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基层执行力建设基本路径


  基层执行力建设问题,一直是国有企业管理者非常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然而,"抓具体、具体抓"的工作理念不应当只存在于企业上层管理者的头脑里,更应该根植在整个基层工作的体系中。
  执行力的负面表现
  表现一:任务不清,不知如何执行
  案例:甲到上级开会,会议内容A,会议要求1、2、3。甲回单位对乙说,上级开会,要求工作A。乙按照自己的理解完成工作,上级主管部门验收不合格。
  简评:这个案例中,乙为具体执行者,但由于甲"贪污"会议精神,而乙也没有详细询问,致使乙任务不清,造成执行偏差。
  表现二:责任不明,造成执行缺位
  案例:上级要求,相关单位要尽快完成某项工作。相关单位有甲、乙、丙三个。甲想:去年就是乙干的,今年乙还得干;乙想:这本来就是丙的事,去年我就不该干,今年说啥也不干了;丙想:乙不干甲也得干,用不着我干。结果,谁也没干。
  简评:这个案例中,上级要求不具体,业务划分和工作流程也存在问题,导致相关单位责任不明,同时相关单位工作主动性较差,推诿扯皮,造成执行缺位。
  表现三:素质不高,形成执行缺失
  案例:某厂推进某项工作截止日,个别单位不回馈,拖拉应付,说能力有限,还在进行中;还有个别单位完成质量不高,要求其返工,其说道:我们就这水平,实在无法提高。
  简评:这个案例中,个别单位执行者因为能力问题,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再加上个别人态度问题,把责任当儿戏,动辄"撂挑子",形成执行上的缺失。
  表现四:督办不力,影响执行效率
  案例:上级提出一项要求。有的单位马上行动起来,但过了一段时间无人过问,也就停了下来;有的单位干脆没有行动,因为这项工作从来没有考核;也有的单位本来抓得很好,后来看干好干坏没什么区别,积极性消减,逐渐也放松了。
  简评:这个案例中,除了基层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外,最大的问题在于督办、考核,由于管理上的真空或管理重叠,没能坚持"抓具体、具体抓",致使有些工作无人过问,或管理方式不对,造成基层执行效率低下。
  强化执行力需克服四种倾向
  一是对待工作的态度不对——认识上有缺失。态度决定效率。对待工作的态度基本上决定了工作的执行效率,只要思想认识跟上了,客观存在的一些困难也会想办法克服;反之,就如俗话所说:主观不努力,客观找原因。所以说,认识上的缺失是执行不力的首要因素。
  二是完成工作的本领不足——能力上有缺失。有的执行者,思想认识方面没什么问题,但抓工作的能力不够,组织、协调他人的能力也不够。结果是,积极努力地去抓工作,但就是见不到好效果,久而久之,工作信心和积极性都受到极大影响。
  三是推进工作的流程不畅——管理上有缺失。这里面有管理制度的问题,制度出台时不严谨,让员工无所适从;有的制度缺少针对性和可行性,职责不明确,或者过于烦琐不利于执行。这里面既有上层管理者的问题,还有管理机制的问题。
  四是落实工作的氛围不好——作风上有缺失。个别干部缺乏大局观念,凡事把单位和部门利益放在第一位,无视整体发展大局;有的干部落实工作流于形式,还有的人安于现状,也有的人不想得罪人,遇事避重就轻,甘当"好好先生"。以上种种,都是作风弱化的表现,也是影响执行力的重要因素。
  推进执行力的基本路径
  第一,强意识,树立不找借口、敢于担当的工作理念。必须强化时间观念和效率意识,坚持"今日事今日毕",做到安排的工作立即办、重要的工作优先办、复杂的工作稳妥办、困难的工作设法办、想到的工作主动办、所有的工作认真办。
  第二,提素质,练就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工作本领。要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成为政策上的明白人,确保执行的正确性;要练就过硬的岗位技能,成为工作上的明白人,不断提高履职尽责的能力、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三,炼作风,养成一丝不苟、雷厉风行的工作习惯。提升执行力,对事业要有一种热情,对工作要有一种激情,对目标要有一抓到底的执着精神。这种精神与劲头归根结底就是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领导带头是提升执行力的关键,要引领员工"种文化"打造品牌、"养文化"锤炼队伍,使爱业、敬业、兴业成为一种习惯,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
  第四,抓队伍,打造众志成城、斗志昂扬的工作团队。要通过制度创新,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能力上有创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和管理岗位上来,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组织保证。抓队伍要抓"精气神",致力于打造"心齐、气正、劲儿足"的员工队伍,这是提高队伍整体执行力的根本途径。
  第五,理流程,完善责权分明、运转流畅的工作机制。要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一要明责任;二要划界限;三要重追究。敢于排除各种干扰,杜绝"例外"和"打折"现象,提高执行力,从而推进基层建设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大庆油田装备制造集团电泵公司)
  (
网站目录投稿: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