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时代的发展,人们盲目于疲惫地奔波于家庭和工作之间。 清明时节,比起去郊外踏青、回乡祭祖,相信大多数人更愿意呆在家里好好的睡一次懒觉,彻底放松一下那个经常忙碌于工作的自己;中秋佳节,回家团圆,吃月饼,观赏圆月的人也越来越少了;甚至是春节,年味也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浓厚了。虽然每年都有很多的人回家团聚,春运也照常火爆,但是滞留异乡的游子也不在少数。 即使我国每年的传统节假日都照常放假,但是过节的气氛却是一年比一年淡。再没有从前"爆竹声声辞旧岁,喜气洋洋迎新年"那种欢愉热闹的感觉了。 随着国人对于这些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的忽视。当我们真正开始正视以及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的时候,国人不禁开始恐慌,中华传统文化是否会在这个大数据、大信息时代下渐渐失去? 对于这个疑问,我则不以为然。 我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实际根植于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就如同树木生长,无论枝叶被怎样修剪,只要根还在,那么来年春天,经过春雨滋润,树木仍就会茁壮成长最终枝繁叶茂。 传统文化早已深深地扎根于每个国人心中。为了加强国人对于自身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国家政府也对于这个隐患问题做出了许多的有效措施:重新编订教学教材,增加了许多古典名著的优秀作品、在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到处张贴有关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海报,以此 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例如孝道文化之类的。 同样,在这一时期,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也犹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出来。《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朗读者》等许多优秀的综艺类电视作品给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上、听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盛宴。 在这片广袤的华夏土地上,"国学热"再一次兴起。闲暇之余,人们的消遣方式也不再单只是看电视、玩手机。静下心来,偶尔也会提笔练练汉字;或者邀来三五好友一起品茗、下棋;兴之所至,再吟诵几首小诗,好不快意?乐哉,乐哉! 我们平时教育所学的爱国主义精神、尊师重道的礼仪;《弟子规》里"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孝道文化;各个地方的区域特色文化,例如四川的川剧和蜀绣、西安的兵马俑和赛龙舟等。这些都是由传统文化的根系所发展出来的旁枝,旁枝和根系才共同铸成了今天这样绚烂多姿的中国传统文化。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早已融入每一位华夏儿女的骨血之中。所以当D&G辱华事件出来以后,我们才会怒不可遏。对于他人误解筷子文化的愤懑不平,对于他人言语上侮辱中国的举动,胸腔里的爱国主义更是在愤怒地叫嚣着。 然而,树木也会有被连根拔起的一天。即便我们心中根存传统文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国家未来的接班人,我们更加有这个义务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