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是最具有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是创新创业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推行发展中始终存在很多问题,重视通识教育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将有效的推动高职院校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关于如何创办企业"的教育,而是一种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思维和综合技能的,其本质是育人,它带给学生思维以及能力的改变将会是学生一生受益的财富。2012年,教育部明确提出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内涵式发展,注重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而通识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目的是培养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合理知识结构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既要有关系人生发展的职业能力训练,又要有关系到未来的幸福生活、品味人生的通识教育。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与创造活力的群体,但我国毕业生职业迁移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在高职学生就业中表现也尤为突出。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始阶段,许多高校虽然在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方面进行了几年的初探和实战,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回避的问题。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课程的认识上一直还未达成统一,尚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没有得到全面而充分的重视,实施难度大,或仅仅是片面的创新创业方面几门基础课程的学习,更谈不上与通识教育的结合,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现有资源,达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和开拓进取精神的培养。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是以就业为导向,重在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学生的学时时间安排,大量的时间花在了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上,给通识教育课程留有少部分的课程时间,进而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仅仅停留在加一两门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并挤掉原有的通识教育课程时间,这就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质量大打折扣。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够,认为根据学生生源情况,对现有的教学质量都紧张的情况下再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一则是浪费资源,二则是增加教学难度。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校后,更多的是应付各种专业考试和专业实践,要么完全没有创新创业的概念,要么觉得这是步入社会以后的事情,甚至认为这个根本不需要学习,到了找工作的时候要创业就是一个念头,决定了就去做就行了,完全没有创新的概念和意识。学校、教师以及学生本身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加大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难度。 2.创新创业课程定位不清 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重视"新",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而实际教学中教学内容年复一年,教学方法单一成为了制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目前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定位不够明确。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率,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或者是仅1至2门的必修课,把创新创业教育放置在一个狭小的发展空间里,得不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课程的辐射面小,影响力弱。 3.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 高职学生从某一方面来说动手能力更强,创业激情更高,主动性更强,但在步入社会之前都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因为未知而存在一些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学校提供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校期间能有机会感受或者实践,同时需要经验丰富的教师加以指导。但是在多数高职院校缺少这一平台,或者宣传不到位,平台搭建形同虚设,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也多是其他课程的教师兼任,对有兴趣的同学教师指导力不够。 二、通识教育视域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 通识教育应该并能够担负起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培养创新创业核心能力的历史使命。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中,通过探索和学习通识教育中蕴含的创新理念、育才精神,来培养创业人才的创新素质、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搭建通识教育模式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营造氛围、培养意识、提升能力、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着力培养知识丰富、技能娴熟及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1.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学校为主,在通识教育模式下推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形成"立足校情、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为原则的顶层设计,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地位,从重视单一的专业能力培养向重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转变,教学内容由单独设计向统筹规划转变,建立通识普及、专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2.以课程和项目为载体,提高學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在通识教育中对创新精神、人文素养的探索,面向社会需求,加强理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使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结合高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活动参与积极性高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针对性的实践教学方案,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合作企业资源,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同时引入创新创业项目,借助各类创新创业比赛的契机,多渠道、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参与度,从课程学习和项目开展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3.搭建平台,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必要的教学环境,还应有相应的服务平台,通过实践教学资源利用,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撑,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在专业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创业,让创业项目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在现有的资源平台下,实现专业与创业的高度融合,学校应为为创新创业教师提高不同的学习平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保障。 三、结语 高职学生已然成为现下就业大军中的半壁江山,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高素质的大学生无论对其个人发展,还是对于地方、国家乃至民族的发展,都是十分有利的。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高职院校结合通识教育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寻求适合高职院校培养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保障,也是我国经济发展以及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探析[J]. 郭昱铄,张秀娥.新西部(理论版).2016(22) [2]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实践[J]. 罗家莉,李晓慧等.北京教育:高教.2015(10) [3]苏晓纯.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体制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