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语文老师曾要求我们全文背诵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虽然现在已记不全了,但文中很多句子还能脱口而出,比如这一句: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多年之后再次读来依然觉得句子优美、文采飞扬,没发现有任何不妥。直到读了余光中先生的《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一文,看到这个烂熟于心的句子竟会被当作反面例子来说明"的"字滥用的毛病时,有些诧异。从这里可看出我的语文水平有多糟糕,而类似对中文作品出现的问题予以批评和更正的做法在《中文的常态与变态》中比比皆是。 中文生命的病态 余光中先生是这样定义中文生命常态:措辞简洁、语法对称、句式灵活、声调铿锵。可这种简洁又灵活的语文生态正在遭遇挑战,主要表现为化简为繁,成语的衰退和文言的淡忘。 以前背诵《古文观止》时,由衷地喜欢这一句话:"涧溪沼沚之毛,苹蘩蕴藻之菜,筐筥錡釜之器,潢污行潦之水。"短短二十几个字包含了很大的信息量,辞令悠扬委婉,简洁明了,绝不拖泥带水。也只有文言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可惜这类文字只能去《左传》里寻找了。 其次是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成语的能力几近丧失,在很多时候直接用"我也醉了"、"你懂的"这类不知所云的字词替代。这些词在特定的对话中可能不影响彼此的交流,但这种连说话都懒得思考的习惯至少说明了成语在国人心目中的分量日渐式微。 同样,受西化影响的写作者也学会了"包装"语言,本来用两个字就说清楚的事情,偏偏用了看似乎很有水准实际却啰嗦的说法,比如作者在文章所举的例子: 本来是说"因此",现在不少人却爱说"基于这个原因";本来是说"问题很多",现在不少人却爱说"有很多问题存在"。 当这种病态慢慢浸入中文写作的肌理时,如不能及时挽救,将危及中文生命的常态,衍化成一种危机。 病态的万能动词和"人们" 首先我们来看这样的两个句子: 他的收入的减少改变了他的生活方式。 他因为收入减少而改变生活方式。 前一句是英文表达法,用抽象名词"减少"做主语,十分自然;后一句的中文说法则是以具体名词做主语。英文表达法好用抽象名词而弱化了动词,这种现象也蔓延到了当前的中文写作中,其具体表现为喜欢把简洁明了的动词分解成"万能动词+抽象名词"的片语。目前最流行的万能动词要数"作出"和"进行"的滥用了,明明可以说"心理学家用老鼠做试验"却偏要说"心理学家在老鼠的身上进行试验",明明可以说"本校的校友地社会贡献很大"却硬说成了"本校的校友对社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另外一个需注意的是中文的名词没有复数的变化,"某某们"代指复数形式的说法出现在中文作品里是不适当的。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这个词的使用,它取代"人人"、"众人"、"大家"等词,出现了西化的痕迹,实际上它在中文文章里出现会是一个败笔,从语义上也明显说不通。所以余光中就告诫说:"人们"实在是丑陋的西化词,林语堂绝不使用,希望大家也不要使用。 关系词的滥用 但凡略懂一点英文的写作者都会在无意中犯了滥用连词的毛病,最明显的例子是不顾中文的简洁而乱用"和"、"及"、"与"等字作为连接词,却不问用得对不对,以为英文中的"and"可以照搬到中文写作中来,殊不知这样做会破坏了中文的生态,这不符合中文的用法。 "有关"、"关于"等介词恐怕是被大多数人滥用却从未想过有何不妥,如不仔细琢磨就不会发现有什么不对。"关于某某事件的通告"、"关于某某问题的演讲"、"讨论有关某某方面的问题",其中的"有关"和"关于"都是多余的。在写作时除非万不得已,不用它就说不通的情况下才考虑使用这类介词,否则尽量不用。 "的"字的滥用 用现在流行语说,一言不合,就加"的",比如用"XX的"来骂人。"的"字变成了万金油,没它不成句,也让人开不了口。试想,在尽量不用"的"字情况下,还有多少人依然习惯写作、说话? "的"字过于滥用,使得中文作品僵化、啰嗦而软弱,有当前文字环境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就如本篇开头提到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那一个句子: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句中"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和"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不足二十字却出现了五个"的"字,显得生硬又拗口,真有必要用这么多"的"吗?余光中把它们改成了"参差而斑驳"和"弯弯的杨柳投下稀疏的倩影",岂不是更好? 类似的句子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上应不少见,如果有好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说,好句子是这样子,而不是那样子,我们就知道如何去分辨句子好坏,知道好句子的标准,应该如何修改也是好的。 无力的被动语气 当前中文写作的西化问题看起来虽不算严重,但也影响到了文章的流畅性,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单纯动词分解为"弱动词+抽象名词"的复合动词,二是采用被动语气。后者会对写作带来更坏的影响。 他不被准许入学。→ 他未获准入学。 他被怀疑偷东西。→ 他有偷东西的嫌疑。 他被升为营长。→ 他升为营长。 通过对比,我们看到前一句是被动语气,明显比后一句很自然的主动语气要生硬,不够灵活,声调也较弱,这就违反了中文的生态。 斯蒂芬·金在《写作这回事》和他推崇的《风格的要素》里面都有同样的建议,就是应该尽量避免使用被动语态,他认为胆怯不自信的作者才喜欢使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会显得文字很无力很冗长,且经常拐弯抹角。 小结 余光中的这篇文章可帮助不少有志于中文写作的青年杜绝不必要的写作痼疾,遵循中文发展了几千年的常态,可以提升写作水平。从近几遍的阅读中我也收获颇丰,再加上针对性地练习,对自己的写作会有一定的帮助。 微信ID:wbsanj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