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某村脱贫攻坚工作首轮调研情况的报告


  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和省委下派昭通市镇雄县帮助脱贫攻坚工作队的工作安排,我自2019年3月1日到镇雄县大湾镇妥泥村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近1个月以来,认真对照镇雄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围绕"综合研判、督促指导、协调配合、支持帮助、精准把控"5项主要职责,采取查阅资料、现场查看、走访农户、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了调研,并主动配合驻村工作队、镇工作组、村"两委"及村务监督委员会干部认真做好新一轮入户摸底核查等工作,对派驻村的村情、民情及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作深入学习了解和初步研究思考。现简要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基本村情
  妥泥村位于大湾镇集镇西部七公里处,东面邻罗甸村,西面邻雨萨村,北面邻威信县,南面邻龙塘村。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27户,总人口4621人,其中劳动人口1663人。区位优越、立体气候显著,高寒半山区和河谷交错,最高海拔1420米,最低海拔1150米,四季雨水均匀,年平均气温13摄氏度,年降雨量902.5mm。全村耕地面积3787亩,人均耕地面积0.82亩,适宜种植板栗、核桃、甜柿等经济林果,植马铃薯、辣椒、蔬菜等经济作物;当前妥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5700元,主要以劳动业转移就业为经济收入来源。有党员108名,有3个党组织,一个村党委,2个党支部,下设12个村组党支部。共有帮扶干部52名,其中省委下派督促指导帮助1人,挂包单位镇雄县邮政分公司挂钩包保帮扶干部48人,镇党委政府下派驻村干部3人。
  (二)基本贫情及主要致贫原因
  妥泥村的贫困情况,就是目前所有深度贫困村的一个典型代表,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至贫原因复杂。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52户2663人,其中已脱贫104户506人,未脱贫448户2157人,贫困发生率为46.7%,计划脱贫年度为2020年。通过走访摸排和分析研判,主要致贫原因:一是缺技术196户931人占比34.96%。比如窝凼村民小组龚成华户,家虽然有劳动力,但没有一技之长,在家出外都难以找到发展的路子;二是因学115户596人占比22.38%。比如田坎村民小组李学友户,有2个孩子在读大学,全靠贷款支持小孩上学;三是自身发展动力不足98户450人占比16.89%;四是因病51户235人8.82%。比如槽门村民小组李培祥户,妻子患有脑梗塞,多次住院,除去报销仍需大额支出,导致了家庭仍然处于贫困线上;五是交通条件落后47户228人占比8.56%。比如雨萨坡、岩弯村民组,由于交通不通,劳作全靠人背牛拉,成本很高,就是有很肥沃的土地,也无法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脱贫,成为了制约发展产业脱贫一批的主要制约瓶径;六是因残32户168人占比6.31%。比如头道河村民小组熊宗阁户,夫妻两人肢体残疾二级,无法实现脱贫;七是缺资金4户23人占比0.86%。比如海子村民小组朱家明户,之前有一个粮食加工小作坊,但无资金投入无法继续生产;八是缺劳力5户15人占比0.56%。比如头道河村民小组李兴柏户,两个儿子死亡,儿媳另嫁,家里只有60岁以上的老人及未成年的孙子;九是
  二、脱贫攻坚工作推进情况
  (一)户6条保障推进情况
  1.两不愁情况。妥泥村通过做实劳务输出,确保卡户每户至少1人输出就业,2018年成功转移624名劳动力到浙江、福建、山东等地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700元,经走访调查,建档立卡552户2663人主食细粮均有保障,衣服能够自行购买,四季有换季衣服,日常有换洗衣服,没有"两不愁"尚未解决的农户。
  2.安全住房情况。截止目前已实施"四类对象"农村危房改造 户,占需实施农村危房改造的 %,还需实施C级危房46户,D级危房62户,无房户22户,易地扶贫搬迁110户579人。
  3.义务教育情况。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员100%入学,全村没有辍学人员,共有学生837人享受教育扶贫政策,其中有学前教育学生187人,小学生377人(其中妥泥小学184人,沟头小学193人),初中生261人,两后生2人,高中生(含高职)90人,大专及以上学生44人。
  4.基本医疗情况。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重病兜底等"四重保障"558户2688人,覆盖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单次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90%,个人年度住院医疗自付费用支出不超过7951元。实施大病集中救治51人。
  5.社会养老情况。按中央、省、市、县的相关要求,建档立卡家庭社会养老实现了"应交尽交"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应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1079人已由政府全额代缴养老保险。
  6.产业受益情况。实施退耕还林5000亩,覆盖卡户552户2663人;迷迭香种植300亩,实行"公司+党支部+农户合作"模式,种植迷迭香3000亩,板栗2000亩,商品肉兔养殖、马铃薯种植800亩、辣椒种植610亩,覆盖卡户448户。
