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推进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本文基于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以上海纺织行业为例,重点探讨作为充分竞争行业的国有企业,如何在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和界定功能,进一步提升核心能力和做强优势产业,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竞争性国有企业的功能定位和改革难点
  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关键指向,根据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营业务,结合不同国有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国有企业可划分为商业类、公益类两大类别。
  (一)竞争性国有企业的界定
  商业类国有企业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
  國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实现优胜劣汰、有序进退。竞争性国有企业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并完善适应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和管理体系,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
  (二)竞争性国有企业的难点
  1.市场准入
  伴随着市场准入的不断放开,外资和民营企业大举进入更多的行业和领域,竞争性国有企业将失去垄断行业或公益类国有企业所拥有的政府对市场准入的保护,原有的不可替代地位和优势将逐渐消失。
  2.政策保护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进程加快,政府职能的重点逐步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不再用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在资金、资源、政策等方面扶持或挽救竞争力不强的竞争性国有企业。
  3.体制机制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国有企业仍然遗留着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弊端。主要表现为产权不清晰、责任不明确、政企不分开、管理不科学等问题。
  二、上海纺织行业改革的路径与经验
  上海纺织业在五十至七十年代一直稳居创造产值、利税、出口外汇和就业岗位第一的"摇钱树"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传统纺织业"以量取胜"、"以廉取胜"的低成本"优势"渐渐丧失,而设备陈旧、体制僵化、产业粗放、负担沉重等"劣势"却日益突出,逐渐由过去的"摇钱树"而变身为"苦菜花"。
  (一)改革过程及特点
  1.战略性结构调整阶段(1994年至2004年)
  根据中央对上海的城市功能定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上海拉开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序幕,高技术含量的新兴产业逐步迭代传统产业。数据显示,1992年,上海纺织的利税从鼎盛时期的40多亿元剧降到13亿元,当时上海纺织工业局连年亏损,亏损面高达53%,所属462家企业中,有176家严重亏损企业扭亏无望。1995年5月,上海纺织工业局撤销,成立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由此开启上海纺织从产业、企业、劳动力、资本四个方面的重大结构调整。果断采取关、停、并、转、迁、租、卖、破等措施清理长期亏损、资不抵债、难以生存的企业,通过"断臂求生"实现主营业务扭亏,走在全国纺织业脱困的前列。
  与企业调整同步的是人员调整,要在维护社会安定和企业稳定的大局下,安置分流55万纺织大军,这是改革过程中面临的更大难题。上海纺织推出"富余职工再就业工程",充分挖掘一切社会资源,调动各方再就业积极性,稳妥实施规模巨大的劳动力安全大转移,确保队伍不散、精神不垮、旗帜不倒。如今在拥有400多亿元主营收入规模的同时,上海纺织集团从业人员已缩减至1.2万余人。
  2.行业性转型升级阶段(2005年到2015年)
  虽然上海纺织行业经过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调整,较大规模地压缩初级加工产能和亏损企业,但是,在1990-2000年的10年里,源于市场经济的冲击,上海纺织行业利润下降28.3%。身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纺织业的出路在哪里?从纺织产业链分析,向前延伸与科研关系密切,向后延伸与时尚特性关联。通过广泛调研和思路调整,启动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和上海纺织(集团)公司的重组计划,前瞻性提出"科技与时尚"的创新驱动理念和转型发展方向,重点是"调结构、转方式、强管理、求发展",着力加快外贸转型、制造业升级、时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步伐、管理能级提升,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数据显示,2015年,上海纺织集团以近28亿美元的出口额,名列中国纺织出口企业百强榜第一位,并连续多年位列中国500强企业和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500强企业。
  (二)改革经验及启示
  上海纺织集团作为一家行政体制下的老牌纺织国有企业,通过转变观念、正确定位、坚持转型、勇于创新而获得的"涅槃重生",对当下国有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去产能"、"促转型"具有启示和借鉴作用。
  1.从传统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转型
  一是发展方向的转型,改变粗放经营的模式,推动传统纺织制造业向科技纺织、绿色纺织、高附加值纺织转型,形成与国家产业政策匹配、与城市发展合拍的高端纺织的雏形,进一步体现其核心技术和产品高附加值。
  二是发展空间的转型,实施"腾笼换鸟"计划,推动制造业向市郊、外省市的成本洼地拓展,不仅将腾出的市区老厂房改造成时尚创意产业园,成为上海的"时尚新地标",而且更重要的是促使企业的发展能力和能级进一步提高。
  三是赢利模式的转型,推动企业由单纯的制造商、供货商向现代服务商转型,由"制造"向"智造"升级,逐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科技与时尚相辉映的高端纺织产业的新格局。
  2.从制造业为主向现代服务业转型
  一是国际贸易方面,通过建立海外公司、内外贸联动、品牌、设计、检测和快速打样等服务功能的完善,依托纺织产业链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等方式,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并重和内外贸并举转变。
  二是品牌建设方面,在产品升级、品牌形象、国际合作、通路建设等方面进行转型升级,使"三枪"等一批中华老字号品牌焕发新光彩,使"Prolivon"等创新品牌和国际合作品牌展现新时尚。
