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专著。八卷。清林之翰撰。成书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 林之翰,字宪白,号慎庵,晚号苕东逸老。生卒年代未详。浙江乌程县人。林氏壮年开始研究医学,勤奋好学,学无常师,精求其理。林氏对当时俗医只重切诊,而忽略望、闻、问诊的诊病方法有不同见解,认为"四诊为歧黄之首务,而望尤为切紧",鉴于"集四诊者,皆首列切诊,而殿望闻问于后,简略而不能明辨。"于是根据《内经》色脉并重之旨,抉取古今有关四诊名著以及历代医家论四诊之精华而编成本书。 本书撰写体例有论、有述、有注、有疏、有诀,每论先集经文,继附历代医家之精论,次分部详细分析。全书八卷,其中卷一卷二论述望诊,包括望五色、五窍、舌及小儿指纹等,并根据望诊所见推论疾病之寒热虚实、吉凶预后。卷三以闻诊和问诊为主。在闻诊中主要根据发音、语言、呼吸等变化来审察疾病之属内属外,在脏在腑。在问诊中,除询问病人的人品起居、嗜欲苦乐外,重点在于根据张景岳的十问歌为提纲,全面了解病情、病变部位,治疗经过等,为辨证论治提供可靠资料。卷三还附有儿科望诊内容,并把有关内容编成歌诀,以便习诵。卷四至卷五为切诊内容,全面论述脉象形成原理,诊脉部位、诊脉方法、六部脉的脏腑分属以及正常脉象的胃、神、根等脉诊基本理论,并根据李时珍的《濒湖脉学》,详细论述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细、濡、弱、紧、缓、弦、芤、革、牢、伏、动、促、结、代、疾、散、清等二十九种脉象,每脉以"体状诗"、"主病诗"、"分部诗",以及抉微、宜忌等项内容全面讨论该病脉的体状、鉴别、主病以及历代医家对本脉的认识等。卷八为运气要略,分为总论、五运六气图论、运气十一法等,说明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并附有运气图十二幅。 本书汇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历代医家有关四诊文献资料的精华,为后世学者研究四诊提供了丰富资料,而且是中医诊断学专著中内容较为完备的一本,为四诊合参、不可偏用一诊而忽视其它三诊这一基本法则树立了规范,对以后学者确有启迪作用。 本书现存版本主要有清雍正元年(1723年)本。一九五七年人民卫生出版社曾铅印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