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恐龙简史》是一本由[英] 托尼·吉本斯(Tony Gibbons)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0,页数:1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读后感(一):托尼·吉本斯带你走进恐龙世界 前一段时间去看了一部电影,《哆啦a梦回到恐龙世界》。整部电影都跟恐龙有关,让我觉得非常精彩。 但让我遗憾的是,我其实不怎么认识恐龙。我相信现在很多成年人都不知道恐龙具体长什么样子,有多少种。 这其实是我们对于历史的一个认知的缺乏。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这本书就可以弥补这部分知识空白。 这本书的作者是托尼-吉本斯,他是英国优秀的恐龙艺术家。从六岁开始就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画恐龙,他竭尽心力研究,多半时间都在替百科全书、杂志及海报绘制恐龙插画。 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回到恐龙生活的年代尽情观察当时恐龙的生活情景。 这本书从恐龙的起源说起,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孩子逐步了解恐龙从出现到成长壮大,最终灭亡的历史过程。 用超大幅的精美插画帮助孩子熟悉恐龙的种类划分、体型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家族成员……让孩子在趣味阅读的同时,仿佛回到恐龙生活的世界,并了解到考古学,古生物学,地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 这本书的名字虽然叫《给孩子的恐龙简史》,但我觉得这本书也非常适合像我这样的成年人去阅读。 因为虽然这本书是一本有很大插画的、很诙谐幽默的书籍,但是这本书是真真正正可以让你了解到恐龙知识,获得知识增长的书籍。 这是一个八开的大的绘本。这本书不仅能帮助大家了解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恐龙的分布区域、生活习性及饮食习惯。还可以让大家对恐龙家族有更深入的认识:比如窃蛋龙,真的是专偷其他恐龙的恐龙蛋吗? 这些有趣的知识在这本书中都有体现。 这本书以历史为轴,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了恐龙。 这本书比较贴心的点是他会在每个恐龙介绍的那一页写上他发现的地点和发现的年代,还会告诉我们恐龙大约的体型,它的样子,每个细节图。 这本书很详细的给我们大家看了一些辨别特征。 例如腔骨龙,他会告诉我们它有扁扁长长的鄂部和修长的身材,还有一条越往后端越细的长尾巴,有四根手指,其中只有三根有有力的爪,有一口利牙和灵敏的脖子,这本书会用这些非常非常细致的区别来告诉我们这个恐龙它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除了具体的恐龙的形态之外,作者他还会在这本书中告诉我们第一个发现这个恐龙的科学家是谁,命名的原因,当时还发生哪些有趣的事? 恐龙在生命的后期发生了些什么?为什么他们的肚子里会有自己幼崽的骨头? 哪些恐龙可以归为一类呢?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读完这本书,你会非常细致的了解到这个恐龙,从宏观到微观。 我相信这本书对于孩子们来说将非常的有意思,让孩子们觉得既能看得下去又能学得到知识。 这本书还随书附赠48张恐龙知识图鉴卡。让孩子在喜欢恐龙的同时学知识长学问。你想,如果你和你的宝宝用这些知识土建卡做游戏。孩子是不是既享受到了知识,也享受到了快乐? 还有窃蛋龙。这个在恐龙家族里享有偷盗罪名的恐龙,真的是专门偷别的恐龙的恐龙蛋吗?其实不是的,后来科学家给他们证明了哟,他们旁边的恐龙蛋是他们自己的。你看不读书你是不是不知道这个知识点呀? 还有一种恐龙,叫副栉龙,它身上最显眼的特征是位于头顶上的头冠。以前被科学家认为其功能是在潜水的时候用来换气的装置。可是后来科学家推翻了这个推论。所以,科学家们对于恐龙也有很多未知的事情,这些未知的事情未来就是我们的宝宝们去发现。那么培养宝宝们对于科学的兴趣,培养宝宝们对于恐龙的兴趣,不妨从这本书开始。 在最后会有一个恐龙英文名,中文名,生存时期及分布区域的一览表,后面还得有页码,方便你找到你想了解的某一个恐龙。