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破的手法 残破的用刀手法,有刻、凿、刮、钉、 敲、击等。 "刻",即用刀刃刻之。其效果特点是: 刀痕明显,可以把下刀、运刀的效果充分表现出来,有一定的力感,给人以干脆爽利的感觉。但刀痕过露,显得不够含蓄。至于是用冲刀、切刀、涩刀去刻,当依章法、印文结体、笔势的特点而定。 "凿",即以平口刀的刀角,或特制的锥形钝刀(似四楞铁钉形状的刀具)凿之。残破出的斑痕的形状、大小、深浅,随用力的大小和下刀角度的不同,而加以变化。其效果颇似石花爆裂之痕,显得比较自然,甚至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其缺点是,缺乏力度和圆浑之感。在实践中可将"刻"、"凿"结合运用,取长补短,以增强其艺术效果。 "钉",即用刀角或特制的钝刀钉击印面,使之产生几多方、圆、三角形的点,似爆裂石花。其优点是不露刀痕,比较含蓄。但所钉出的点的大小、形状变化不大,故少钉几处尚可,多了则觉单调。 "削"、"敲",新刻成之石印一般四边过 于整齐,角也太方,难得圆转浑厚之意。一 般多先用刀适当地削去四角,再用刀杆、刀 头或其他工具(如扁、方的铁棍)敲击印边、 印角(开始最好用工具较平的一面,轻轻敲击,以免边框破碎过重。然后依章法的需要,再用工具的楞角敲击几处残痕),并施以刻、凿、锥等手法,以求圆转、浑朴之趣。有时印内有太锐的地方,亦可适当用削的手法处理之。 "磨",即在磨平印面时,保留一些粗砂纸磨荡的道痕,使印面光中有毛;或刻成后依章法的需要,在较平的砂纸上,轻磨一二处,使某些笔画略带残破,有时也可用刀稍稍把磨荡之痕加重。若刀痕过露,也可在既粗又软的东西(如麻布等物)上,轻轻磨几下,以去掉刀痕的圭角,使作品含蓄浑厚些。 "撞"、"摔"之法(文彭、陈太学用过),不能依印人的主观愿望进行残破,有时甚至会使作品"粉身碎骨",还是慎用为好。 "艺无定法",使用什么工具(用它的那个部位)进行残破,及进入的角度,运行的疾缓,着力的大小等问题,当依残破的位置及想达到的效果而定。有时亦可将多种手法结合使用,不可生搬硬套。 残破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考虑成熟方可动手 印章的残破,是一种目的性极强的创作行为,应根据章法、意境的需要,依字形笔势而定。残破得恰到好处,会美不胜收;盲目乱破,则易弄巧成拙,前功尽弃。因此,事先应多设想几种方案,反复比较,看如何残破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确实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再动手残破,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切不可率意为之。 (2)注意与全印的艺术风格相协调 斑驳残破之痕,只有和印章的艺术风格相协调,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性,"残破 "才具有"美"的价值。否则,反会损伤作品的艺术性。如对粗犷豪放的印章,残破得好,可增长气势,得古朴之趣;但对仿玉印、圆朱文印和意境优雅的印章,残破则会破坏其淡雅之美。 (3)应服从印文意境的需要 印文都有一定含义的,尤其是以诗词佳句为内容的闲印,其文学意境极为丰富。残破美的形式如能与之协调,则美不胜收。像以豪言壮语为内容的闲印,破残美如能与之相映衬,则意境更加深邃。在意境幽雅的印章的大片红底中,锥凿出几多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白点,让朱白、大小、动静形成对比,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但对静雅类诗句为内容的闲印,若施以残破,则会破坏其意境的幽雅,反觉不美。因此残破应服从印文内容的需要。 (4)力求朴实自然 残破的主要目的,多是为了使作品活泼生动。自然朴实,作品才有生命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应力求朴素自然。 相反,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似东施效不能给人以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