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曲十四首(其九)》虚花悟 虚花悟 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这支曲子是咏贾惜春的。写她看到贾府的衰败及元春、迎春、探春等人的不幸结局,心灰意冷,看破红尘,认为世间一切荣华富贵都不过是虚幻的镜中之花,暗示其最后出家为尼的结局。曲名《虚花悟》即对一切荣华富贵皆为虚幻的醒悟。 惜春是贾府"四春"中最小的一个,人称四姑娘。她是贾敬的女儿,贾珍的胞妹。她的母亲早亡,父亲"一味好道,只爱炼丹烧汞",住在城外玄真观,"别事一概不管",胞兄贾珍又是一个好色之徒。家庭生活对她来说,已无半点温暖和幸福可言。贾母见她可怜,"命太太(即王夫人)抱过来养了这么大"。因此,她虽是宁府之女,却住在荣国府内。因她年纪尚小,大观园内结社联诗等许多活动都没有参与。但小说对其精于绘画却有突出的描写。抄检大观园时,"因惜春年少,尚未识事,吓的不知当有什么事,故凤姐也少不得安慰他"。但是,当人们从她的丫环入画的箱子里搜出其哥哥私藏的银锞子等物时,她却表现得分外镇定,为了怕牵连了她的清白之身,咬定牙将本无大错的入画撵走,并将嫂子尤氏冷嘲热讽了一顿,从此断绝了与宁府的来往,表现了她孤介性僻、"冷口冷心"的性格,为其后来的出家为尼埋下了伏线。 "将那三春看破"二句,写她从元春、迎春、探春的不幸遭遇,看破红尘。与判词中的"勘破三春"含意相同。小说中,惜春的三个姐姐都没有好结局,大姐元春贵为皇妃,却死得最早;二姐迎春嫁了个富贵人家,又被丈夫虐待而死;三姐探春更是远嫁海隅,一去不归。她们虽然都是侯门小姐,公府千金,却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使惜春深深感到对现实的绝望。因此,曲中说"桃红柳绿待如何"!三春,为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大好春光,又暗寓元春、迎春、探春,同时又以自然界的春天比喻人生的青春岁月。桃红柳绿,比喻人生的富贵荣华、青春岁月。这二句大意是说,青春年少又待如何?荣华富贵又待怎样?大有人生幻灭、富贵无常之慨。 "把这韶华打灭"二句,写惜春拚却青春年华,皈依佛门的决心。韶华,美好时光,指春光。这里是指美好的青春时光,也即所谓"凡心"。打灭,拚却、牺牲的意思。惜春是青年出家为尼,故曰"把这韶华打灭"。清淡天和,既是指与浓艳绚丽的"韶华"相对的自然界恬淡平和之气,又是指与贪恋人生欢乐相反的清心寡欲的淡泊宁静的心境。天和,见《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指自然界的和气。"觅那清淡天和",就是皈依佛门,到佛教中去寻求心灵的宁静。 "说什么"、"到头来"二句,接承"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句意,进一步阐发荣华富贵犹如过眼烟云,转瞬即逝,不可凭恃。"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用唐代诗人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意。高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诗人将那些倚恃势力而得第承宠者称作"和露种"的"碧桃"、"倚云栽"的"红杏",虽然也能在"天上"、"日边"盛极一时,但命运终究不会长久,秋天一到便凋谢殆尽。夭桃,典出《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形容桃花繁盛的样子。这两句既是对元春、迎春、探春诸女子悲剧命运的隐寓,也是对整个贾府命运的暗示。(原稿中贾府事败,时在秋天。) "则看那"、"更兼着"二句,写人生无常,如梦如寄,最后谁也难逃死亡的命运。白杨村、青枫林,互为对仗,代指坟茔。古人多在坟茔种植松柏、白杨,故诗中多以白杨代指坟地,如《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青枫林,用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句意。两句用"人呜咽"、"鬼吟哦"、"连天衰草遮坟墓",写人生归宿,可哀可叹。 "这的是"、"似这般"二句,写惜春历阅世间生死荣辱之后发出的感慨。昔日的"夭桃"、"杏蕊"今在何处?眼前所见唯有那白杨村、青枫林中的人哭鬼泣和一片连天衰草遮掩着的一个个"土馒头",于是发出无限感慨:人生或贫或富,劳碌终身,就像花儿春开秋谢,难逃一死!这的是,即真是、实在是。生关死劫,佛教视人的生死为关头、劫数,都是命中注定。这是单指死劫难逃。 末二句写惜春皈依佛门,以求超度凡身,修成正果。西方,即西天。佛教源于印度,在我国西南方,故我国古代佛教徒称印度为西方。宝树,指佛教始祖释迦牟尼涅槃修成正果时所在的那株菩提树。称菩提树为"婆娑",是清代中国佛教徒的说法。长生果,即传说中的人参果。据说长生果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又三千年才得成熟,吃了它可以长生不老。但长生果并非菩提树所结,更非婆娑树所结。这里是将两者附会在一起,用以表示皈依佛门,可以修成正果,求得长生。 《红楼梦》原稿惜春出家在八十回以后。根据脂批(第二十二回)所示,惜春削发为尼后"缁衣乞食",生活极为悲惨。今续书第一百十五回写她在贾府被抄后,到栊翠庵带发修行,且有紫鹃陪侍,成了妙玉的替身,与原稿中"缁衣乞食"的情景颇有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