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心理专家顾歌心理咨询案例一对老冤家


  为什么我的关心她永远不懂?为什么我的忍让他一直无睹?难道是他们的沟通模式有问题?
  "嘀…….."一阵清脆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心理咨询室的宁静,心理咨询师拿起了电话,听筒的那头传来了一位女士略带着急的声音。心理咨询师让女士慢慢道来,女士说她的父母简直就是一对冤家,整天吵架,结婚35年就吵了35年。前几天就因为晒被子的事两人又吵了起来,这次母亲提出离婚,而父亲情急之下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女士万般无奈之中希望她的父母来做心理咨询,看看能否找到父母这对"冤家"的化解之道。
  经她劝导,一星期后她的父母来到了心理咨询室。
  杨先生是一个退休的厂长,他曾经领导过一个几千人的大厂。杨太太看上去非常的文弱,是一位退休的小学老师。
  他们刚一坐下杨先生就说开了:"我们结婚了35年,没有几天日子是太平的几乎天天吵架,你说为什么大事吵吗?仔细想想也没有,但是就是三天两头地起战火。你就说她吧,身体一直不好,又是贫血又是颈椎间盘突出的,经常要晕倒。退休以前经常给学生补课,学生走了她还要改作业每次搞到很晚才休息,你说这身体吃得消吗?跟她说了多少回了让她量力而行,她就是不理。等我嗓门大了她就会把桌子上的书报杂志都推到地上去,遇到这样的情形我就不响啦,她却开始喋喋不休数落我的不是。结果往往搞得两个人都不开心。过去我们要上班在一起时间相对较少还好一点,现在两个人都退休啦吵架的次数更多。你说她每天吃完饭洗个碗吧,在水里冲过来冲过去没个把钟头完不成,你说这自来水浪费不说,洗完了又要说眼睛发黑了……"
  这时坐在一边的杨太太狠狠地白了杨先生一眼。"这次为什么吵呢?"心理咨询师问。杨先生叹了口气说前几天天气好,她把我们的被子拿出去晒,下午收被子的时候她拿个拍子在那里横拍竖拍,我让她拍两下就行啦,被子上又没有什么脏东西。她好像没听见似的。我一生气就多说两句,她就不得了大发雷霆,还说要跟我离婚,把我气得心脏病发作。现在想起来心口还隐隐发痛呢"。
  "你都对别人都错。"杨太太在一旁嘟囔着。"你在拍被子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心理咨询师问杨太太。杨太太抬头看了杨先生一眼,声音轻轻地慢慢地回答:"他有慢性支气管炎,我怕空气中的粉尘对他不好,把被子拍干净想让他少犯病。不识好歹的东西。""您先生跟你说话的方式让你感到不舒服是吗?"
  心理咨询师问。杨太太点点头:"他老是批评我指责我,很多事情我一直让着他,他多说几句就多说几句吧。可是他总是没个完,人的忍耐是有限呀。"
  "你说要离婚是真的这么想吗?"心理咨询师问。"人在气头说的话是不算数的。"杨太太有点脸红。心理咨询师明白了,其实他们一直都深爱着对方,只是他们的表达方式有问题。
  心理SPA充电坊-心理游戏
  现实生活中,我们和大部分人交往愉快的同时,有时候也感觉和某些人交往很不舒服,甚至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似乎掉进了对方设置的陷阱之中。这样的人际交往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游戏"。
  20世纪60年代,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出版了《人间游戏》一书,书中对"心理游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心理游戏是指两个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但包含着许多双重的、暖昧的讯息,而且它导向一些可预期的结局。所谓暖昧是指表面是一回事,内在又是另一回事,有双重的信息;所有的心理游戏都含有操纵性,有意无意地将想表达之本意隐藏起来。
  心理游戏就是做一件事的过程中隐藏了内在的动机,且符合下述几个条件:不在成人自我的知觉之内;在行为转换前,这个动机一直没有外显化;结果造成大家觉得混乱、莫名其妙,而且都想去责怪别人。
  心理游戏的具有下列典型特征:
  1、重复性:游戏是一再重复的。每一个人都会把自己最熟悉的心理游戏一玩再玩,人物和背景会变,但游戏的型态是一样的。因此,若与人相处时一再重复发生同一情况,就要注意其中是否有游戏发生。
  2、漠视的存在:游戏是不在成人自我觉察之内的。虽然人们一再重复同样的游戏,但自己却不自知,要到游戏结束时,他才会自问:"为什么这种事又发生在我身上?"即使这个时候,他也不知道是自己设计了这样的过程和结局。因此,要知道是否有游戏存在,可从彼此关系中,是否有漠视存在可以看出。因为游戏中都含有漠视,漠视自已、别人及现实情况。在玩游戏时可能会得到很多的安抚及注意,但都是负面的。所以,若发现彼此存在有负面安抚的关系时,即代表有游戏的存在。
  3.游戏结束时,主角会经历自己的扭曲感觉。
  4.参与游戏的人之间会有隐藏沟通。在表面的沟通下,会有隐藏的讯息在传递,在这样的过程中,人们可以找到和自己所玩游戏相配的人。
  5.游戏包括一段惊讶或混乱的过程。在这个时候,主角会觉得发生了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有时则是角色的互换。
  伯恩认为,玩心理游戏可以加强自己原有的人生剧本,用自己过时、但已习惯的方法来生活;加强自己人生剧本中对自己、别人、和世界的想法;再次肯定自己原有的生命位置;游戏源于小时未解决的共生关系,可能是想继续维持不健康的共生关系,也可能是对其反抗的结果,可以维护既有的参考架构,并把责任转移至别人身上;并且游戏是获得强烈安抚的可靠方法。
  案例分析与案例结局
  丈夫是一个比较强势的人,尽管关心爱护太太,但是他的表达方式过于激烈常常引起太太的反感。太太性格内向对丈夫的咄咄逼人一再忍让,等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一下子爆发出来,导致会走极端和情绪化。其实夫妻之间不断在玩心理游戏。玩"心理游戏"的人,不管他想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都至少要拉一个人,来给他当"配角"当其中一方扮演"迫害者"对对方进行指责和批评时,另一方乖乖地成为逆来顺受的"受害者";而受害者反击时,自身又成了"迫害者",另一方又打扮成一个"受害者"。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反复地扮演着自己偏爱的心理角色,一次又一次地按照仿佛是预先写好的"脚本"反复上演。这个"脚本"就是人的潜意识中的"生活 计划"。它规定了一个人生活的主题,规定了他在现实生活的舞台上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规定了他周围的人所要扮演的角色。
  通过对他们进行了家庭治疗和认知治疗,咨询师建议杨先生:一、说话用商量的口气。二、说话要有间隙,让对方有反应的余地。三、从关心爱护的立场出发。
  建议杨太太:一、对先生的话要有应答,不要让先生以为你不理他。二、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先生的善意,不要走极端。三、要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以便让先生明白。夫妻两人频频点头都表示愿意改变。最后咨询师给他们两人的建议:35年养成的互动模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慢慢来每天改变一点,给自己时间也给对方改变的时间。
  几个月后心理咨询师与杨先生通电话,杨先生反馈尽管两个人还时不时地有一些摩擦,但是频率比过去下降,气氛也比过去缓和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发生磨擦时,都会有意识地控制自己,并尽量学着也能从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
  文/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首席心理专家 顾歌
网站目录投稿:惜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