  (二)村11条出列推进情况
  1.通过村公路已完成,通组公路未硬化17.38公里千米;需硬化串户路56500平方米;
  2.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78.55%,尚有193户9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478人)安全饮水需巩固提升。
  3.农村农网改造覆盖率100%,通10千伏电全覆盖,已达标;
  4.广播电视覆盖率100%,已达标;
  5.通信网络覆盖率达100%,已达标;
  6.有标准卫生室1个110平方米,已达标;
  7.有文化广场暨公共活动场所2个,按标准尚需建设活动场所8个;
  8.集体经济以养兔产业为主要依托,尚没有建立有效统一管理的村级集体经济组织;
  9.人居环境整治得到有效提升,村沿线公路无漏水无白色垃圾,户门前卫生包干每日一清理,家庭操家理屋比做齐进,为争创美丽家园做好一切准备;
  10.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人员100%入学,全村没有辍学人员;
  11.贫困发生率为46.7%,预计到2020年12月,通过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生态扶贫、公益性岗位保障、民政保障等措施,现行标准下448户2157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确保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的退出标准;
  三、梳理出来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一个月的入户及走访,从自己看到、听到的问题来进行梳理,村、户两个层面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村级层面
  1.道路不通是生产发展的障碍。要致富,先修路。这是一个人皆众知的粗浅道理,可这事,在贫困程度较深的镇雄县来讲,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就用自己所在妥泥来举例,全村13个村民小组,就之前通过交通部门的村村通油路工程,实现了镇政府到行政村的通村公路,目前13个自然村仍然没有通油路,仍然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现状。由于路不通,用于生产的物资只能是人背牛拉,生产成本较高,再加之产出的产品不能及时运送到交易地点,极大部分腐烂在田间地头,生产发展脱贫一批成为一句空话、甚至是笑话。比如妥泥村所属的雨萨坡、岩湾、白岩村民组,土地肥沃,相对耕地面积多,用于发展县指导的种植辣椒、迷迭香是十分可行的,可是就是因为道路的制约,生产成本聚增,产品成熟高峰期无法运输,从根本上制约了产业发展。
  2.人畜饮水困难是妥泥村脱贫出例的短板。人畜饮水工程仍需进一步提升改造。妥泥村在前几年进行了一些饮水工程,比如爱心水窖工程,但水管老化,水源地污染,地表水居多,供水不稳定。妥泥村13个村民小组仍有8个村民小组193户991人饮水有困难。
  3.无村集体经济是妥泥村脱贫出例的硬伤。村级集体经济属集体所有、村民共有,是党群之间最好的利益链接点,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重要载体。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与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存在水涨船高的对应关系。一般说来,集体富,村民富;集体穷,村民穷;集体空,民心散。就妥泥来讲,一无村办集体企业、二无集体掌控资源、三无集体财产、四无集体收入,村级组织自身"造血功能"不足,对于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这个脱贫攻坚难中之难、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的短板无法补齐,成为了脱贫攻坚补短板的硬伤。
  4.村三委动能不足是影响脱贫进程的根源。村级党组织是脱贫攻坚前线的战斗堡垒,村"三委"干部是脱贫攻坚第一道攻击线上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可就妥泥来讲,一是村三委人员严重不足,按规定,村三委应当配备至少11名工作人。目前是只有8名工作人员,而且年龄老化,结构不合理,因待遇低高中以上毕业生不愿到村三委来工作。二是待遇落差大导致村三委人员心态失衡,进村委之前想象的待遇与进来体验到的落差使村三委人员出现心态失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月领取1035元。为什么我每月的工资还不如一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呢?"一个村委员这样说。三是部分村干部坐不下,讲不明,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使其对于业务的掌握程度不深,理解不透,导致了到群众家入户是放不下架子,讲不明政策。四是工作作风粗爆,做群众工作还是老三套,再加之主动担当不够,群众基础越来越薄,干群关系越来越紧张。
  5.政策宣讲不倒位是脱贫项目滞后的因素。扶贫政策再好,如果宣传不到位,群众不了解,执行起来就会大打折扣。从自己走访的情况来看,普遍老百姓讲下村干部、挂包干部对于政策的宣讲说得少,说得不清楚,听起来也是一笔糊涂账。导致老百姓对扶贫政策不了解不明白,尚停留在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之中。就相互之间攀比,产生争当卡户、争吃低、恶意分户的现象每个自然村会出现这样的情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自身内功不深不硬,没有对扶贫政策先自己学会弄通掌握,再加之不将相关政策汇编材料随时随地带身上,老百姓问起起来就卡壳,在群众心中失去信任和公信。二是政策宣传抓不着重点,不能做到因户宣传。
