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其法制观念对于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为实现依法治国战略,高职院校需将法治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然而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未重视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使得学生的法治观念较弱,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怎样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融入法治观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常态;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法治观教育;思考 一、在高职院校思政课中融入法治观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对高职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思政课是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也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给予支持。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与法治观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因而,怎样通过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一)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 虽然我国一些高校对学生进行了法治观教育,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近几年,在高职院校发生的一些大学生群体恶性事件,证明学生缺少法律知识、法治观念淡薄。其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首先,对法治观教育不够重视。受到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不全面,因而教师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也存在一定不足;其次,法治觀教育课程较少。现阶段,高职院校负责对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的学科较少,且教师资源较少,大部分高职院校均未设置法律方面的选修课,致使高职院校的法治观教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二)大学生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社会核心价值观在社会方面对法治提出了一定要求,社会价值观是否正确将影响国家的凝聚力及向心力。目前,"权大于法"与"信权不信法"的观念还在影响普通人民群众。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及实行,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而使学生可以认同并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重点 实现依法治国目标的基础就是具有法治观念的人民群众。我国公民的法治品质还不足以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早在1998年,在第一次全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就提出了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毕业生及负责人的公民。因而,我国高职院校不仅需要培养高素质人才,还需培养合格公民。公民意识的重点就是科学调整权力和责任的关系,这也是法律涉及的重要内容。因而,高职院校需加强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质,使其成为合格的公民。 (四)建设法治国家的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是影响我国实现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重要因素。只有保证人民群众认同法律,我国才可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不够成熟,在此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使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科学的使用法律来解决这些问题,带动其他人遵守法律法规。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其法治观念及法律素养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及发展。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融入法治观教育的路径 (一)依据思想道德教育进行法治观教育 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需加强法治观教育。但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法治观教育,并未避免学生出现违法行为。我们需正确认识法律及道德对人类行为的约束及指导作用。研究发现,很多学生都了解自己的行为已经违反法律规定,也不能逃脱法律制裁,然而这些学生还是在利益的驱动下做出了违法行为,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思想道德水平较低,仅依靠法律制裁并不能有效降低学生的犯罪率。依据传统观念及社会舆论对高职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高职院校在思政课中融入法治观教育时,需以思想道德教育为基础,加强对学生的法治观教育。在新常态背景下加强对高职学生的道德教育与法治观教育,可有效提升我国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水平,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道德水平的人才。 (二)利用实践活动将法治观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 高职院校在思政课中融入法治观教育时,必然需要进行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新常态背景下,简单的在课堂教学及校园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要求。因此在新常态背景下,高职院校需开展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将法治观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中。同时,还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识。为持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法治意识,高职院校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重视法治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如此才可有效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比如:高职院校可邀请法律专家到院校中举办法律知识讲座,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对法律的重视程度。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养老院进行义务劳动,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新常态背景下,开展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将法治观教育融入思政课的有效措施,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还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创新教学方式及课程 目前,我国的新课程标准及教育大纲,并未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观教育的教学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可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高职院校可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把法治观教育融入到思政课中,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法治观念。此外,高职院校还可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及课程的方式,展开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比如:思政课教师可依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科学编制思想政治教育与法治观教育教材,并将其作为教材,收集在校学生的想法并及时修订教材内容,如此才可保证教学活动的灵活性。同时也可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思政教师可依据时事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同时教师还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此不仅可以满足思政教育的需要,还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总之,为实现我国依法治国的战略,高职院校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法治观教育,从而提升我国高职杨晓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法治意识及综合素质,为我国社会稳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魏振华. 依法治国视域中高校"思政课"的法制教育研究[D]. 南京林业大学, 2016. [2]欧海燕. 论我国大学生法治价值观养成教育[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29(10):54-58. [3]张小珍. 对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问题的思考[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21):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