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什么是第二次出生种姓制度有哪些习俗


  高级的三个种姓都有第二次出生,这不是转世投胎,第二次出生意味着一个人达到了信仰年龄,成为吠陀信仰的一个成员。从第二次出生开始,他可以开始学习梵文和吠陀经,并履行吠陀行为准则。
  作为男孩子,他们有固定的"再生"年龄,婆罗门的男孩子是8岁,刹帝利是11岁,吠舍是13岁。在仪式上,他们的手腕将被缠绕上一条丝线,作为再生的标志。女孩子则没有固定的年龄,她们的第二次出生就是她们结婚的时候,从而给新娘缠绕丝线也是三个高种姓的婚礼仪式的一部分。
  人生四阶段
  从第二次出生开始,高种姓的印度人将进入他们人生的四个阶段(ashramas)。
  第一个阶段是brahmacarya,或者说学生阶段(brahmacarin),对于男孩子来说,他们将同老师(guru)生活,老师固定是由一个婆罗门担任。学习的内容是梵文、吠陀经、礼仪等等,他们要遵守的教规德操(dharma,顺便说一下,少林的达摩祖师的名字就是这个词,Dharma)包括顺从、尊敬师长、禁欲和非暴力。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她们的学生阶段就是她们的婚后家庭生活,她们的丈夫就是她们的教师。
  第二个阶段是garhastya,也就是自立家庭的生活,对于虔诚的印度教徒来说,这个阶段是个严肃的阶段,如同学生阶段一样,要接受严格的指导。在这个阶段,男子不论是一个神职人员还是武士,女子不论是作为妻子还是母亲,都要遵守最基本的个人操守(dharma)。操守之外,这个阶段的人最基本的责任是偿付三个债务,第一个是对祖先的债务,需要通过结婚和生子来偿付,第二个是对神的债务,需要通过家庭的宗教仪式和奉献来偿付;第三个是对教师的债务,需要通过对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进行教育来偿付。
  第三个阶段是vanaprastya,就是森林隐修阶段,当一个人的头发变的灰白,皮肤有了皱纹,孙子孙女已经出生了,就进入这个阶段。丈夫和妻子于是可以把他们的财产和事业交给孩子,一起退休并进入森林居住成为隐士。但这不意味着他们要完全脱离世俗生活,比如丈夫和妻子仍旧可以每月有一次性生活,少量的操守礼仪也要继续进行,所以这个阶段并非完全脱离了dharma的限制。
  第四个阶段是sannyasa,是游历苦行的阶段,如果一个男人愿意,他可以从前一个阶段进入这个阶段,但他的妻子必须回到家庭。根据传统,她不可以独自在森林隐修,也不能长途苦行。苦行者将和社会脱离关系,他的家庭将认为他已经死去,并举行葬礼。一个苦行者脱离所有的教规操守(dharma)的限制,也脱离种姓的限制。当一个苦行者进入任何一个印度教寺庙时,他不是一个朝拜者,而是一个被朝拜的对象。在印度教中,各个神都有配偶,所以神都处在第二个阶段,从而在精神上,一个苦行者是超越了神的存在。
  事实上,也并非每个印度高种姓的成员都能很好地完成四个阶段。但同时,也的确有不少虔诚的信徒严格按照这四个阶段来完成自己的人生,来到印度的人都会见到许多独自流浪的苦行者。
网站目录投稿: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