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合是海淀区一位中学语文老师。他的新书《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近日由中华书局出版,首印一万册,三天后又加印一万册。谁也没想到,这本关于汉字的小书,竟然意外走红了。(7月24日人民网) 这本有关汉字的小书,其实一点也不小。我们应该认清汉字承载文明的作用之大,不小看用错汉字的危害,还应该结合研究规范汉字的认读与书写问题,看到程玉合老师新书的教育价值。 学术界一般把文字、青铜器、城市和宗教礼仪性建筑作为判断文明起源的四大要素。而文字之所以被列为文明起源之首,是因为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汉字的出现和成熟,就是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很难想象,离开汉字,我们的文明会怎样,我们的教育会怎样。 假若没有汉字,我们就无法了解过去,也就无法记录今天。现今若不能正确认读和书写汉字,无疑会给汉字的规范化使用造成影响。若无视这些影响,那就是不负责任的态度。 结合基础教育教学看,汉字的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础。对于受教育的每一个人而言,正确认读、书写和理解汉字是最起码的素养。然而,课堂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错用、误用汉字的现象比比皆是。 课程标准规定,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要正确认读3500个常用汉字,正确书写3000个左右汉字。从数量标准看,任务不算重。但是汉字字形复杂,多音字多,形近字多,要达到让学生会读、会写、会用汉字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实践和反复的积累,需要教师不断纠正学生错用汉字的现象。 在生活中,错读、错写汉字的现象也很普遍。曾有媒体报道,某位领导读报学习,遇到"嗲声嗲气"一词,就念"爹声爹气",念完觉不对,问在场的人得知"嗲"的正确读音后,说这个字他念成"爹"都几十年了,今天终于有机会改正。 程玉合老师的新书里的内容,来自教学实践的积累,但阅读对象不仅局限于学生,而是面向大众。这样的新书看似是一本小书,其实对汉字的规范使用有很大作用。它可以帮助更多的人认识错用汉字的原因、得到纠正的方法、学会尊重自己的文字等。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能向程玉合老师学习,把汉字规范化的从课堂带到社会,从而影响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