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参加这次工厂实习,就拿不到学分,拿不到相应学分就无法顺利拿到毕业证。"日前,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多名大二学生通过网络渠道发声维权,称被学校强制前往富士康(烟台)科技工业园进行长达3个月的实习并被强迫签署三方协议。(7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学校统一安排的实习,不论是岗位安排,还是实习收获,在学生眼里,都是有保障的。但据学生反映,学校老师对这次统一安排的实习性质,也是含糊其辞,先说是实习,来了之后又改口说社会实践,现在又说是实训。 尽管对事情的原委我们尚未完全弄清楚,但俗话说,无风不起浪,就目前情况看,学校这边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大的。校方安排的这次实习,在很多同学眼里,其实算不上"实习"。工作的岗位是在工厂的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工作,和他们在校期间所学的理论知识没有太大关系。报道中恶劣的实习环境,比如饮食环境、工作强度,还有后来一些学生出现身体不适等,这些都让人联想到,校方对学生实习是否做了周密的安排,舆论怀疑校方拿实习生做利益交换也顺理成章。 在这起事件中,毕业证再一次进入大家的视野。可悲的是,一些学校确实如该校学生所言,会将毕业学位证作为"抵押物",迫使学生安分守己,乖乖服从。其实,毕业证颁发与否,要看学生是否修完教学计划所安排的全部课程并成绩合格,高校动辄以拿不到毕业证进行威胁恐吓,这是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将一些和学生学业本身无关的事项捆绑在毕业证上,形成对学生的控制和管理。 是时候让毕业证回归到对学生学业考核的本位上来了。为了使高校不怀好意的目光,从学生的毕业证上移开,必须建立机制,为学生发声提供机会。试想,如果存在一个快速公正、公开透明的渠道,那一旦学校出现不规范办学的行为,学生便可向上级主管单位进行举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由此,主管高校的教育单位,也能加强监督,不至于在事后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