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炮炙学专著。三卷。南北朝刘宋人雷斅撰。成书年代众说不一,比较通行的意见是成书于南北朝刘宋时期。 雷斅,生平无考,其生活时代亦有争议。雷公即雷斅,并非传说中的名医雷公。 本书比较全面而详细地记载了药物炮炙的基本概念,理论依据,炮炙目的,具体方法,常用辅料等知识,并对三百余种药物的加工炮炙方法,作了具体的介绍。指出"炮炙者,以他法煅炼药物,使其性质变易也"。其目的是去除杂质,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治疗作用,易于保存和制剂等。文中对药物的加工炮制,多称为"修"、"修事"、"修合"、"修治"等。记载的炮炙方法大体有:一是纯净处理:包括净拣,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如去粗皮、去节、去皮、去甲土、去芦、刮、削、刷、拭等。二是粉碎处理:有碾碎、研粉、磨粉、捣烂、水飞等。三是切制处理:有切片、切块、切段、切碎等。四是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包括浸、煮、煎、炼、熬、焙、炒、炮、煅、炙等。药物干燥法,则有晒干、阴干、风干、焙干、炙干、蒸干等;炮炙辅料有液体辅料、固体辅料、药物辅料,例如苦酒浸、蜜涂炙、麻油煮、糯泔浸、酥炒、同糯米炒、加各种草药制等。把药物的炮炙总结为十七法,即炮、爁、煿、炙、煨、炒、炼、制、度、飞、伏、镑、煞、��、露、曝。各药内容以具体炮炙程序为主,并首先说明炮炙药物的特征,容易混淆品种的区别,这一传统一直为后人所重视和继承。总之,本书作为我国最早的炮炙学专著,对后世影响较大,其中若干制药方法至今仍在沿用。但书中有些制法过于繁琐而不切实际,并带有道家色彩。 原书早已亡佚,其内容散见于后世本草之中、至晚清张骥,方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中重辑而成。今有尚志钧重辑本,一九八三年由皖南医学院内部印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