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得到财富自由,得到最初想要的车呀、房呀,然后在创业的路上不辞劳苦,初有小成,目标放大,往着上市公司的目标奋勇向前,这一路的坎坷就这样开始了,成为别人的韭菜 ...... 有朝一日,终于站在了上市公司俯瞰市场的视角,看到的又是自己眼中那一拨韭菜.......... 1:
说说跟中小微企业发展紧密相关的新三板 我们可能看很多新闻,听很多有关"新三板"这个词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东西跟草根互联网创业又有什么重大的关系呢? 新三板,可以理解为一个全国性的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交易平台,很多没有上市的公司可以在上边产生股权交易。 就很类似今天各大网络创业社群对接资源人脉,找资本进行融资,只不过这个新三板是有官方牵头大家对接资源。根据数据,截止去年10月份,新三板的公司已经超过10000家了。 这些公司可能还没有盈利,也可能还没有稳定的现金流,但是需要审核才能挂牌。因此呢,能上新三板的公司,大部分都是筛选出来的有潜力的苗子。 新三板是不对散户开放的,主要是对一些投资人开放,常见的资金门槛至少是500万,就算你是私募基金的方式参与到新三板的投资,那至少也得有100万的门槛。 那么,新三板对于创业者有什么好的地方?全国创业公司那么多,目前也就有10000多家公司上了新三板,如果你的商业模式相当牛逼,也能很快的冒出头,但是苦苦没有找到天使投资人,而且你又成功的挂牌了新三板,你会得到什么东西? 首先就是各地高科技园区的各种补贴,最近两年,互联网+的创业热潮确实给了很多创业公司撸羊毛的机会,尤其是一些什么020电商初创公司,靠补贴居然能盈利;当然,公司的信用级别也会得到提升,股权的流动会比较便利。 一般来说,有情怀的创业者可能在最初的时候是不愿意把自己的公司分出股权定向增发,更不愿意民间资本的天使投资,就算愿意,也是小比例股份的交易,谨慎的程度不亚于拆弹专家摘除炸弹。 因为资本市场一直是挑剔者和聪明人的天下,和这样的群体博弈,你只要一丁点不专业、一丁点不严谨、一丁点不按章办事就会被人钻了空子、抓了辫子、拆了台子! 但是越往后越发现:想把公司做到上市比预想的困难要多得多,很多创业者这个时候考虑的东西就更多了,买房是一个很关键的选择,一家公司所有员工辛苦干一年,却不如一个人在一线城市买套房收益大......这样的选择,理想化的说法叫做多元投资。 现实的说法叫做"打不过就跑"、"吃肉比啃骨头舒服",这就是一个生动的写照,其实不只是这些小有成就的创业者会这样选择,大的公司比比皆是,甚至上市公司也不乏买房卖房来激活整个池子。 2:
在奔向上市的路上有个阶段叫做"期权" 不能不说《中国合伙人》给很多创业者向前发展、寻找合作伙伴提供了解决方案,在如今沿海很多互联网公司,如果不谈到股权、期权都会感觉自己的公司掉了一个档次,但是现实的情况就是很多公司后来加入的合伙人"领着应届生的薪水,操着合伙人的心",一年、两年、三年.........甚至更久。 这是现实,不是电影,电影可以让编剧改写剧情,现实就是:选择创业公司,跟对人很重要,不然青春的消耗将变得毫无意义。 可以说,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的打工者,因为"期权"、"股权"、"分红"的吸引,跟创始人冲杀在未知的路上,未来的未知的,没有谁有神一样的预测。 你可以不知道未来怎么来;但是你一定要知道你是否跟对人。 现在很多创业公司都想往高新技术园区扎堆,当然也不乏很多优秀的公司,如果你想在关键的时候把公司做大,需要更多的帮助,新三板也可以冲一冲,不一定得,但是新三板的公司就是上市公司的预科班,在上市方面是有优势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今很多创业公司动不动就谈上市,因为渠道比以前宽了不少,咱们财神大咖会这个创业社群不乏这些想上市的鸿鹄之志,因为据我了解,他们的现金流相当OK, 在我印象里,北方的很多草根创业公司,更倾向于把公司包装然后卖掉,所以新三板对于他们就是一个利好。包装一个公司有多难?其实真不难,但是风险也是比较大的,不管是公司产品APP的下载量,活跃量还是所谓的占有率,在互联网来说,数据都没有绝对的真和假,你说它真,那它就真了。 这里也给很多有钱人打个预防针:有钱虽然可以为所欲为的投资,但是也不要被各种概念忽悠过了头,毕竟一山还有一山高。 北方量级偏小的互联网公司就类似烹小鲜一样,不急不慢,火候得当,张弛有度,但又力求精准有效。煮好了一锅,卖掉,又继续烹饪下一锅,总有人愿意尝鲜,总有人愿意花钱。因此呢,近年来你会发现各种概念的炒作,而且还真的炒得火了起来。 不过有些就是炒得太过火,类似区块链。2017年10月份我去北京的时候,就有朋友跟我说,你就等着,总有一天,各个草根创业社群、短平快社群一定会把区块链搞得像2016年底的金融交易那般火爆。到了今天,再回多头看看,果然是这样,连买菜老大妈都说要炒币,可见这小鲜貌似有点糊了。 3:
散户走过最长的路也抵不过上市公司的套路 减持消息与利好消息的组合拳 这个是比较常见的套路,叫做讲故事,但是对于收割韭菜已经是绰绰有余。整个流程是这样的,某些上市公司会提前发布减持公告,尤其是公司内部的几位高管提前15天发布多达几千万份股份的减持计划,这样的举动也是非常合规的吧。 主营业务可能已经不堪一击,但是市盈率高得让人鸡冻,上市公司常常编制"转型故事",哪个热门就上哪个,反正跟着经济周期跑,手游、互联网、互联网金融、影视、文化等,明明一个上市公司,搞得跟杂货铺一样。 更重要的是,大部分的韭菜从来没有因为泡沫破裂而闹过,都是默默承受,认为是自己太贪心,自己错了,多么谦卑与平和的心态,这可能就是一颗优秀韭菜必备的素质吧。 在这漫长的15天,剧情总是会有反转的,在即将结束15天的漫长煎熬过程中,此类上市公司会在时间结束的前一两天宣布,公司已经在某某新区建成基地或者各种充满未来前景的展厅。花钱在网上购买一些媒体称为抢手,一番宣传加上前景解读。 临时15天结束的当天,又是一个涨停板(股票上涨),这时候,公司高管抛售出几千万的股票,距离之前宣布减持计划刚刚有15天,可是很多散户他还是一脸懵逼,散户接收信息的方式可能从一些专家口中得知。 可是专家也不一定都靠谱,专家也不一定都是自己人,散户经过15天的温水煮青蛙,基本没有了危险意识,就算有部分人及时跳出来,可毕竟韭菜还是有的,套路看似简单,可去年7月份到8月份确实真实上演。可怜的韭菜,上市公司太艰难,你们的好意却都被接受了。 我们老是说信息差信息差,其实运用信息差最得心应手的莫过于一些上市公司,人家做的都是大项目,动不动就是一笔大收割。所以,很多草根互联网创业者过于心急,在公司有点周转资金的时候,头脑发热就把几万、十来万投进股市搏一搏。 老是感觉自己是幸运儿,老感觉自己会站在风口被吹起来,殊不知这叫自断现金流,在互联网草根创业,自己不擅长的事千万不要太执着,创业就用心创业,毕竟上市资本研究的是你口袋里的钱。创业者病急乱投医还是有不少的比例,诸如炒币、炒股等等,可这终究不是解决的办法。 4:
散户走过最长的路也抵不过上市公司的套路 资产互换,让你知道什么是一入股市深似海 当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价降到比较低位的时候,或者说这家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分散的时候,往往就容易成为资本大鳄的嘴中肉,这时候就慢慢上演一场财富游戏的博弈。 资本大鳄可能会根据自己的资本实力拿出一大笔钱,这些钱主要都是资金杠杆(资金杠杆(Leverage或Gearing),这都是当时的企业过度举债投资于高风险的事业或活动,遇到投资获利不如预期时,杠杆作用的乘数效果,加速企业的亏损以及资金的缺口,到影响整体的经济环境)。 这些杠杆资金帮助这些大股东获得大股东的地位,其实资本大鳄已经实际控制了这家公司,然后就开始把一些劣质的资产注入到这家上市公司,再把这家上市公司的优质资产通过关联交易,低价出售给自己的个人公司,从而把公众财产私有化。 一开始的资产注入就像兴奋剂一样让股价具备上涨的动力,涨到一定程度就可以高位抛售、收割韭菜,可谓是一箭双雕。 善良单纯的韭菜被收割一次又一次,这些韭菜当中,不乏已经创业一两年的创业者,但是貌似对"韭菜"这个称呼并不感冒,觉得还挺好,哪里感受得到资本的血腥与逐利其实无时不刻的逼近自己。 资本财富的套路何止本文几千字所能描述清楚,只能说,且行且珍惜,当事者最好的样子应该就是,追逐财富的速度略大于资本收割的速度,至少能是10个玩家当中赢钱的那个人,其他8个亏了,还有一个不赢不亏。 5:
上市公司也是弱势群体? 有些房地产的上市公司,不时地在媒体上吐露他们的难出,自称弱势群体(这就很有意思了),我也觉得谁都有诉苦的权利,按照正常逻辑,如果这样的诉苦是真苦,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捐钱帮它渡过难关呢? 不管是不是应该捐钱,反正现在已经有很多人争得头破血流的捐钱了。没有办法,我们都害怕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盈利的速度太慢,而且我们的钱会贬值太快,这样的担心不是没有依据的,尤其是互联网草根创业者,因为接触信息比较前沿,焦虑也更多。 很多网络创业者,我想刚开始可能也没想那么多,也许只是想怎么搞到一部车一套房,过得好一点,但是新摩尔定律告诉我们:北上广深杭的人,每个月收入可买的住房面积数,大约每隔18个月便会缩小一半。 意思就是如果你在这些大城市,你去年有钱买得到100平米的房子,过了18个月,可能就只能买50平米了。最后你发现从一开始的萌生财富念头到最终收割别人的财富,这就是一场异常艰难惨烈的资本战争,成王败寇,成的那几个人叫做上市公司骨干、资本大鳄。 败的是千千万万的韭菜,从这些韭菜萌生财富念头那一刻,就决定了他们主动参与这场游戏,这场主动权握在资本手中的游戏,所有的韭菜潜伏后续,生生不息.......... 创业者获取财富的速度,如果低于新摩尔定律的速度,你还会努力吗?欢迎说出你的建议,或许你的观点更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