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电子产品越来越多"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有哪些?家长们该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电子玩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在80年代,一个适龄儿童的玩具可能是橡皮泥、老爷车、小人书,或者是跳房子,搭积木,玩拼图;今天,一个适龄儿童的玩具变成了psp、iphone、ipad。80年代,一个适龄儿童每天平均室外活动的时间达4个小时;今天,绝大多数适龄儿童更倾向于另外一种潮流的玩乐方式——宅。 降服孩子变"宅娃" "宅娃"是可以打造的。家住武汉的刘女士深有体会。三岁的儿子生性好动,每逢周末都在家待不住。平日工作繁忙的刘女士很想利用假期在家好好休息,但如何搞定好动的儿子是一个大难题。后来同事支招,让刘女士给孩子买了一部ipad。果不其然,一向对电子产品玩具不感兴趣的儿子对ipad陷入了痴迷的状态。切水果,偷菜,打游戏,样样精通,周末一人在家可以宅上一天。 "尽管他不嚷着出去,我也清静了。但我慢慢觉得这样其实不好,将孩子宅在家里,其实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最最关键的是,因为玩游戏,他的视力变得越来越差。"据记者了解,像刘女士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很多家长将ipad等电子玩具当成是降服孩子的有力武器,听话不听话,一个ipad说了算! 给家长建议:尽管ipad现在已经成了潮爸潮妈的"保姆"替身,用ipad给孩子讲故事,教认字,学英文,打游戏,既潮又简单,但是家长要警惕孩子养成对ipad等电子产品玩具的依赖症,更要注意电子产品对于儿童视力、听力等身体健康的危害。 会用ipad,不会系鞋带 80后的童年记忆里,一定有一段关于小人书的美好回忆。那些年,一本小人书可以在班级同学中传来传去,被翻阅的皱皱巴巴。今天,当一部ipad,一台电脑,还有一本小人书摆在面前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小孩都不会选择书。国外曾有一个针对11个国家2200名5岁幼儿使用ipad的调查,结果显示20%的孩子会用ipad,但只有11%的孩子会系鞋带。 3岁藏书600册的小萱萱经媒体报道之后,引发了广大家长对幼儿教育模式的思考。一岁孩子玩ipad,三岁孩子打电脑通关游戏,这种幼儿教育形式也引发了社会的担忧。现供职于北京某教育机构幼儿教育的张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尽管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孩童入学前期的幼儿教育,但是很多家长都采取了不正确的教育方式。随着电子产品的泛滥,高科技的电子产品取代儿童玩具成为新宠,但是它改变的不仅仅是孩童的玩具形式,更多的是改变了孩童从小的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电子产品具备超容量,方便和快捷的特点,但是对于孩子的幼儿教育而言,传统的书本教育依旧是不可替代的形式。 给家长的建议:家长们需要警惕电子产品充当儿童玩具这把双刃剑。在利用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在网络共享资源,扩大孩子知识面的同时,还需要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既不能让孩子完全隔离在电子产品之外,也不能让孩子沉迷在电子产品之中。合理有度地使用,家长需要做好把关人。 儿童易患"电子产品病" 日前,媒体报道《2011年深圳市国民体质状况公报》的调查显示,深圳逾一成中小学生体质不合格,多项指标逐年降。专家指出,小学生体制不合格是由于缺乏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中,沉迷电子游戏,玩电脑等电子产品侵吞了学生大部分的课余时间。 现读小学二年级的多多(化名)是一个典型的"电脑谜"。在家里,多多被称之为电脑高手,不仅会熟练操作电脑系统,还喜欢玩通关网络游戏。亲朋好友大力称赞多多年幼聪明,但是多多的妈妈为此十分苦恼。由于长时间对着电脑,多多的视力大受影响,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孩子可能受我们家长很大的影响。我们平时都很喜欢宅在家里,看电视看电影,很少出去,孩子也就养成了玩电脑的习惯,时间久了,想改变很难。"多多的妈妈说。 给家长的建议:电子产品给我们带来便利和娱乐,但是过度使用往往会带来一种消极影响--娱乐至死。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家长起着模范的作用。所以,要改变孩子的"电子产品病",家长需要以身作则。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