也培养了孩子们自行去查找知识的能力。 我记得在我弟弟小的时候,我带他去过一次我们沈阳的古生物博物馆。 在博物馆的中厅有一个大大的恐龙的骨架。我跟弟弟当时就站在骨架下方。 抬头看着这个恐龙,那份震撼我至今难忘。 我们家离古生物博物馆很远,当时带我弟弟来看恐龙非常不容易。 如果当时有这本书给到我。我相信对于恐龙,我和弟弟一定会有更多的兴趣。 我自己弟弟也因为当时在古生物博物馆看到了有关恐龙的知识,他买的第一本课外书就是《恐龙百科全书》。 前几天我在去看电影的时候,前排坐了一个小朋友。 每当电影画面中出现一个新的类型恐龙的时候。他都能准确的说出这个恐龙的名字。发出wow的震撼! 我一点都不觉得他吵闹,我反而很敬佩他。可以看得出他是真心的喜欢这些恐龙,也可以看出对于这些恐龙真的很了解。 这是一本简单有趣的科普类书籍,让人能轻松愉快的接受到知识。 对于小宝宝们来说,绘本要简单有趣,对于家长来说,绘本要能学到东西。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既能满足宝宝的需求,也能满足家长需求。 在这本书的背后,我看到了一句话:每一只小小恐龙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 其实一样的,每一个孩子内心都有一个丰富的未知的充满想象力的世界。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笔色彩,都是家长、书籍、图画一点一点描上去的。 孩子的内心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喜好也一定是充满乐趣。这本书既诙谐幽默,通俗易懂,又能让你学到知识。 突然想起一首诗,虽然不是很贴切,但我觉得,也能很好的形容我和这个绘本之间的关系。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很遗憾,我小的时候没有这样的绘本。很庆幸,现在的宝宝们能阅读到如此优秀的绘本。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读后感(二):集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于一身的恐龙简史 《侏罗纪公园》第一部于1993年上映,是一部科幻冒险电影。这部电影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票房记录也非常亮眼,甚至引发了一股学生们学习古生物的热潮,获得了奥斯卡最佳音响、最佳视觉效果等三项大奖,并连续出了几部续集,可见有关恐龙的电影还是非常有市场的。 恐龙一直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动物之一,虽然它们已经灭绝了,没有人见过活的恐龙,但是这依然挡不住人们对这种神秘动物的向往,因为恐龙身上的谜团实在是太多了。 它们生活的年代距今大概有两亿多年,它们曾经是地球上的霸主,存在了1.6亿年,到底长什么样子?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灭绝呢?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孩子们。 恐龙在地球上存活了这么长时间,出现的种类也非常多,怎样才能把恐龙的来龙去脉和前世今生一网打尽,还要有料有趣呢?其实只看《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这一本书就够了。 这是一本非常全面的恐龙知识绘本,适合6-12岁孩子阅读,兼具知识性、趣味性、科普性和专业性。一本书就可以满足孩子的阅读需求,而且书的底面封面还有"绿色印刷产品"的字样,这代表着这本书使用的是环保油墨。大家在买绘本的时候可以注意一下,是否有这样的字样。 这本书是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裘锐博士和《恐龙》杂志编辑孟溪老师审读并推荐。 插画作者是托尼·吉本斯,他是英国的恐龙艺术家,从小就特别喜欢恐龙,长大后,对恐龙的这一热情也没有消退,一直在给各种百科全书、杂志和海报等绘制恐龙的插图插画。这么痴迷恐龙的托尼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回到恐龙时代,亲眼见见这些巨大的恐龙,近距离观察它们。 一、内容丰富,融汇了地理、古生物、考古等学科的知识点。 这本书内容十分丰富,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从恐龙的起源开始,分成了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然后再到恐龙的灭亡,带领孩子详细了解恐龙的历史。 