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区差价 一天赚一万 这个2012年底建成的半圆形建筑,直到现在,很多初次见到的人都感到新鲜和神秘。修建了这个半圆形建筑的就是陈忠何,之所以要建一个这样的建筑,并不是单纯用来让人们观光的,这里是他的"番茄王国"——智能温室。 温室地缘直径为50米,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顶高18米,分上、中、下三层通风。鸟巢形温室庞大的空间优势,可以达到番茄单位面积产量最大化,空间光生态充分利用的效果。 陈忠何介绍,别看温室看起来占地不大,但通过钢架构建离土立体栽培的方式,种植面积比实际占地面积多几倍。 这里的番茄栽培方式,一只手还不够数。单以"土壤"来说就有沙培、基质培和稻草培三种。温室中间是一段螺旋状盘旋至顶的立体化鱼菜共生系统,鱼类的养殖水顺流而下灌溉梯面植物,不需要另外施肥而能有机栽培,经过植物吸收过滤净化的养殖水,又可以回到鱼池,实现养鱼不换水。此外,温室内还有立柱式、管道式等多种番茄水培区域。 鸟巢温室内的植物实现空间上的立体化分布,而在陈忠何的农业规划中,还可看到其他"立体化"的影子。 目前为止,锦丰的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陈忠何做事情从来都是让人想不到。6年前,正当事业高峰的他却说这恰恰是个辞职的好机会,辞职后,他用5万元创业,没想到却赔得一家人只剩50块钱,但是3年后,他竟然成了当地产业的带头人。 陈忠何从小就比一般的孩子要显得成熟,比他年龄大的人就都要喊他叫"老陈",有什么事都要找他商量。2004年,25岁的陈忠何就当上了职业经理人,负责管理一家200多人的企业,年薪20万元。3年后,陈忠何做得是风生水起,却找到老板说出了一番让对方怎么也没想到的话——"男人三十而立,我今年都29岁了,我还没有事业到时候别人会看不起我的。我现在还年轻,如果我创业失败的话,我去打工还有人要,如果再给我几年的话,万一我这里工作干不好,你又把我辞了我出去找工作都没人要。" 2007年5月,陈忠何辞去了工作。在自己家开了间公司,他拿出5万元的积蓄,打算全部投入到一个诱人的财富当中去。"这也是无意当中发现的一个商机。因为这个事情来钱快,今天放本钱,明后天就知道结果了。" 原来,上世纪90年代,苍南县的村民开始尝试在水稻田里套种西红柿,1995年当地种植1万亩,但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了2005年,当地的西红柿种植面积就始终停留在1万亩左右,怎么都发展不起来,西红柿价钱始终上不去。 有的村民把西红柿拿去喂猪,陈忠何却放着好好的经理不当,回家种起了西红柿。陈忠何究竟发现了什么商机呢? 2007年4月,陈忠何到南京考察市场,这次考察让他有了一个意外的收获。"西红柿价格很高,跟我们家里都不一样。售价大概是2.5元左右,家里1.1元,利润差了一倍多,那我如果一天收购个3万斤,那我不就好几万了吗。" 陈忠何赶紧给家里一个做西红柿生意的朋友打电话,让他马上收一车西红柿,连夜卖到南京。第二天又补了一车,两天下来一算账,陈忠何高兴坏了——赚了3万元。 为了更好地了解西红柿市场,陈忠何决定要先从回家种西红柿做起。"我自己种,然后我再去收别人的,我更有话语权,我种了多少亩地,我种出来的东西怎么样,这个品种的习性怎么样,我更自信了跟人家沟通。" 从1995年到2005年,当地的西红柿种植面积十年如一日,没有品牌,在市场上也没有知名度,种植户收入也不高。当地农业部门也一直在寻找改善西红柿产业的途径。"你弄十来个番茄放在脚底下看看,上面垫上板子,踩上去,没有一个坏掉。这种西红柿是从以色列引进的品种,俗称硬果,硬度高,耐储存也方便运输,这样就有利于把西红柿销售到更远的地方,扩大销售范围,提高种植户的收入。但是,老品种一亩地成本10元钱,新品种要700元,农户不敢种。" 陈忠何常年跑市场,他知道要想把西红柿卖到更远的地方,就要靠这种品质,2007年,陈忠何和当地的其他几个大户率先试种了新品种。 看到陈忠何等人把苍南县的西红柿卖到了上海、福建等地的市场,越来越多的种植户也开始种植。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 主任 吴祖建:一亩地能够收到一万元块钱,对于农户来讲如果种七八亩,一年有十来万收入,谁不去种啊。所以那一年开始,面积就突破一万亩。 这也一下子打开了苍南县西红柿的知名度。渐渐地,外地的大经销商也跑来苍南收西红柿。 迂回战略避开竞争锋芒 生意起死回生 就在产业蒸蒸日上的时候,陈忠何却遭遇了一场危机。 随着苍南县西红柿名气的打开,越来越多的外地收购商来到苍南收购。