2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