在三叠纪出场的恐龙有腔骨龙,侏罗纪出场的恐龙有双冠龙、腕龙、梁龙等等,在白垩纪出场的恐龙有三角龙、把龙、慈母龙等等。 每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恐龙又分别介绍了种类划分、体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同时还把它们的家族成员也一并展示出来,多角度的还原恐龙的生活场景。 这本书既有恐龙本身的介绍,还介绍了深埋地下的恐龙化石,以及化石挖掘过程中的趣事,在掌握恐龙特点的同时,增加了趣味性,更有历史感。 比如源于一块"骨头"发生的战争,就介绍了一次"化石战争"。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这块骨头是剑龙化石,19世纪时,美国科学家马什带领他的挖掘队,在科罗拉多州及怀俄明州的乡下四处寻找恐龙遗迹,花费了数年时间,终于挖掘出了恐龙骸骨。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点,另一位美国科学家科普,也带领人马在这片区域挖掘,彼此仅仅距离数千米。后来,甚至为了挖到的恐龙遗骸短兵相接,因此这场争夺被称为"化石战争"。 二、插画精美,颜色艳丽,培养孩子的审美鉴赏力。 这本书里的插画色彩丰富,细条简洁。为了更直观,还有各种体形的对比,比如介绍腕龙的时候,说这个腕龙的脖子非常长,比长颈鹿还要长,有五层楼那么高,于是在左边也画了五层楼,非常直观。 三、本书的几大特色 1、 知识卡片: 书的后面有三大张可以裁开的知识卡片,可以随身携带,非常方面,随时都可以查阅。 也可以拿这些卡片和爸爸妈妈或者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比如把字盖上,只看图片,然后猜一猜是哪种恐龙,它生活在哪儿,是食肉恐龙还是吃草的恐龙等等。 或者作为复习用,看完了前边详细的恐龙介绍以后,拿出卡片,让孩子自己介绍一下恐龙,甚至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表演一下,都是非常好的亲子时间。 每张卡片上面有恐龙的图片,最上边是它的中文名字和英文名字,然后下边还有它的年代、科别、身长、饮食习性和发现地点。 比如说雷龙,它生活在侏罗纪晚期,科别属于梁龙科,身长大约27米,是植食动物,在北美洲发现的,英文名字是Diplodocus。 不知道小朋友有没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恐龙的英文名字都这么长呢? 一般给动植物命名的时候,每个国家的叫法写法都不一样,这样的名字叫国名,这个很难统一起来。但是恐龙在人类出现以前就已经灭绝了,现在发现的恐龙化石都没有国名,因此每次被发现的化石恐龙依照国际公约统一以拉丁语命名,因此名字看起来比较长比较复杂。 2、一张图让你一眼浏览恐龙的分布区域 在这本书的最后边,有一张恐龙分布区域一览表,清晰明了地列出了书中所提到的恐龙名字,包括它们的中文名字、英文名字、生存时期、分布领域以及相对应的页码,可以随时找到你想要找的恐龙。 3 、随堂小总结 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个随堂小总结,把恐龙细细地分解开来,从名字到特征到习性,和直观的插图结合起来,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4 、超大尺寸,更显恐龙的活灵活现 这本书非常大,260mm×380mm的尺寸,比14寸的笔记本电脑还要大,有176页,比较厚重。 铜版纸精装,不用担心孩子一翻就碎,而且铜版纸印刷出来的色彩更鲜明,光泽度好,颜色也更细腻。因此这些恐龙显得更活灵活现,给小朋友们视觉上的享受。 结语:一本恐龙简史,让你详细了解恐龙的前世今生,以及化石背后的故事,带你走进几亿年前恐龙的世界,插上想象地翅膀,尽情在一个新世界里翱翔。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读后感(三):当弹钢琴败给了弹棉花,时代的审美之殇会不会让我们重回恐龙时代? 最近陪孩子读《给孩子的恐龙简史》一书,书本8K大小,铜版纸,环保油墨印刷,全彩高清图片,那些逼真的画面令人震撼。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封面 那曾经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呀!