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的人们出游,不再考虑是否名川大山,多择环境优美之处。乡村游正成为假日或休闲的首选。前些天,朋友们数人结伴,真正感受了一次田园风光之旅,时过数日,仍意犹未尽。 那是一个春日,雨过天晴。清早,朋友们相约前往桃园村。虽在鄂北待了五六年的时日,对方园百里的名胜也算有些了解,但从未听说过桃园村。一时间脑子里划上了问号。从大悟出发,我们沿河逆流而上,到了大新镇又转向朝南行进,山势越来越大,两山夹一沟,溪水淙淙。一条乡村道路崎岖蜿转,不同寻常。忽而平缓,忽而上扬,高坡陡壁,令人望而生畏。约八里山路后,进入了一片开阔地,地势宽敞,好像到了一个梦幻般的境地。这里鸟语花香,小桥流水,高耸入云的山,静静流淌的河,优雅的环境,淳朴的山民,清新的空气,怡人的环境,犹如走进世外桃源。朋友们告诉我,这就是桃园村。 在一处农家庭院前停了大大小小的十几辆汽车。 我们没有直接进入房舍,而是被一片繁忙的采茶场景所吸引。远观茶园云雾缭绕,茶垄连山叠翠,空气中弥漫着新茶的清香。姑娘们着花色的衣裳如花朵般散落在茶垄间,熟练地舞动双手采摘新茶。采茶姑娘的手指在茶尖上飞舞不停,或单手蜻蜓点水,或双手左右开弓,在一捏一提一放间,一派春来茶乡采茶忙的丰收景象。 走近农舍,独具风情的建筑让人眼前明亮。清一色的石材房屋,黄泥巴墙壁,木质的窗棂,古老的门眉,都让人身临古寨,回归到大自然之中。一位花白胡须的老爷爷坐在自家的屋檐下,嘴里含着烟袋,石板上摆放着茶壶,悠然自得。我上前与老人搭讪。老人说起了自家的老石屋,是他的爷爷辈手上修建,如今五世同堂,已经有近两百年。除几经修缮没有翻盖过。桃园村还有许多保存完好的百年老屋,这些老屋全都是当地村民就地取材,用石块和土坯建成,这种房子冬暖夏凉。 午间我们在一农家餐馆用餐。主人告诉我们,他家的农家饭菜,都是自家地里种植的,没有用过复合之类的农药化肥,原生态农家耕作。从大家的眼神中看出有些将信将疑。的确,如今要吃上地道的农家饭菜不易。不一会,店家端上热腾腾的菜饭。全是些地道的农家菜,让人看上去就垂涎欲滴。吃在嘴里,那种在城里从没有品尝过的味道让你感觉到原汁原味,回味无穷。满桌子除一个清炖鸡外,全是地里的时蔬,在城里人看来就是些粗茶淡饭,却博得大伙交口称赞。 午餐过后,我们就要离开桃园村,这时来了几辆大巴车。看车牌就知道是远道来客。车上走下来足有百余游客,而且中老年人居多。一位约莫六十多岁的老者,胸前挂着相机,下了车直奔茶园而去,想必也是受美妙茶景所惑。老人没有急于拍照,而是摘下一片茶叶先嗅了嗅,然后放在嘴里细嚼起来,断定是位懂茶之人。我们跟随老人绕至后院,发现偌大的院子里是茶叶加工场。这是一个独立的院落,坐北朝南,环境幽静。一位姑娘热情接待我们,并向我们介绍茶叶的生产过程。她把我们带到茶叶制作厂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列列整齐有序的筛架。"这是进行青叶萎凋的筛子。"见我们好奇,姑娘说。接着,她便向我们介绍起茶叶的生产流程。"现在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春茶制作,完全按照信阳毛尖的工艺流程操作。"我们赶巧遇上的是进行茶叶的烘干,目睹是成品茶,未能看到系列的生产程序。 我们沿山路返回,天空又下起了雨。低洼地积水成河,汽车驶过,雨水飞溅,激起浪花。远望山梁,岚气飘散,犹如人间仙境。 那座古老的山村渐渐远离了我们的视线。然而,这次乡村之旅宛如那唇齿留香的美味菜肴回味悠久,令人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