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家长必读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


  导语:孩子不听话家长就发火,这样对吗?有人说语言暴力比体罚更可怕?
  引用《非暴力沟通》卷首的一篇小文——
  让语言变成一扇窗户吧,否则,它们会变成一堵墙,把你和孩子隔绝在两个不同的时空。
  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鲁思.贝本梅尔(Ruth Bebermeyer)
  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
  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在离开前,我想问,
  那真的是你的意思吗?
  在自我辩护前,
  在带着痛苦或恐惧质问前,
  在我用言语筑起心灵之墙前,
  告诉我,我听明白了吗?
  语言是窗户,或者是墙,
  它们审判我们,或者让我们自由。
  在我说与听的时候,
  请让爱的光芒照耀我。
  我心里有话要说,
  那些话对我如此重要,
  如果言语无法传达我的心声,
  请你帮我获得自由好吗?
  如果你以为我想羞辱你,
  如果你认定我不在乎你,
  请透过我的言语,
  倾听我们共有的情感。
  我们先从问题的本源谈起——
  家长为什么发火?因为孩子不听话。
  那么,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呢?原因可能就比较复杂了:
  1.家长的要求,孩子不愿意做、不乐意听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恨不得自己的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博古通今,志存高远。
  加上社会上的攀比风,令家长们越来越焦虑,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今天听说东家的孩子拿下奥数竞赛的名次;明天听说西家的孩子英文水平可以与外教对答如流;路上遇到许久未见的老同学,她家孩子刚刚考过钢琴10级……
  那叫一个焦虑啊!回家马上行动起来,英语、奥数、阅读与写作、钢琴、绘画……周一到周末满满当当,孩子还有喘息的空间吗?
  你认为的"有用",是孩子认为的"有趣"吗?
  如果孩子只是不愿意沦为"学习的机器";如果孩子只是兴趣与你的目标不一致;如果孩子真的太累了,所以稍有倦怠;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仍不及"别人家的孩子"……他们何错之有呢?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2.家长的沟通方式,让孩子难以接受,于是他用"不听话"的方式来反抗
  孩子考了80分,妈妈跳起来:"你成天脑子里在想什么呀?上课有没有带耳朵呀?看看人家小明,又考了100分。"
  一向成绩下游的孩子,通过努力考了80分,家长冷嘲热讽:"我看你就不是读书的料,80分也算是进步吗?有本事考个100给我看看。"
  孩子考了99分,完美型的家长说:"很棒,妈妈相信你再努力点,下次一定能考满分。"
  "我都是为了你好!"
  "废什么话?让你学,你就给我学去,我辛辛苦苦赚钱容易吗?我为了谁啊?"
  "你怎么这么笨啊!猪脑子啊你!"
  ……
  以上沟通方式中,有你的影子吗?
  "柔软的舌头可以挑断一个人的筋骨。"——《欲望山庄》
  语言,有时候比暴力更能伤人。父母最伤孩子心的话,你说过多少?太扎心了看看吧!
  3.孩子过于顽劣,不思进取,贪图玩乐
  其实,贪玩是人的天性,成年人尚且难做到完全自律,何况孩子?
  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理性、有规则、有权衡利弊的不得已。
  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引导孩子自律,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这本就是身为家长的一门功课。
  你是自律的父母吗?如何让孩子变得自律?
  家长发火,都是孩子惹的祸吗?
  诚然,成人的世界诸多不易!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上有老,下有小,外有领导客户,内在的小自我早已无处安放。
  白天在单位有点不愉快,忙碌一天回到家,大娃正在看电视,二娃的玩具散落满地,顿时怒气升腾,这时二娃扑过来要你抱,老人谍谍不休地跟你讲述些鸡毛蒜皮的事,"最近菜又贵了"、"二娃午睡尿在床上了"……
  晚餐时收到孩子兴趣班的续费信息,你想到老公昨天告诉你这个月底的奖金可能泡汤了。
  饭后大娃拿了一张80分的卷子要你签字……
  这一刻,你终于炸了,"一天到晚就看知道看电视,能不能学学好?……"
  骂完还是不解气,怒火已不可遏制,你又顺便指着满地的狼藉发泄心中的不满,老人委屈地转身进屋,二娃被你的暴怒吓得哭了出来……
  当你出完胸口的闷气,渐渐平静下来,你回想起大娃这段时间的努力,从60到80分的进步不但没得到你的鼓励,却被一顿痛骂,你又想到老人辛苦的身影,二娃可爱的笑脸……
  你很后悔,但作为一个权威的家长,你低不下高贵的头颅。你走进大娃房间,他含着眼泪正在做计算题,于是你摸摸他的头,想抱抱他,但他咬着嘴唇也不肯抬头看你。于是你轻轻地退了出来……
  这是昨晚闺蜜给我打电话时,哽咽着叙述的情景,或许很多家长都有类似的体验和感受吧?即便故事不尽相同,但夹心饼干似的中年危机,一地鸡毛的生活,谁又容易呢?
  怎么说,孩子才肯听?怎么听,孩子才愿意说?
  1.沟通的前提:平等、尊重
  两个人之间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
  先充分尊重孩子,认同与接纳他的情绪,他才能对你敞开心扉。
  愤怒、恐惧、内疚等负面情绪不是洪水猛兽,是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被满足的需要。充分理解这一点,会使亲子沟通更变得更容易。
  2.倾听的力量
  我们越是倾听孩子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能有效地安抚孩子的不安,并给予他们勇气和力量。
  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准确描述孩子的感受,并向他确认"是这样吗?"这样的互动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到被关注,感受到此刻你正用心与他交流。
  3.放下家长的光环与架子,解开束缚自己的枷锁
  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而想要显得强硬的时候。
  其实,身为家长根本无需刀枪不入。适当的示弱,更能激发孩子的责任感,触发孩子的同理心。
  4.你要爱自己,不要陷入自我牺牲的泥潭里,自我感动;一旦付出,请平衡好心态
  "为了你,我放弃了职业升迁的机会。"
  "为了你,我牺牲了自我,没有朋友、没有娱乐;囿于昼夜、厨房与……"
  很多家长的委屈和焦虑,均来源于"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而你却没有达到我的期望"。
  孩子的内心读白可能是:谁让你牺牲了?我从没要求你这样做!你这样的亲情绑架,我也令我感到很痛苦!
  5.学会表达爱与感恩,如果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过激,及时向孩子说"对不起"
  日常多表达爱与感恩,能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家长说了不当的话,就像在寒冬,浇了一盆冷水在孩子身上,最起码,我们还可以补救:马上"拿毛巾帮孩子擦干,并开启暖气 ",对!立刻去告诉孩子,"我为自己的过失感到抱歉,对不起",然后,好好的抱抱他。
  结语:
  与孩子的沟通,你有什么好的办法和亲子故事?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仍为无法自控情绪而导致亲子关系僵化,也欢迎说出你的故事,让大伙一起支支招吧!
网站目录投稿: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