  (二)贫因户层面
  1.收入渠道狭窄是脱贫攻坚的瓶径。有卡户劳动力624人,全部有序组织输出到浙江、福建、山东、昆明务工,成为卡户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收入渠道相对狭窄,支撑后劲不足。
  2.缺少技术支撑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就妥泥村而言,由于之前教育培训的缺失,加之长期生活在高寒无路山区,信息闭塞,许多老百姓得不到技术培训和信息传递,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缺乏,导致他们一直都难以脱离贫困。从统计数据来看,因缺技术致贫的有196户931人占34.96%,成为妥泥村致贫的首要原因。
  3.缺乏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的根源。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条件,长期以来依靠政府兜底保障政策,贫困导致思想落后,脱贫意愿不强,再加之缺乏有效的脱贫方法和必须的资金、技能,养成好吃懒做观念,不论政府是出资金、搞产业还是搞培训一律不出力、不参与,自己也不外出务工,全靠政府扶持,等靠要思想严重,争当贫困户现象突出。
  (三)行业部门层面
  1.各行业分口多重统计摸排给基层徒增工作量。在基层实际工作这些天,自己感觉到除了完成正常的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外,大量的时间在用在协调陪同各相关行业的统计摸排工作之中,给每一个村民组组长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任务,而且有一种不信任村级工作的味道,认为村级工作不实,只有行业统计摸排的数据准确,有些寒了基层的心。
  2.部分行业服务意识尚有等进一步提升。在走访是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实际残疾人员无残疾证。表现为:一是长期在外务工,不方便回乡体检查验的,办不了证;二是精神有问题或交通不便不能到相关机构查验的。这种现状的存在,个人认为就是服务意识不足而造成的。
  3.行业部门下发表册繁锁。就县扶贫办下发的本次入户核查表而言,每一户需要填写12张表册,纸质档案繁杂,而且好多表格就因一项内容的不同,就需要重复填写,人为增加工作量。比如说人员增减这两张表,就完全可以合并为一张表。基层期待精简精准。
  四、几点工作建议
  针对梳理出来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所学所思,加之工作特性,就一些问题,提出自己不成熟的想法和思考。
  (一)关于村集体经济的建设。就妥泥个体来讲,主要是强化4个基石,引进2个企业,实现种养两翼齐飞。强化4个基石:就是按现行县、镇确定的种植迷迭香、辣椒、云粟、养兔4个产业发展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不断提高种植技术,使其成为贫困户脱贫、村集体经济增收的基石;引进2个企业:拟引进重庆根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养殖乌金猪2000头,引进云岭蜂业有限公司建立一个实验蜂场,由中国养蜂学会中蜂专委会和云南农大蜂学系做技术支持,攻克云南高寒山区蜜蜂饲养难的难题,进而深度合作,发展成一个拳头产业,最终成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支撑。
  (二)关于激发内生动力。一是要引导群众"愿脱贫",转变贫困户的观念,破除贫困心理,用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事例来激励贫困户的斗志,让贫困群众树立起不惧艰难、战胜贫困的坚定信念。二是要引导群众"自脱贫",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参与决策、建设、管理,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让其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三是因户指导确保群众"敢脱贫",通过精准研判,针对不同贫困成因,从教育、产业、社会保障等方面,"一家一户"量身定制脱贫措施,实现长久持续脱贫。四是要敢于向不良风气"亮剑",设置曝光台,对于吃懒做、不履行赡养义务、缺乏勤俭持家美德的坚决予以曝光批评。不断树立自强意识、感恩意识、进取意识和勤劳致富意识,充分激发其脱贫的内生动力。
  (三)关于扶贫政策宣讲。一是成立宣讲队,把扶贫政策编撰为地方白话、雅俗共赏、朗朗上口的"宣讲歌谣",利用相声、快板等多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走村串户巡回宣讲,让政策家户喻晓,入脑入心。二是就地取材,让扶贫政策"亮"起来,充分利用各村现有的电子显示屏刊播脱贫攻坚政策、宣传标语,确保扶贫政策宣传深入人心。三是多层次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关于行业多重统计。建议数据共享,以扶贫部门的数据为基础,各行业条块的统计报表与之相比对,出现误差的,再进行核实分析研判,这样既减少了行业部门的负担,同时也减少了基层的工作量。
  (五)关于提升服务意识。就妥泥村残疾证无的现状,建议一是相关部门组织成专班上门进行查验,给予办理证件;二是让务工者在当地公立医院进行体检查验,办理有关证明材料,由本县相关部门与出具证明材料医院进行函询,按程序给予办理证件。这就是真正的无米之炊,为什么就不去想办法做呢?
  特此报告。
网站目录投稿: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