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雾满拦江 (01) 朋友圈热议新闻: ——从5月份开始,南京某小区连续有外卖被偷。警方调查后发现,偷外卖的是一个正在复习考研的大学生周某,他有据可查的偷外卖行为就有10多次。据了解,周某是某知名大学本科生,为了他的学业,家中3个兄妹都辍学了。目前,周某已被刑拘。 看到新闻,好多人哭成狗。 有人哭:请放他一码,大学生偷外卖,我们都有罪! 有人泪:把偷外卖的大学生关进监狱,是时代耻辱! 可以说群情激愤了。 ——但这个新闻,考验的不是我们的同情心。 ——而是我们的智商。 (02) 打小,爸妈殷切的眼神就望着你:孩纸,你要学会独立思考。 老师开课,声声句句:孩纸,你要学会独立思考。 社会国家对你的要求,也是希望你成为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可到底什么叫独立思考? (03) ——独立思考,就是从观点中,把事实摘出来的能力。 什么叫观点? 什么又叫事实? 你说第一句话:这是一个高个男人。 马上有杠精冲上来:这也算高?他有姚明高吗? 你说第二句话:这是一个胖男人。 杠精再冲上来:这也算胖?隔壁妹子体重300公斤,他差远了! 你被杠精气炸了,说出第三句话:这是个男人。 杠精:何以见得他是个男人?穿着男人的衣服就是男人?万一他是花木兰,女扮男妆呢? 你气愤的说:前天我跟这货一块去的男澡塘,澡塘里还有上百个男人。我们亲眼目睹,都证明这货就是个男人。 值此杠精无话可说。 为什么直到第三句话,你才怼住杠精?而前两句就怼不住? 因为前两句话,都是观点。 观点观点,是你观察事物的一个点。 你说对方高,只因为你矮。 你说对方肥,只因为你瘦。 但别人的观察,一定和你有区别。 所以才会遭遇杠精。 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你观察到的点,是复杂整体的一部分,部分都是相对的,所以你发表的任何观点,都是相对而不全面的。 只有事实,才无可争议。 (04) 为什么大学生偷外卖事件,会引起争议? 因为这条新闻,是个观点。 观点面前,必有杠精。 我们读书的目的,不是成为杠精杠遍天下,也不是跟杠精唇枪舌箭死杠到底。有句话叫真理越辨越明,然而在局面观点中,是杠不出真理来的。真理是无数个完全相反的观点集成,从你开始杠的那一刻,你就远离了真理。 我们读书,是为了从错乱的观点中,把事实找到。 (05) 来看一条新闻: 大学生小苏,父母病在医院,家中负债累累,为了让七个弟弟妹妹读书,小苏放弃考研,辍学送外卖。然而,有个缺大德的贼却盯上了他,专偷他的外卖。短时间内,他送的外卖被偷走了几十份。外卖被偷,小苏自己要赔偿不说,还被客户辱骂,给差评,这个月小苏又因为赔偿被偷的外卖,没有钱替弟弟妹妹交学费了。 你觉得偷盗小苏外卖的贼,该不该接受惩罚呢? 如果你说,不要惩罚盗取小苏外卖的贼,小苏他活该,大家一起去偷他,弄死他……你要这么说话,良知在哪里?同情心同理心,又在哪里? 这时候的你,必是义愤填膺,登高疾呼,痛斥警方不作为,要求火速逮到那个缺大德的贼,给予严惩。 ——所以警方逮到了名校考研生小周。 被考研周偷盗的外卖小哥,哪个不比他更惨?正因为背负着家庭与人生的沉重责任,他们才不得已的踏上外卖之路,如马云刘强东,他们是绝对不会送外卖的。外卖小哥两眼泪,欲语还休心已碎,都有着说不尽的人世辛酸。他们都惨到这份上了,考研周还要偷他们,良知在哪里? ——上述所言,只是个观点。所以你会杠:何以见得考研周所盗外卖小哥,惨到这程度? ——考研周频盗外卖,中招的小哥不止一个。有些小哥家境可以,但一定有比考研周家境更惨的小哥哥! 那么问题来了,一个专门往惨到极点的外卖小哥伤口上撒盐的贼,你怎么为他张目,支持他伤害外卖小哥呢? ——因为那条新闻,只是个观点。 ——新闻的视角,以考研周为天地中心。你只听到考研周哭穷,就形成管窥思维,看不到外卖小哥其实比他还惨。然而外卖小哥虽然极惨,并没有向命运低下高贵的头,而是依靠自己的双手,杀出一条血路。考研周那货,却堵在外卖小哥的血路上,使阴招算计发愤自强的人,这才是你读了那么多的书,要寻找到的事实。 失去事实,就没有正义。 如果你以为有,必是助纣为虐。 (06) 如何从观点中,把事实厘析出来? 一个观点的形成,是经过三步组装的。第一步是先把事实拿来,第二步是添加观点,第三步是添加情绪。只要你逆向操作,就可以把事实恢复。 第一步,打掉情绪。 考研周案件,新闻中有句话:"为了他的学业,家中3个兄妹都辍学了",3个兄妹并没有参与盗窃,辍学的原因也未必与考研周有关。这段信息的嵌入,只为引爆公众情绪,让你为考研周的家境苦寒,掬一捧泪。 支持考研周的网友称:一个人为了钱而偷盗,是犯罪。为了面包而偷盗,这是社会在犯罪……这句话让人落泪,但却是典型的颠倒黑白。 ——外卖小哥中,不乏考研或在读研究生。如前所述,他们之中不乏比考研周家境更差者。 但他们没有偷! 他们选择了送外卖,用勤劳的双手,养活自己。 考研周也可以这样做。 但是他不。 有路不走,偏要偷窃,你说这到底是个人犯罪?还是社会犯罪? 第二步,打掉观点。 新闻观点:贫困大学生盗窃,应该被惩罚吗? 贫困只是情绪渲染,打掉这个情绪渲染,就找到了观点: 大学生盗窃,应该被惩罚吗? 你说该不该? 第三步:恢复事实。 事实就是:警方抓获一名专偷外卖的贼。 这条新闻面前,你波澜不惊,杠精也进入睡眠模式。 因为我们的心,对事实无感。 人心就是这样,面对简捷的事实,毫无感觉,唯有极端的情绪化,让人沉陷留连。所以这世上的明白人,都有个共同特点:人狠话不多。 一锥子见血,直抵事实,这种认知能力,人人都具备。然而人的天性极为软弱,充斥着激烈而波宕的情绪。委屈的心理,并不是真的遭受不公,只是情绪的自然。满怀委屈的心,拼命寻找外部因由,一桩简单的案子打上情绪标签,就立即激活这些人心中的积淤,于是他们满腔正义的为小偷张目,一旦被戮破,他爬起来说句:你够狠!再去寻找下一个打滚撒泼之地。 许多人就是这样活着的,活在郁闷中,活在悲愤中,远离快乐而陷入内心营造出来的苦境。而我们读书修心,就是要从虚构的苦境中走出来,回望天地,莺飞草长,水伴花流,香随尘静,这才是我们认知该有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