那些庞然大物行走在地球上,威武、霸气。它们走过了两亿多年,期间不断进化,不断演变,直至不明原因的谢幕,物种走向了终结。 但是整部书169页,介绍了不同时期的恐龙,这些恐龙无论怎么进化始终逃不离弱肉强食的宿命。 在这种竞争模式下肉食恐龙越来越强悍,而植食恐龙和杂食恐龙为了逃避被吞噬的命运,就拼命往大长,所以我们看到的体型庞大的恐龙往往并不是肉食恐龙。 书中还交代:在出土的一些恐龙的肚子里发现有小恐龙的遗骸,也就是说同类之间相残到骇人的地步。 整个恐龙王国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更不要说审美,恐龙们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这样硬邦邦的争得你死我活的生活持续多少年又有何意义呢? 人类与恐龙其中一项区别就是我们人类有文艺,可以审美,借助此使文明得以发展和延伸。 我们从原始社会走到现在,不只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还有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 人类曾经茹毛饮血,食肉寝皮,野蛮粗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再只是这种原始状态,以礼相待、以法相约、以文艺熏陶,这一切让人类越来越有序,文明程度越来越高。 可是人类发展了这么久,在这个盛世,有相当一部分人否定文学,轻视艺术,审美之殇是时代的痛点。 ①网上甚嚣尘上的言论折射出一干网民的审美之殇 最近围绕着傅聪先生因新冠在英国病逝,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各家各派围绕好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在这些讨论中好风发现评论区歪向一边的一派——从诋毁傅聪先生到诋毁钢琴再到消解艺术的魅力。 一些人甚至说弹钢琴不如弹棉花,弹棉花可以兴国,弹钢琴纯粹无用,而持这种言论的不在少数,他们振振有词,掷地有声地说着自己的观点。 网上评论截图 看看上图这些一本正经的言论,显然不是调侃。网上有相当一部分人,否定文学,否定艺术,并且振振有词地说着文艺无用论。他们拿键盘做武器到处喷人,长此以往,不知道文艺的审美将走向何处? 网络是现实生活的映射,现实中很多人对待文艺的态度也是如此简单粗暴,审美能力丧失。 ②高中语文课堂上的讨论显示出部分年轻人的审美之殇 一次语文课堂上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由一个话题引起了关于文艺的讨论,一个学生站起来问:"文艺有啥用?" 下面有几个声音就附和着说:"对,对,不能吃不能穿的!" 紧接着一个学生提出来读诗歌最没用,然后就有人批判那些文言文。 最后一个学生站起来特别庆幸地说:"幸亏王勃英年早逝,否则我们就惨了,不知道还得多背多少诗文呢?" 最后好风领着学生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美,有部分同学觉得果然是美的,但也有部分同学是为了不扫老师的兴,勉强假装在欣赏。 一节课折射出部分孩子的现状:缺少感知美的能力。 ③那些"下车拍照,上车睡觉"的旅游囧事,反映出部分人的审美之殇。 现在从农村到城市,旅游成为一种时髦,朋友圈不时就有凡尔赛文学,晒各种旅游花式拍照姿势。 其实很多时候你走在旅途中听到的多半是抱怨声:抱怨路难走,抱怨景难看,抱怨导游太黑…… 最极端的一次是从杭州出发跟了一个去黄州的团,当时只是为了跟团交通方便一些,因为我们几个女同志带着几个小家伙,背着几箱子行李,倒车不方便,所以选择跟了地团,同行的都是散客。 跟团自然是有心理预期的,尤其是价钱没上去的团,结果路上有个女孩子嫌弃导游带着去购物时间长了,一路上都在维权,用手机把导游说的所有话录下来,要投诉,全程没有赏景。 在黄山脚下有几个人站了站,拍了几张照片说太高了,不爬了。 那一路上上演着真实版的"上车睡觉,下车拍照"。 当一个时代大众的审美集体沦陷,焦虑、不安甚至戾气也随之产生。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曾说:"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发现生活之美。"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春花秋月,和风细雨,草木萌发,花朵盛开,秋叶坠落,冬雪降临……如果我们对自然万物的变化无动于衷,那就缺少了很多欣赏美的机会。 