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作为湖北省唯一列入西部开发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下辖恩施、利川2市和巴东、建始、宣恩、咸丰、来凤、鹤峰6县。围绕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和产业兴州、绿色兴州、旅游兴州的发展战略,恩施州把农村就业创业培训作为促进城乡劳动者充分就业和恩施州特色产业发展的先导,作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手段,作为实施行业精准扶贫的有效抓手,坚持培训与技能鉴定、与就业、与岗位提升"三结合",努力按照市场需求、企业需要、生产急需的"三需"要求,采取订单、定向、委托和企校联办等多种模式,积极培训技能就业和自主创业特色人才,创新工作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15年恩施州人社部门组织开展城乡劳动者就业创业培训16394人,其中农村劳动者技能培训10679人,就业9292人;农村劳动者创业培训3096人,创业成功人士2168人,创办企业1062个,带动就业6869人,为促进恩施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主要做法如下。 一、拓展思路,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制机制 一是拓展大培训思路,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培训模式。 根据发展茶叶、药材、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的要求,以富硒、绿色、环保为经济发展着眼点,出台了扶持技能人才培训、扶持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支持体系,建立了职业培训师资库,通过社会化手段努力解决技能人才培训方面对师资人员的严重不足,大力扶持技能人才培训。 二是规范培训机构,建立了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引领的职业培训补贴制度。 坚持职业培训机构准入条件确定2014年末合格定点培训机构31家(自动淘汰7家培训机构),严格监管,对符合培训补贴的各类农村就业培训,纳入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考核拨付补贴,2015年拨付的培训补贴达708.58万元。 三是扶持市场主体,通过奖优罚劣的方式促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 每年根据培训基地建设、培训人才数量质量、就业效果等评选扶持10个民办培训机构,每个机构拨付5~10万元,以促进规范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二、部门联动,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 1.配合农业、旅游部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训 以大旅游和大农业开发为基础开展以农家乐和绿色观赏为主的绿色经济、特色产业培训,如鹤峰的高品质茶叶培训,宣恩的贡茶、白柚培训,建始的杂交黑猪推广培训,恩施的高山无污染蔬菜种植培训,把班办到乡镇基层、田间地头,合作培训达3640多人次。近几年共扶持5000多农户发展集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家乐产业发展,增产增收,形成恩施州特有的旅游经济奇葩。 2.借助信息化和网格化延伸管理,依托信息化建设委员会、商务部门,与恩施电商协会合作,大力发展农村"互联网+"人才培训和电商创业培训 以淘宝恩施馆为阵地,以电商企业"村友"为触角,聘请淘宝网站资深培训人员开展电商创业培训,在各类就业培训中开设电商讲座课程,先后培训1250多人次,力推恩施特色产品上网销售,扶持传统行业和传统企业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发展,大力促进了恩施州电商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农民脱贫致富插上了信息化的翅膀。 3.联合妇联、共青团、移民部门,积极拓展农村妇女培训、农村青年创业培训和失地农民培训,促进创业创新与促就业的良性发展 如咸丰积极组织传统刺绣培训,吸收留守大龄妇女灵活就业;巴东城郊制鞋厂吸收大龄、闲散妇女灵活就业;与共青团恩施州委共同发起成立青年创业促进会,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咨询活动,青创会2年时间已发展到300多个企业会员,2015年聘请州内外专家讲课,共举办企业管理和创业、电商创业培训班5次,培训600多人次,发展壮大了青年创业者的队伍,拓展了创业创新与促就业的良性发展。 三、搭建平台,大力拓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空间 1.依托园区,拓展就近就地转移培训 恩施市抓住恩施工业园区和龙凤新区建设的机遇,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结业470多人。建始县就业部门将服务招商企业与稳步推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结合起来,建立了招工、培训、安置"三位一体"工作模式,为全区企业开展招工、培训、就业指导一条龙服务 ,每年为园区企业轮岗培训2800多人。各县市就业部门利用信息化优势在全州范围内互相协作联合招工培训,较好地解决了园区企业用工不足的问题。 2.依托乡镇,鼓励建立草根创业基地 以开展建立创业示范村为引领扶持草根创业,巴东县人社部门与乡镇党委合力,在清太坪指导建立草根创业群落,创建了十里街村和八字岩村两个返乡创业示范村,发展草根创业培训,建立创业培训学员联谊会制度,定期开展咨询指导和交流活动,先后扶持发展20多家草根创业企业。宣恩县以培训为先导,在李家河的青龙嘴村、晓关的中坝村建立返乡创业示范村,贷款扶持就地创业20户。 3.依托企业,大力提高培训转移就业率 就业培训机构与重点企业建立互联互通的企业联谊制度,强化定向培训、定岗培训、订单培训等"三定"培训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就业率。如恩施职业学院与九立方集团公司联合开展的281人的综合超市商业服务招工培训,恩施自治州商业学校与锦联华集团联合开展116人的商业服务招工培训,都受到广泛称誉;来凤县为落地本县的连锁企业培养80多名服务人员,巴东为葛根饮料生产培训50多人,都受到企业的一致好评。这些培训,为促进服务业发展,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就业起到了较好的引导作用。 四、强化保障,深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成效 1.发挥政策优势,通过配套服务促进培训成果转化 一是紧密联系企业,将招工、培训、职工在职提升教育、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稳岗补贴一条龙服务,促进培训人员稳定就业。二是将创业沙龙、创业促进会、众筹活动、创业培训、咨询指导和创业担保贷款捆绑服务,大力扶持有创业意向的人员开展创业活动。2015年通过失业保险金拨付的企业稳岗补贴达761.53万元,惠及126家单位19888人。其中70%以上是用于农村进城就业人员稳岗服务的;2015年发放创业贷款2829笔19994万元,其中80%以上是用于扶持农村创业培训人员创业就业的。 2.开展精准扶贫培训,通过精细服务扶持农村发展产业经济脱贫 恩施州目前有729个村92万需脱贫人口,恩施州大力开展进村入户产业项目培训。一是建立能人大户结对帮带机制。充分发挥农村能人大户在产业发展中的智力扶持、信息传递、物质资助等方面优势,让先富带后富,形成一个能人或大户帮带一至几户贫困户的扶贫机制,创造精准扶贫、帮带致富的良好效果。二是建立市场主体结对链接促进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基地+贫困农户"等产业化扶贫模式,通过签订委托包干、购买服务协议,使贫困农户与市场主体共同发展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村企共建、发展生产、脱贫致富。通过项目培训、产业指导、贷款支持等综合服务措施,倾斜扶持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村脱贫致富。支持和帮助以回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妇女、复转军人等刚刚起步的草根创业者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助力农村特色产业和小微企业发展,力争扶持一个成功一个,帮助一个带动一批,实现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3.建立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促进培训与就业创业无缝衔接 建立各种技能培训实习实训基地,努力提升技能培训质量;建立各种基层创业孵化基地,引导返乡创业和农村创业。就业培训机构积极配合各县市设立的园区开展孵化基地创建和培训活动,如与女儿城集团和电商产业园区合作开展孵化基地项目培训,女儿城创业沙龙活动,把培训和咨询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扶上马送一程",确保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取得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