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李宝山——《太祖功》拳谱解密(3) 《太祖功》第七行上段: 上步压掌 曲步大撑 仙人拱手 反身壮脚 卧弓 顶捶 掏捶 跨步提膝通天炮 左右拍膝软步功 豁脚上步截打炮功 跟步缠腕左颌捶 豁脚接颌捶 左撤右上虚步下截捶 上步接颌捶 採插狮子张口 撤步接颌捶 上步连环肘 右撤接颌捶 上步填肘下砸 横肘下截 上步接颌捶 上步採插双托 弹腿 右横肘 上步接颌捶 左右採插快步双填肘 右弹腿 右截 上步左横肘 左弹腿 左截 上步右横肘 跳弹腿 下截左横肘 马步右手左上串 左手下插 左撤底趟子 起身顶肘 里勾外挂 左盘双平肘 转身右顶肘 反身接颌捶 双採曲步连环填肘 左右软步功 退步提腿跨虎 曲行九步 转身跳摆莲 打虎式 反身五花捶 掏捶 起身立式 退步压掌 收式 《太祖功》第七行下段地躺式: 独立跨虎 下势扫蹚 起身飞脚 退步提膝拦掌 前抢背 旋风脚 前扑栽杯 蜈蚣跳转 黄龙翻身 鲤鱼打挺 前抢背 回身左剪口 地躺剪 搓剪 中峰剪 后滚翻 回身右剪口 地躺剪 搓剪 乌龙绞柱 撤步打虎式 五花捶 掏捶 起身立式 退步压掌 收式 《太祖功》第七行下段反向回程(全左): 上步点击 拍膝双功捶 豁脚大撑 搓板平捶 反身狮子张口 五花捶 仙人拄拐 十字捶 跟步厮打连环肘 上步跳起卧虎功 跳起壮脚 双功捶 领腿镇跺 反身壮脚 顶捶 卧弓捶 左掏捶 起身立式 退步压掌 收式 简要说明: 1.太祖功七行上段和下段反向回程,是恩师杜崇启所创因为太祖功五行和六行就是在原来太祖功第五行的基础上对其拆分组合添加混编多出一套六行太祖功。据我父亲所知季五老师在潍坊就有两个徒弟陈复远和李洪斌,李洪斌做为伙计只学到三行而陈复远则学完五行但,杜崇启老师却发现五行太祖功的一些问题并做出相应的改进和发展。 2.太祖功七行下段地躺式动作招数是家父的原创组合,据说老家叫向顺的孩子也有学习和动作光碟因此,我感觉一是家父对太祖功也有自己的想法和贡献并对其有丰富和开拓二是,这套动作父亲的老师可能就不会知道。 3.整套七行太祖功的动作命名定型全部由家父完成因为,杜崇启老师编篡上段时仅有动作,名称并不固定也没有正式拳谱而且隔段时间就有大小改动并没有定论。 4.七行太祖功有个下段是因为前六行都是从上步压掌出发到收式是回到原点而七行则没有回到原点收式,练出多远就在多远处收式好像也不合拳法规矩因此,七行太祖功的下段还有回到出发点的功用因此,地躺式下段丰富和扩大了太祖功的功用而反向回程,则必须全左式。 5.如果是明眼人看完这七行太祖功拳谱就会发现,第七行拳谱的动作的确变化很大不像六行,因为六行还脱胎于五行而七行,则与前面记录的太祖功拳谱大相径庭无论是拳捶肘还是壮脚和镇跺因为,所谓的七行太祖功里面添加了很多四通捶的动作,而父亲则更开放,直接加入地躺拳作为回到原点的套路。 6.我想,父亲在老师那里学了几十年太祖功也很钻研,虽然自己没有成材的徒弟都是半途而废但,单就个人而言,父亲肯定也有自己对太祖功的理解和想法因此,父亲说前面几行都是浮趟子都是站着打,加进几套地趟动作更接地气更全面但,如果自己的编篡套路不嫁接在太祖功上就不会有合理流传的机会也不会有顺理成章的名份但不做又心有不甘,其实父亲的想法和他老师一样都是想沾光太祖功自己又没能力原创全新的拳法,只是这点小私心不好意思说出来那个时期也都故意不说出来特别是借用别门派的拳种动作。 7.我这里只介绍七行太祖功的招式名称而拆解每个动作的练法工作量就很大我父亲也没有信心但,最关键的是我想不会有人来练习这样一套拳法如果真想学,来我们当地找老师肯定还有人会。 8.没有接触太祖功拳谱以前就知道父亲是杜崇启的大徒弟,练了一辈子功夫没有与人打过架,在太祖功界也算代表人物。今儿个抄誊太祖功拳谱与父亲校对核实,才发现这太祖功是以拳捶肘和镇跺壮脚见长,这就难怪父亲从四十几岁以后开始腿疼的逐渐厉害直到七十岁以后左腿开始变形而如今,已经离不开拐真正是太祖功里的一个招数——仙人拄拐。由此可以看出父亲在漫长的太祖功练习史中,浸淫其中耗费了多少精力气血却没有见父亲为自己的身体营养过。 9.《太祖功》从季五老师开始亲传陈复远为代表到杜崇启老师算第三代传人,家父李宝山是杜崇启的大弟子是正宗太祖功功夫的第四代传人这个没有任何疑问。《太祖功》也算地方拳种就全国来讲可能知道的人也不多就算在本地会练的人也不多,我想没有尽快普及的原因一是练起来很笨不好看费功夫更不适合比赛二是,它比较复杂不实用相比四通捶来说。 (本视频是家父李宝山先生于三年前录制,视频中年轻武者是家父的关门弟子李向顺,父亲已经把七行太祖功全部传授于他并得到父亲的肯定,视频中老者就是家父李宝山,此时已年近八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