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两旁景物极美,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慢慢走,欣赏啊!" 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可惋惜的事啊! 这是朱光潜先生的感慨。他作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广着美学。 2017年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把"审美鉴赏与创造"列为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 课标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 美学是一门广博而又神秘的学问,它可以指导我们生活,涤荡人类心灵。发现美,感受美,走进美,人生便有了一番新的天地。 孩子捏的恐龙和书 这是我家小孩在读完《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这本书后,自己用橡皮泥捏的两只恐龙,看着这两只憨态可掬的恐龙,好风内心生出了很多喜悦。 "慢慢走,欣赏啊!" 奥古斯特·罗丹说:世界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如果没有了审美,少了文艺,那人类莫非要重回恐龙时代吗?完全靠武力和征服生存下去,而失去生活的趣味? 一本书孩子读到了他们喜欢的内容,而大人由此引发了自己的感慨。 感谢这本由英国恐龙艺术家托尼·吉本斯绘制完成大书,也推荐给大家。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读后感(四):一本书读懂恐龙史 网上一个年轻宝爸用纸板给儿子做了一个恐龙造型的套头玩具,视频传到网上引来无数网友围观。不仅家长们看了觉得很有创意,连电商都看到了商机,出了同款恐龙造型的纸箱玩具。 男孩子为什么都喜欢恐龙呢?有个说法是人类在天生就崇尚大而暴力的东西,因此恐龙的关注度尤其是霸王龙,自然就比小昆虫高许多。很多恐龙身形巨大,是力量的象征,可以让孩子获得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而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无论身高还是力量都很弱小,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和限制。他们渴望长大成人,拥有恐龙那样庞大的身躯和惊人的力量。好像拥有恐龙,就拥有了各种奇特的力量,强大无比,战无不胜,什么都不怕了。 不少男孩子家里都有恐龙的玩具,恐龙的绘本。他们喜欢扮演成恐龙,学《小猪佩奇》里的乔治用恐龙的吼叫声吓人。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果孩子真的喜欢恐龙,不妨引导孩子多去了解一下恐龙的进化史,学习关于恐龙的知识。这样一来,爱好就变成了一项本事。这种以兴趣为出发点的学习方式也会对孩子学习其他知识产生良好的正面影响。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是台湾企鹅编辑室出品的,图画作者是托尼·吉本斯(Tony Gibbons),他是英国一名优秀的恐龙艺术家。他从六岁开始,就对恐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画恐龙,他竭尽心力研究,多半时间都在替百科全书、杂志及海报绘制恐龙插画。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回到恐龙生活的年代,尽情观察当时恐龙的生活情形。 这本书非常厚重,以时间为轴,讲述了恐龙从诞生到壮大,最后灭亡的过程。 一、恐龙的发展史 本书以时间为轴,从恐龙的起源与前身讲到恐龙的灭亡。恐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至白垩纪晚期,恐龙的起源可追溯至石炭纪晚期出现的原始无孔爬行类,然后原始无孔爬行类再演化成下孔爬行类。最早在陆地上行动的哺乳动物外貌有些像蜥蜴,以及主龙类。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是一本非常严谨的科普书,书中对恐龙起源的描述也是根据目前考古得到的相关结论和推测做出的。 