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他统率秦国军队三十余年,攻城略地,大破魏韩楚赵,为秦国扫平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白起的赫赫战功,也使他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白起也被誉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其他三将分别为廉颇、李牧与王翦。 但这样一位为秦国建立了巨大功勋的军事统帅,却在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被秦昭襄王赐死于杜邮,自刎而亡。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白起招致杀身之祸呢? 白起在秦国的崛起离不开秦宣太后和丞相魏冉的提携。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秦军灭掉韩魏联军二十四万人,魏国大将公孙喜被白起杀死,秦国得到韩国大片领土。 指挥伊阙之战的正是秦将白起,白起也是在这一战后,声名鹊起,一战成名的。而正是丞相魏冉举荐白起担任这次战事的主将的。 所以说,魏冉对白起是有知遇之恩的,两人的私交深厚。 此后,白起在沙场上大放异彩,南征北战,攻打魏赵楚韩四国,夺取城池百余座,战无不胜,被秦昭襄王封为武安君。 秦昭襄王是在舅舅魏冉的支持下,取得王位的。即位后,朝政一直由他的母亲秦宣太后和舅舅魏冉把持。并且宣太后把自己的另两子封泾阳君和高陵君。她的弟弟魏冉和另一个弟弟也被封为穰侯和华阳君。 秦宣太后的这两子和两弟位高权重,号称秦国四贵,直接限制了昭襄王的王权。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昭襄王采纳客卿范雎的建议,罢免了魏冉的相位,由范雎取而代之,并把四贵赶出了京城,收回了王权。 而白起作为魏冉曾经举荐的武将,又战功卓著,这令倍受秦王器重的范雎丞相既嫉妒又不安。而在秦昭襄王四十七年长平之战后,白起与范雎终于将相失和。 前260年,秦将王龁率兵攻打赵国。赵将廉颇率领的赵军连战失利,遂修筑壁垒,在长平地区坚守不出,与秦军形成长达三年的对峙局面。 廉颇的这种以逸待劳、意图拖垮秦军的战术却被赵王认为是胆小怯战,因此,赵王对廉颇多有不满。 面对长平的长期相持局面,秦相范雎又巧施反间计,遣人扬言廉颇并不可怕,秦国最怕的是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不知是计,马上临场换将,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换下了廉颇。 而此时的秦国却令武安君白起取代王龁任长平之战的主将,以求彻底击溃赵军。 在长平之战中,赵军误中秦军包围圈,被秦军分块切割,主帅赵括、上党郡守冯亭突围不成,均战死。 群龙无首的四十余万赵军纷纷溃败,投降于秦军。 由于白起担心赵国的降军日后反叛,遂将四十余万的战俘全部坑杀。长平之战,使赵军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有生力量。 这时的赵国为了避免亡国之虞,马上派苏秦之弟苏代携重金赴秦国游说秦相范雎。 苏代称,若此时白起拿下赵国,那白起的功劳可就大了,历史上的周公等人也比不上白起,白起的地位一定在范雎之上,位列三公。 范雎本来就是心胸狭窄之人,听了苏代之言,担心秦王日后冷落自己,于是就听从了苏代的计策,借口秦军疲弊,向秦王建议与赵国停战,接受韩赵两国割地求和的请求。 秦王于是采纳了范雎的建议,令白起班师。 白起本来是想乘胜攻取邯郸,一举拿下赵国的。但由于范雎的从中作梗,使白起的作战计划泡汤。白起心中对范雎非常不满,两人心中各怀芥蒂。 就在停战后的次年,秦王再次发兵攻打邯郸。此时由于白起生病,王陵担任此战的主将。 但攻取邯郸之战进展并不顺利,秦军伤亡不小,却毫无战果。 于是,秦王令病愈的白起再次披挂上阵,但却遭到白起的拒绝。 白起认为,长平之战虽然取胜,但秦军也减员不少,而且现在各诸侯国都在派兵支援赵国,到时候和赵军里外夹击秦军,所以此战不能打。 秦王请不动白起,又令范雎去请白起出山。白起更不待见范雎,干脆称病不起,连范雎的面都不见。 秦王无奈,只得派王龁接替王陵为主将,继续围攻邯郸。 战事果然如白起所料,由于楚国和魏国分别派遣春申君和信陵君率援兵出战,秦军遭受内外夹击,一败涂地。 而白起听闻秦军战败,又慨叹秦王当初不听他的规劝,导致兵败山倒。 此话传到秦王的耳里,令秦王非常恼怒。他再次要求白起出山,但白起铁了心,任范雎再次登门请求,也不买账。 对于白起的拒不从命,秦王已失去了耐心。白起被拿掉了官职,并被驱逐出咸阳。 而范雎本来与白起私怨极深,这时又怕日后白起咸鱼翻身,对己不利。于是又对秦王煽风点火,称白起一肚子怨气,如若被别国所用,一定是秦国的大患。 秦王一听范雎所言,甚有道理。于是派使持宝剑,赐死了白起。 白起之死,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白起的自身原因,也有范雎落井下石的补刀。 在秦军围攻邯郸惨败时,心急如火的秦王再三强令白起出征,白起却违抗圣命,拒不出征。事后还放言秦王不听他的规劝,落得个惨败的下场。 白起生性耿直,认为邯郸之战必败,拒不出征,这已令秦王非常震怒。但秦王只是将其革职流放,并没有想要他的命。 而由于白起是穰侯魏冉的人,范雎与魏冉仇怨已深,这也波及到了白起。 白起被流放后,范雎唯恐白起哪一天再复出,清算到自己,于是干脆怂恿秦王赐死了白起。白起也可以说是范雎与魏冉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