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期小宝宝喜欢用"嘴巴"探索世界,见到什么都要尝一尝。可就有那么一些东西是万万尝不得的,一尝就有大麻烦,妈妈不得不防。对于"宝宝误食"这样的危险事件,预防是最关键的。建议妈妈依据宝宝的高度对家中的物品摆放进行一次全面的排查。让"吃"进去的麻烦远离宝宝。 一、如何预防宝宝误食异物 1、给宝宝购买符合其年龄阶段的玩具,以免宝宝误食玩具细小部件。 2、化妆品、护肤品和洗发、沐浴用品等化学性洗涤剂最好锁进橱柜存放,以免宝宝误食。尤其是强酸、强碱类的化学洗涤剂,比如洁厕灵,宝宝一旦误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后果,妈妈更要妥善保存,严密防护。 3、家中常备的感冒药、退热剂、中成药、外伤用药;妈妈的避孕药;爷爷奶奶的降压药、强心药……统统收到带锁的或宝宝够不到的高高的抽屉里吧。 4、办公用品和细小首饰别让宝宝发现最安全。这些带尖角的尖锐物品,一旦被宝宝误食,比吞入硬币更危险。 5、不是所有的食品都安全。小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健全,为避免引起窒息,四岁以下的宝宝在吃葡萄和圣女果时,一定要切成两半,坚果最好磨成坚果碎,至于果冻还是不吃为妙。 二、宝宝误食的紧急处理 虽然大家都知道"防患于未然"强过"亡羊补牢",但一旦危险发生,第一时间最正确的处理,一定意味着把危险伤害降到最低。 1、误食非化学性坚硬物品的紧急处理。 ①危险物品:玩具小部件、纽扣、硬币、小发卡、蜡笔头、小石子、珠子、棋子等 误食后,如果宝宝脸色青紫、憋气、呼吸困难,或出现剧烈咳嗽,可能提示物品进入气管。此时妈妈首先要保持镇定,安抚宝宝不要哭闹,如果宝宝已经懂事,可尽量鼓励宝宝咳嗽,以期将异物咳出。如果咳嗽不能排出异物,则需要妈妈立即采取正确的急救方法,帮宝宝排出气管异物。 ②急救方法具体操作: Heimlich急救法(适用于2岁以上宝宝)——妈妈从背后抱住宝宝,一手握拳,顶住宝宝上腹部(心窝处),另一手手掌压在拳头上,双臂用力作向上、向内的紧压,有节奏地一紧一松,直至将异物冲出。背部拍打法(适用于2岁以下宝宝)让宝宝趴在妈妈大腿上,头稍低于躯干,妈妈用手掌拍击宝宝背部。如果误食后宝宝没有面色改变,呼吸平稳,不咳嗽,表明物品没有呛入气管,已经进入食道。因为这类物品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旦进入食道,通常经过2~3天时间就能够随大便排出。妈妈可不必急于带宝宝去医院,给宝宝吃些粗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芹菜、韭菜、红薯等,促进肠蠕动,帮助异物排出。如果宝宝出现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带宝宝就诊。 2、误食化学性物品的紧急处理。 危险物品:化妆品、洗护用品、洗涤剂、清洁剂等。 如果宝宝误食的是非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妈妈可以第一时间压迫宝宝舌根,给宝宝催吐。之后可以让宝宝喝些牛奶,起到保护胃粘膜的作用。需要提醒妈妈注意的是,此时一定不要给宝宝大量喝水,因为大量喝水反而容易促进化学物品的吸收。进行了以上紧急处理,即使你感觉宝宝已经吐出了大部分化学品,但仍建议妈妈带宝宝到医院就诊。如果宝宝误食了强酸性、强碱性化学品,妈妈就不要给宝宝催吐了,以免对消化道造成二次损伤,需要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3、误食药品的紧急处理。 危险物品:降压药、强心药是最危险的,一旦宝宝误服,请立即带宝宝就医。避孕药、退热剂如果大量服用也不能忽视。维生素、中成药等如果服用的药量不是特别大的话,一般不会出现特别严重的危险,但仍建议带宝宝到医院检查。 当发现宝宝误食药品后,如果是刚刚吃进嘴里,妈妈首先要给宝宝进行催吐,尽量让宝宝吐出药物。同时要保持镇定,根据现场状况判断宝宝吃了什么类型的药物,吃了多长时间,吃了多大的量,吐出了多少,残留在宝宝体内的药物大概还有多少。然后迅速带宝宝去医院。提醒妈妈注意,在去医院时,最好将宝宝误食药品的包装和说明书一并带在身上,以便医生充分了解药物成分,对宝宝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另外,千万不要让宝宝大量饮水,以免加速药物溶解吸收。 三、不同卡住部位不同处理 1、气管喉头 气管卡住时幼儿易发出哮鸣声,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吸入性肺炎,应立即送医。 2、食道 (食道上端狭窄处或食道下端进入胃的贲门处)当异物卡在食道时,应先用急救法帮助幼儿咳出,如果是持续卡在食道或是有毒性物质如圆盘电池等,应尽快用内视镜取出异物。 3、胃及12指肠(特别是胃出口到12指肠的幽门处) 如果异物相对是无危险性的如钱币、钮扣等已经在胃里时,最长可先观察4周。如果是卡在12指肠,一般建议最长可观察2周,看异物是否会自行排出,若仍没有动静,再以内视镜取出。 4、小肠进大肠处 假使异物一直卡在小肠,就必须通过开刀方式取出。如果已经进入大肠,且分析异物是无危险性的,可让异物随粪便排出。 5、直肠肛门口 可通过挖取拿出异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