三叠纪距今2亿4600万年前至2亿100万年前,为中生代的第一个纪。恐龙出现于三叠纪中期。为什么那个时期恐龙非常活跃而且净化得很好呢?书中也给出了答案。那个时期地球是一块紧邻的大地,所以当时陆地及海洋的物种几乎都是爬行类动物。 到了侏罗纪,降雨量增多,气候变得潮湿,这样就促进了某些植物的生长,也为一些植食性恐龙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 白垩纪的地球因为板块漂移,地球开始和现在的地球接近,恐龙被分布至世界各个角落。在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下,恐龙演化的外形也有了显著差异。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从三叠纪到白垩纪,恐龙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它们的外貌形态和生活习性会有越来越多的不同。 三叠纪以腔骨龙为主,那个时期的地球大陆没有花也没有草,只有高耸的针叶木及生活在水边的木贼属植物,还有羊齿植物。恐龙的体型只有大小的区别,从种类上都属于腔骨龙家族。比如身材高大的合踝龙,敏捷龙,还有身长只有1米左右的斯基龙和原美颌龙。 到了侏罗纪,因为气候的变化,更多的动物和植物的出现,恐龙的种类就更加丰富了,有双冠龙、腕龙、角鼻龙、剑龙等。这一时期还出现了翼手龙,一种不是恐龙也不是鸟类的动物。书里介绍这种动物只是因为它生活于恐龙同一时期,而且因为名称和外貌的关系,经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恐龙。 我认为这是非常严谨的一点,对于爱好恐龙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仅渴望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还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严谨的风格对孩子学习和今后的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素质。 白垩纪的恐龙更加多了,有副栉龙、三角龙、暴龙等等。他们的体态则更多样化。 作者寻因探果,一步一步帮助孩子了解恐龙从出现到成长壮大,最终灭亡的历史过程。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恐龙的生物特点 对于每一种恐龙,书里都会从种类划分、体形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让孩子仿佛身临其境,感受不可思议的恐龙世界。 孩子们不仅能通过这本书知道每种恐龙长什么样,还能知道恐龙的身体部位为什么长成那样。 由于恐龙早已灭绝,恐龙的外貌也是考古学家、生物学家等专家根据考古挖掘出土的恐龙遗骸化石描绘出来的。他们根据相同骨架构造和出土的地理位置,还判断和归纳一些恐龙的特征。 比如双冠龙,如果有以下六个特点,就必然是双冠龙:头顶有一对骨质头冠、有灵活的脖子、双颚与鳄鱼有相似处、有短小强悍的前肢,四指中只有三指有爪、后腿十分有力、尾巴越到末端越细。 似鸡龙的脚为什么奇瘦无比?科学家推论,它的奔跑速度绝非一般恐龙能比拟。而它细长的腿部,行动时一定步距长,步伐大。 有些恐龙有强而有力的双腿,比如异特龙,这种粗壮的双腿不仅能供给追逐及扑倒猎物的行动力,也能支撑巨大的躯体。 这本书精美的图画也能提升孩子的审美鉴赏力,而且随书还附赠了48张恐龙知识记忆卡片,让孩子随时随地把喜欢的恐龙握在手中,揣进口袋。每一只小小的恐龙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大大的世界。 精美卡片 三、恐龙化石的考古发掘 《给孩子的恐龙简史》融合了地理、古生物、考古等学科的基本知识,满足孩子学习硬知识的需求。丰富孩子的知识,开拓孩子的视野。 发现慈母龙的那段,作者讲述了1978年两位科学家是从一间化石店里发现了一只小鸭嘴龙骨头,然后顺藤摸瓜找到了一个空垅窝。但很奇怪的是,科学家发现巢内充斥着蛋壳碎片,而且恐龙宝宝很小,看起来不能自主觅食,可牙齿却有磨损的痕迹。他们得出结论,这种恐龙极其爱护自己的宝宝,于是他们给这种恐龙命名为慈母龙。也就是从发现慈母龙开始,科学家才证实,恐龙也会照顾自己的宝宝,而不是生下蛋就一走了之。 所以,这不仅仅是一部儿童看的恐龙简史,读懂恐龙的一生,就能读懂我们这个世界历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