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女人的经历看作一部丰富多彩的长篇小说,那么她们每个人都是这部小说的一个主角。而男人的许多经历则可以组成一出真正的喜剧。 男人与女人相反,他们羞于谈论内心世界而对外部世界的变化津津乐道;男人沉迷于足球、拳击、网络、个人事业等,却对家务劳动神经过敏。同一个物种,可以进化得如此截然不同。 日本人喜欢用猫和狗来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女人恋家,不声不响,温柔地待在一处,像猫一样爱干净,走起路来步态轻盈,不仅充满了妩媚,而且比较自恋和神经质。而男人则像狗一样,整天大喊大叫,精力充沛,一帮子五大三粗的乌合之众,在领导面前摇晃着尾巴,但一转身也能做出惊天动地的豪举。 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生物学、心理学的原因呢?德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施万尼茨这样说道:"男人是人造的,女人是自然的。"这句话的意思是女人是人生出来的,男人是人塑造出来的。女人的品质是天生的,是文化的继承;而男人要想成为男人,则需通过一整套由社会组织的仪式来塑造。例如人生刚开始,男人是一个小孩子,他在女性社会里成长,受母亲的保护和宠爱,举手投足基本上可以和女人一样,可以害羞,可以哭,也可以流露出自己的胆怯。总之,他的情感可以自由宣泄,他的行为也是可爱的。 但到了一定阶段,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男孩子就要和女孩子分开,他们要经受特别的磨炼。他们被告知不许哭,要强忍眼泪,不许撒娇,可以冷酷无情,但要勇敢,不许软弱,要除掉孩子气,尽快成熟、粗犷起来。要学会忍受孤独和痛苦,不能太情绪化,总之,有许多的"不"和更多的"要",原先儿童的角色将在他内心中逐渐消失。 男女性别关系并不是一种对称关系。即女人的一半是男人,但男人的一半绝不是女人。例如,从性别角色上来说,社会通常会容忍一个女扮男装的女人,但绝对讨厌一个男扮女装的男人。一个女人如果能干、豪爽、有事业心,社会不仅不会表示反感,反而会相当敬重。女人如果失去自己女性化的东西,如强忍眼泪,冷酷无情,并不会遭到指责,在我们现代社会文化中,女人的表现早已和男人一样了。如果一个女孩子表现得很野,而且像个"男人婆",这样的女孩并不会遭到唾弃。 但是反过来男人要像女人那样,社会却不能接受了。他会被指责为缺乏男性气概,或"娘娘腔",或被怀疑做过变性手术。在同性恋问题上也是如此,对待女同性恋者,人们只是不认同,对男同性恋者则绝对是敌视、厌恶或倒胃口了。 社会的文化与塑造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形成影响是如此之大。 摘自《心能量:徐光兴心理学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