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我是一名女研究生,在找工作时发现,"大龄女青年"真的很不受待见。 有的岗位直接注明"只招男生",面试时也常常被问到是不是要结婚生子。今年发生了很多事件,从春晚节目的争议、Emma在联合国的演讲,到3.8当天女权主义者被带走,"性别歧视"开始成为很多人讨论的话题,但对于"性别歧视"的标准似乎是很模糊的。比如,社会对女性做出"贤妻良母"的要求,算是性别歧视吗? 答:性别歧视本身是敏感而隐秘的,身处大环境中,我们每个人都很难去察觉自己是否经历了它,也更难去找到证据。如果不是有这样一些事件发生,很多人都不会发现,性别歧视竟然如此普遍而合理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所以,今天Mimi想尽可能全面地讲一讲女性在职场和其他场合可能会遭受到的性别歧视,希望看过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在自己或别人遭遇性别歧视的时候勇敢而坚定地指出,这就是性别歧视。 美国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EEOC)是这样定义性别歧视的:"因为某人(申请者、雇员等)的性别,而用令人不快的方式对待他"。 可悲的是,这样"令人不快的方式"在职场任何阶段都可能会发生。 职场是女性遭遇歧视的重灾区。在求职之初,女性就要面临行业和岗位的性别限制。我国直至去年才有了就业性别歧视第一例判决,浙江女大学生状告用人单位"限招男性"获得胜诉, 但实际筛选过程中,性别限制还是十分普遍。女性应聘者经常会遭遇带有歧视色彩的提问:有没有男朋友,会不会因为恋爱而无心工作,打算什么时候结婚生小孩?跟女同事相处会不会滋生矛盾? 此外,男女之间的工资差距在全世界都是普遍存在的,根据Time Magazine的一篇文章,美国的男女薪资比例是1:0.77。即使社会科学家控制经验、工会、教育、种族等所有与就业相关的变量,女性的收入仍只占男性的91%。并且,以女性为主的岗位薪资水平远低于男性为主的岗位。英国feminista.org的数据则显示,领取英国最低水平工资的人群里近70%是女性。 Time Magazine的文章指出,虽然如今女性的受教育权得到了保障,90年代中期以后,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经高于男性,但教育并没有能够缩小性别之间薪水的差异,硕士学位的女性收入仅相当于本科学位的男性。一个重要原因是,女性在受教育时很少能选择工程学等高收入的学科,而多选择教育学等低收入的专业。 美国2009年全职工作每周平均收入分布: 随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又会出现"玻璃天花板"现象——性别的劣势会在科层制顶层愈发明显,也会在一个人职业生涯的后期愈发明显。调查显示,美国劳动力市场上女性占47%,而首席执行官或执行总裁中仅有6%是女性。在中国现行的规定中,女性也要比男性早5年退休,这对女性的职业发展无疑是不利的。 怀孕也是影响晋升机会的一个重要原因——每年约有30000名女性单纯因为怀孕被解雇(EOC),因为怀孕而降薪或者失去晋升机会的女性则多达440000(Fawcett Society)。据推算,如果女性离开职场一年,她将来的工资将降低5%。 对于年轻女性来说,你无法获得晋升的理由很可能仅仅因为一个女领导难以在下级面前建立权威——这源于社会的性别刻板印象,使得女性进入传统男性行业往往会感受到压力和孤立感。 为什么NBA历史上首位全职女教练引起媒体争相报道,女司机、女交警、女消防员也总引人关注?也是因为刻板印象,让大众觉得女性从事这样的行业有违"常理"。与此同理,还有男护士、男幼教等身份也往往招致偏见。 此外,在一些传统重视家庭的社会中,人们对单身女性也有着"不幸"或"不可靠"的刻板印象。日剧《不结婚》中,从事室内设计行业的40岁单身女主遭到降职的原因,就仅仅是因为被客户怀疑"自己生活都不幸福,怎么能设计出让家庭幸福的装饰?" 那么,职场性骚扰是性别歧视的一种体现吗?答案是肯定的。 职场中领导和客户提出的潜规则要求,就是一种常见的职场性骚扰。 此外,性骚扰还包括一种性别骚扰(gender-based harassment)。这种骚扰并没有明确的性行为,给女性起一些不雅的外号、传谣诽谤、负面的刻板印象,都属于性别骚扰。 有的男性看到女同事得到升职或加薪就造谣说她被上司潜规则,或者对女同事开一些低俗的玩笑,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在对女同事进行性骚扰,比如前一段时间微博上沸沸扬扬的"无敌饼干姐"和六六哥事件(回复002给公号,查看微博红人"女王C-CUP"关于此事件的访谈节目)。 不仅在职场,女性在婚姻和家庭中也会遭受性别歧视。由于传统观念里,家庭劳动的经济价值是不被重视的,更多承担了这部分劳动的女性也难以得到应有的尊重。职业女性大多都要面对事业和家庭兼顾的困难,当这二者的冲突不可调和时,女性甚至会被要求放弃自己的事业。 在男权社会的语境下,性别歧视还会针对人的外表——大众对女性的外貌有着额外的要求,这其实是一种不平等的现象。对女性外貌、身材的过分关注会让人忽略她们的能力,职场上,美丽的女性往往难以树立职业化的形象。 前文提到的性别刻板印象也表现在人的外表上。如果你在化妆品柜台工作,却留短发穿裤子,人们就会觉得你不够"女人",而对你的专业技能产生不信任。 面对性别歧视,我们应该怎么做? 其实,意识到并指责"这是性别歧视",本身就是对传统男权话语体系的挑战。在面对性别歧视、了解性别歧视后,谈论性别歧视、不以遭遇性别歧视为耻,就是对歧视者有力的抗争。 有研究显示,女性主义标签有助于减少性别歧视。美国佛蒙特大学的三位学者通过研究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的207位本科生,对比她们身处某一个特定性别歧视事件(因为性别歧视而错过了一个领导角色)时的反应,得出结论:声称自己为女性主义者的女性更少成为性别歧视的受害者。 女性主义者是追求平权、反对歧视的,当你公开声明自己反对歧视的立场,那些施加性别歧视的人也会忌惮到你的防御和抵抗。 特别是女性主义者能够面对歧视、谈论歧视,这对歧视施加者是一种有效的打击,因为为了维持他们世界观的公平正义,他们往往不愿意意识到性别歧视的存在。只有越来越多人对性别歧视有所认知、为两性平权发声,我们生活的社会才可能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