  三是时尚产业方面,着力打造M50、尚街LOFT、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等一批有概念、有品牌、有形象的创意园区,树立时尚地标形象。使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上海时装周成为上海的"文化名片"。
  四是科技服务方面,通过整合上海纺织集团的科研资源,打造一流中央研究院,形成从信息情报、标准检测、科技研发到成果转化的完整科研系统,增强科技研发的实力,服务业比重提高到80%。
  3.从行政化管理向市场化运作转型
  一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法律事务、信息系统、财务结算、资金融通、设计研发、新品展示、战略合作等共享服务,取得了良好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
  二是强化产业链建设,重点探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由纤维研发向成品销售贯通的开发模式,众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并填补国内空白和打破国际垄断。
  三是优化资源集聚配置,向市场化、实体化、集约化运作转型。在处置低效资产的同时,加大收购兼并力度,成建制引进优秀经营团队,加大市场化、开放性重组力度,更快、更大的提升规模和效益。
  综上所述,上海纺织在功能定位和转型发展方面的成功经验,不仅在于紧紧围绕"科技与时尚"的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全球布局、跨国经营、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的跨国集团"的发展战略,更深层的启示还在于打造与上海"卓越的全球城市"相匹配的现代纺织时尚产业,促进上海纺织百年基因和时代元素协调发展。
  三、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
  在世界经济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和国内经济处在增长速度换档、结构调整阵痛、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时期的双重压力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显得尤为艰难和重要,如何通过改革攻坚和创新驱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化之路,这是推动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竞争性国有企业改革的若干关系
  1.明确界定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解决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混淆的问题,进一步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分开、国有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构建有效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实现从管资产向管资本的转变。
  2.明确界定国有独资与国有持股的关系,通过引入其它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股权结构多元、股东行为规范、内部约束有效、運行高效灵活的经营机制。
  3.明确界定行政化管理与市场化管理的关系。构建与市场经济相兼容的市场管理体系和经营体系,成就一批德才兼备、善于经营、充满活力的优秀企业家,建设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管理团队,打造一批处于领先地位和行业骨干的优秀企业。
  (二)竞争性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路径选择
  1.从机会导向到战略制胜,善于因势而谋、顺势而为,通过战略规划对企业所选择的发展模式持续投资和培育,并保持战略定力和精准实施,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获得持续盈利和长久发展。
  2.从产品竞争到产业优势,突破产品竞争的成功模式,形成产业链和产业群中的竞争优势,创新商业模式和资本模式,提升产业竞争的核心能力,在培育成熟的市场体系和规则中处于主导地位。
  3.从关注客户到关注平台,改变以企业为中心来管理客户,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来管理企业的平台意识,重塑企业价值体系,选定差异化市场,并用准确的企业定位和商业模式去大力拓展并占领市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其实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可以包括:战略定位、股权结构、经营范围、商业模式、产业更替、产品品牌、渠道拓展、激励措施和人才组合等,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市场的需求来选择。
  四、若干思考及策略建议
  1.改革方向需要明确战略定位
  要确立市场经济中的战略定位,通过去行政化的改革转型,形成多元股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发展核心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真正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市场主体,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改革目标需要体现职能分类
  要按照自身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现状和发展需要,匹配国有资本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具有核心优势和领先地位的专业领域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更好地起到规范市场秩序和增强市场活力的示范和带头作用。
  3.改革动力需要发挥市场作用
  要通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作用和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消除不适应市场经济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弊端,提高国有资本运行效率,增强国有经济市场活力,真正为国有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条件。
  4.改革愿景需要体现历史使命
  要肩负促进国有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的重任,把握市场定位,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升级,为国有企业真正作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进一步开拓和探路。
网站目录投稿:又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