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落枕针刺全部的套路


  落枕,算是一个很简单的病症了。的确,用针灸治疗落枕效果很不错。
  也常在网络上看到,某些专家,自称"纵横江湖"多少年,治这个病从来没有失手过。还常听周围一些搞推拿的同行们都说,搞这个病就跟吃生菜一样,easy job。
  虽然大家都说简单,可对于我来说,我好惭愧,即使一个落枕,我也不敢百分百保证。在我的临床上,但由于工作环境的原因,这个病真的不是一般的多,虽是效果满意,但还是会遇到一小部分比较棘手烦人的个案。
  因此,我觉得没失手过的和吃生菜的大牛们,他们都太厉害了。我这个小朋友,唯有好好学习,刻苦钻研一下吧,学习不刻苦,只能卖红薯。
  下面是我从多个维度去探讨用针灸治疗落枕的思维导图。
  经络辨证
  后背是太阳,侧边是少阳,前面是阳明。对于经络辨证的这个知识点基本都很熟悉了。
  不过,光这样还不够,应该还可以细分。
  后侧的颈后大筋部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区域。
  在大筋经旁开一点,大约是肩胛提肌的部位属于手太阳小肠经区域。
  小肠经偏外,大约风池至肩井的连线算是少阳经区域了,在这里不分手足少阳经了。
  少阳经前面部分,大约在胸锁乳突肌前段和前斜角肌是属于阳明经区域。
  还有,足少阴肾经,会注意到这条经的人比较少。肾经的循行是夹脊上行,因此,夹脊穴的位置应属于肾经区域。临床上,特别是风府穴处的疼痛,多可以试用。
  思维导图里,我没有去分督脉的区域,督脉就是颈项韧带的位置,但因为落枕很少会有单纯中间的督脉痛,因此可以忽略。
  明白了各条经络的分区,接下来取穴就好办了,无非就是循经取穴。
  足太阳膀胱经,用束骨、昆仑、正脊3穴。束骨是膀胱经的输穴,输主体重节痛,膀胱经疼痛病症取他最好了。而昆仑穴,位于脚脖子上,用取类比象法,脚脖子类似于颈椎,因此可取"脚脖子"治颈椎,也是上病下治的体现。
  正脊3穴是董氏奇穴,位于跟腱上,主治颈后大筋的疼痛,扎的时候,最好趴着扎,然后让患者活动脖子动气,因为这个刺激量较大些,坐着扎会容易晕针,但这穴效果很好。
  手太阳小肠经,用后溪、阳谷。后溪,同理是小肠经的输穴,在第五掌骨的全息里属于颈肩的位置。阳谷,位置手腕上,也是用取类比象法,手腕类似于颈椎,故可用手腕治疗颈椎。
  手少阳经,用三叉三、外关、绝骨。三叉三,是董氏奇穴的穴位,等同于十二正经的液门透中渚。在传统经验上,中渚就可以治疗落枕,而用液门透中渚可以加强疗效。
  外关可以治疗肩井部位的疼痛,即上斜方肌的位置。可以发挥一下想象力,如果说握拳的手掌是头,手腕是脖子,那手腕下的外关就等于颈椎下的肩井穴。因此,可以治疗少阳经的颈肩部位的疼痛。
  绝骨,也是治疗落枕的经典穴位,原理和外关基本类似,不再阐述了。
  除此之外,少阳经的,还有阳陵泉。阳陵泉是筋会,也是在小腿胫骨全息里属于颈肩的分区。所以,时常也会用到它。
  阳明经,用三间、手三里。三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输穴,同时在第二掌骨全息的颈肩穴上。在手三里的附近有一个扭伤穴,用于一切颈肩腰踝扭伤,取穴方法就是在手三里附近寻找最应的压痛点下针,其实扭伤穴就是手三里。
  三间和手三里,不一定只有在阳明的病变才能用,各经的疼痛都可以配合上三间或手三里来加强效果。
  足少阴肾经,用太溪。主要是针对于夹脊穴的区域。有时候肾经和膀胱经真的不好区分,可以先用膀胱经和小肠经的穴位处理太阳的问题,如果没效,就考虑是否存在肾经的问题。特别在风府穴周围的疼痛,可以用肾经的太溪处理,这是从宋文靖的《酸痛革命》学习到的技法。
  督脉,遇到的就很少。如果真的有,用后溪就OK,后溪通督脉嘛。再配一个承浆,用任脉治疗督脉,后病前治。
  最后,还有一个手背全息法。我在思维导图上写的是用"新落枕穴",这个穴是由5个穴位组成的。
  传统的落枕穴,即外劳宫,是在第二、三掌骨之间。书上都说治疗落枕效果很好。但我刚开始用,发现有时灵有时不灵,因此后期都很少用了。
  想想为什么落枕穴一定要在第二、三掌骨之间?不知道。
  后来,从高树中老师的《一针疗法》得到了启示:从手掌背看,后溪一线属于督脉,中渚一线属于夹脊穴,第三、四掌骨之间属于膀胱经第一侧线,而第二、三掌骨之间属于膀胱经第二侧线,三间一线就属于胆经的区域。
  落枕穴在第二、三掌骨之间,因此属于膀胱经第二侧线,而这个位置又是落枕的疼痛好发部位,因此取落枕穴多会取效。
  当然,也有没效的时候,怎么办?可以灵活变通,根据疼痛部位来分别取手背上的其他穴位,因此这5个穴统称"新落枕穴"。在谭氏平衡针里,这5穴也叫"颈肩五穴",治疗颈肩部位的所有疼痛。
  当分不清病在哪一条经络时,就有个"笨"方法,在每一个穴位上按压,如果有压痛点就下针,或者将这5个穴同时扎上,也都管用。
  未完,待续。
网站目录投稿:海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