这些大经销商常年在全国市场收货,种植户都愿意把货卖给他们。当时的陈忠何只是本地众多小经销商之一,跟本没法和他们竞争,陈忠何收不上货,好不容易收来的货又常被压价,一时间,陈忠何赔得一塌糊涂。只剩50块钱。 2008年5月的一天,陈忠何跟往常一样去收西红柿,让他郁闷的是,他还是收不过那些大经销商,更让他生气的是,不但西红柿没收着,就连自己收西红柿的箱子也被大经销商给买了去。然而,就从这天开始,陈忠何找到了打破大经销商制约的妙招。 2008年,陈忠何跑到山东寿光,在一家纸箱厂对面找了间饭店坐了下来。陈忠何等来的是对面工厂的技术员。陈忠何告诉对方他要找一种材料,但是,由于怕泄露了工厂的技术秘密,对方并不敢告诉他。然而,技术员无意说的一句话,陈忠何却听者有心。"他说今天刚好有一车货,原材料最近价格比较高,我就想,找个好地方,就盯着你这个车出来,车子一出来我们几个就跟上去。" 下午,空车从工厂里开了出来,陈忠何赶紧开车一路跟上去,最终跟到了山东省莱州市的一家生产石灰的企业。陈忠何为什么要费尽心思找到这种石灰呢? 陈忠何拿的是苍南县专门用来装西红柿的纸箱,为了显示这种纸箱与众不同的地方,陈忠何踩了上去。"中间是空的。码十个高都没关系,人站上去都没关系。"这种箱子硬度高,有时候,西红柿需要冷藏,打上冷气,遇到水这种箱子也不会塌,摞上十来层都不怕压坏。每到苍南县西红柿上市的时候,对这种箱子的需求特别大,这种纸箱只能跑到山东去买,当地没有。 陈忠何多方打听,得知制作这种箱子的关键在于温州本地没有制作箱子的石灰和技术,而陈忠何跑到山东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 2009年,陈忠何从山东请来技术员,在当地独家生产起了这种纸箱。纸箱厂一年下来销售额1200万元。2010年,陈忠何用纸箱厂赚到的钱又承包了200亩土地,一跃成为苍南县规模最大的西红柿种植基地。但更为关键的是,由于当地只有陈忠何这里生产这种纸箱,很多种植户都到陈忠何这来买,这让他跟很多农户熟悉了起来。 跟别人的交流比较多,大家都认识他了,认识他之后收西红柿比较好收一点,人熟了价钱方面比较好沟通一点。 陈忠何就掌握了广大的货源,他注册了品牌,将自己基地和农户的番茄统一标准销售。陈忠何找到福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通过超市的销售网络,将原本只在本地销售的西红柿,卖到了福建、上海、北京等地。陈忠何也从一个不知名的小经销商一举成为当地最大的西红柿经销商。 打通整个产业链 产供销一条龙 2011年9月,西红柿种植基地里的员工找到陈忠何,说很多西红柿苗都死掉了。不仅如此,不少农户家也出现了这种现象。 当时苍南县没有育苗场,大家都只好到山东去买苗。平常自家育苗成本在五角钱一株左右,到山东买苗要7毛5,最贵的要一块钱一株。就是这次当地产业的危机,让陈忠何有了一个新的财富计划。 2012年,陈忠何制定了一份计划书,打算在苍南县建起第一家育苗场,但是总共需要300万元的投资,成了陈忠何头疼的难题。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陈忠何无意中做的一件善事,不仅让他解决了三百万资金的难题,也让他成了整个温州地区最大的西红柿经营商。 2012年4月,陈忠何带着他的计划书参加了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举办的苍南青年创业大赛,就在这次大赛上,陈忠何获得了第一名,拿到了2万元奖金。 陈忠何觉得,要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关键要靠人才。他找到共青团苍南县委员会,提出要用2万元的奖金,再加上自己的3万元,资助10名大学生。 2012年5月,一个叫陆文杰的人,看到陈忠何资助大学生的行为,觉得陈忠何是个做大事的人,他提出愿意帮助陈忠何。在陆文杰的支持下,陈忠何建起了苍南县第一家西红柿育苗基地。 2012年,当地几乎有一半的种植户开始接受到育苗基地买苗,陈忠何销售西红柿和种苗的收入达到2400万元。在他的带动下,苍南县的西红柿种植面积扩大到现在的3万8千亩。 2012年,陈忠何又跟人合作,在苍南县建起了一个农业生态园,为了吸引眼球,引起关注,他仿西红柿的形状建起了这个半圆形的建筑,命名为"番茄联合国"。陈忠何告诉记者,为了方便游人从多个角度观看,他修建了这个螺旋状的观光台。"番茄联合国"里不仅有西红柿,还有很多新品种的农作物,他想以观光的形式,让农户们认识新品种,从而引导他们调整种植品种。 如果能在当地引起大家去种植,那么农户的种植风险就能很好地规避掉,把原来的产业转型升级,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