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城市水污染问题探讨


  摘 要:问题分析了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问题;对策
  多年来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的实践表明,解决城市水污染控制问题不仅要在水污染控制和治理的工程技术领域不断有所发展和突破,同时更要结合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加强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科学管理,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好城市水环境问题。
  一、城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水环境建设缺乏系统的规划指导和约束。
  一是在规划原则上难以适应可续发展观的要求。在水污染控制的决策过程中,不能恰当地协调水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不能厘清三者之间的关系,或者对于水环境的功能、效益的认识不足,导致了水环境受到损害。二是在规划技术上缺乏系统的规划指标。现有的水环境系统规划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理论,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体系没有体现城市水环境的系统性特点,缺乏可行的技术规范。三是在规划实施上缺乏规划实施监管技术支持。由于对水环境系统的整体价值缺乏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规划实施保障制度建设落后,各级政府对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和治理规划缺乏强有力的实施监管手段,导致各项水污染控制和治理措施得不到切实落实。
  (二)缺乏对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综合考核与有效评价。
  国家对城市水环境治理的规划、投资、运营以及处理效果的考核和管理一直处于摸索阶段,虽然近年来已经作了大量的工作,但由于没有完整的评估体系和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并缺乏必要的监管手段和措施,导致目前许多污水处理厂仍存在盲目建设,规模过大,投资成本过高等现象,造成大量浪费。同时,忽略对城市水环境治理实际效果的考核,对已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行效果的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仍片面的追求高处理率,而没有真正从减排的角度对污水处理厂进行能效考核,没有形成对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系统性评价体系,这不仅造成投资的浪费,最终也导致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排水系统混乱。
  排水系统污染物收集输送效率低下,控制洪涝能力不足,实际污水收集率明显低于管网覆盖率,污水厂的效能难以发挥,城市面源污染严重,排水系统的运行管理缺乏科学可行的理论指导与法规约束, 实际操作中存在只顾眼前、缺乏大局意识、忽视后果的错误做法。养护管理投入严重不足,影响了整个排水系统功能的发挥、管道风险事故不能得到预防控制。
  (四)标准体系不合理的制定,制约了城市水环境的有效改善。
  尽管我国在城市水污染控制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一些相关标准相继出台,但目前已发布的技术标准,无论在种类上和数量上与实际需求相比都明显偏少,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工程建设、产品生产、科技进步的要求;缺乏引领行业、有关共性及指导性的标准体系以及基础标准的指导,标准的系统性和协调性较差,内容交叉重复,技术术语不规范,技术要求和表达不统一;新标准的制订与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不够,造成某些内容相互矛盾,为标准的执行带来困难;标准研究滞后,适应性、针对性较差,标准质量亟须提高。
  二、城市水环境治理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
  水资源的规划要科学合理, 在城市中给水和排水系统协调发展。针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相关规划互相脱节的问题,通过城市水系统的研究方法,研究城市水环境系统的功能定位、与城市规划的关联、水体空间保护、涉水设施布局优化和协调,建立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体系、规划方法和规划指标,促进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良性循环,强化对重要水体的保护,保障涉水设施的合理建设和高效运行。
  (2)建立强大完善的水环境监测体系。水环境监测体系应独立于地方政府机构, 尽可能不受来自于政府和经济方面的压力, 使监测结果具有独立的第三方公正性, 这样才能使我们对水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的发生有及时准确判断能力;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机制, 确保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到严重危害, 使我们对水环境的变化水污染的发生有及时准确判断能力; 建立完善的水环境污染事件处理机制, 确保在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人民的生产生活不受到严重危害, 使水污染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3)转变观念,实现污水处理市场化。
  由于受传统思维定式的影响,现在人们觉得用水掏钱是理所当然,对排污也要掏钱则觉得难以接受。也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城市排水设施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都是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投资为主。这种建设和运营管理模式,既不利于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也是造成我国水体普遍受到污染的重要原因。,最切实可行的办法,就是要转变观念,走市场化的路子,即谁污染谁治理,在收取水费的同时收取水污染治理费,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运营。
  (4)改进防治水污染的技术手段。
  一是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污水处理应包括污水收集和输送。只建污水处理厂,没有相应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就不是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如有的地方厂子建好了,却由于污水管网不完善,只能半负荷运行,不仅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也使一些未经处理的污水仍任意排放,继续造成受纳水体的污染。所以,建立完善的污水收集与输送系统是污水处理的关键。二是确定合理的污水处理规模。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规模,要有长远的考虑和统筹的安排,要充分考虑现在和将来的污水处理量。
  (5)制定科学合理的排水模式。
  研究在不同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各种排水模式的适用性,确定排水系统设计运行效果的评价标准,研究城市面源污染负荷的累积、传输规律,确定不同场合下面源污染控制的主要途径,据此提出排水模式选择与现有系统改造的技术措施与管理方法,建立具有控源减污效果的新型排水系统。
  参考文献:
  [1]高品,郝改枝,杨庆生.城市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其维护对策[J].内蒙古水利,2009(1)
网站目录投稿: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