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瓷器鉴定让底足助您一臂之力


  我们在鉴定瓷器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瓷器的器型、胎、釉、工艺、纹饰、底足、款识、青花发色等等来鉴定。底足的特征表现也是鉴定环节中重要的一环,因此市场上就出现了很多后接底——也就是新器接老底的造假方式。了解真品器物底足的特点,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瓷器底足可能会呈现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是真品瓷器所具备的,但也同样会吸引造假者的目光,因此不但要知道真品的底足特征,还要了解真品和赝品在底足特征表现上有哪些不同之处。
  1、火石红
  火石红,俗称"窑红",指的是多见于元明清景德镇瓷器和龙泉瓷器露胎处出现的橘红色或橙黄色的现象。它实际上是由于胎土中存在的铁分子在高温中流动聚集,烧窑结束时在冷却过程中又被二次氧化而呈现出来的色调,一般都附着于瓷器的胎釉结合处。真品的火石红并不是做出来的,而是自然形成,因此其多成平行状,而且宽窄不一,非常自然。而现代仿品的火石红都是后做出来的,基本上在胎底随处可见,色泽深浅不一,或过浓或过淡,很不自然。
  古瓷火石红
  仿品火石红
  2、修胎刀痕
  古代修胎多用竹刀或者线手工削刮,宋代以后则多在旋转的轮车上用铁刀削刮,这种修胎痕迹自然。而现代仿品修胎时多用电动工具,以跳刀痕来说,真品的跳刀痕粗细不匀、距离也不一,而新的跳刀痕很规整,距离粗细基本一致,很刻意。
  宋代汝窑青釉盘底部修足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底部修胎非常自然
  真品跳刀痕非常自然
  仿品跳刀痕很刻意
  3、粘砂现象
  古人制作瓷器的过程中,釉面有遗落的窑灰,或者器物底部因为垫烧粘了砂砾,出现粘砂现象,多出现在底足或者圈足。而仿品这一点却极少做到(伪品也有少数粘砂,但不像真品那样显得老化干燥),因其烧造工艺高于古时,釉也施得不是那么厚,不会造成积釉,再加上多为模注而过于规整等原因,使之极少有粘砂;
  元代瓷器底部的粘砂
  明代瓷器的粘砂
  现代仿品粘砂现象
  4、底足做法
  纵观各个时期的足,做法都有其特别之处:如南宋瓶脚就有圆圈旋纹,元代之器物多有旋坯痕或者小乳突,明代时多见放射状的跳刀痕,清代的民窑大多数能透过釉层看到旋坯痕迹,而仿品则往往顾及不到这点,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宋代钧窑瓶底
  元代器物底足小乳突
  明代放射状的跳刀痕
  5、足底观察
  底足老气自然,无泥浆粉土及其它洗不干净的人为物,无人为作旧而被复烧的痕迹。
  近代仿的元代足底
  元代青花足底
  6、胎骨质地
  胎骨(底足)洪武前颗粒较粗,胎大多呈白中泛灰,胎骨有小孔隙,而永乐后胎骨相对比以前的要细白一些。无论胎质怎样,看上去绝不生硬,有自然熟透感,使人感到胎质粗细不干燥,有无氧化物都自然,手感不重又不扎的那种润腻不涩的胎质感。
  洪武瓷器底胎
  宣德青花底胎
  7、底足刻字
  除了餐桌上日用瓷器,古代一般不会对其他瓷器刻字的。但有些古代祠堂用瓷,如无祠堂名号也会加刻的,以防止有人拿回家私用。
  宋代汝窑蔡丙盘底
  宋建窑【御供】铭款
  宋钧窑玫瑰紫釉葵花式花盆【建福宫,竹石假山用】铭款
  五彩云龙盘,明崇祯,故宫博物院藏
  8、削足方式
  景德镇的瓷器多是在挂釉以后将器足削去,所以细看江西瓷的外足釉与坯的分界,釉是以锋利的切线断然而止的。古瓷中明代制品多留有削足的痕迹,而清代所作除劣等品外,大都在切削过的足端用濡笔或布加以揩拭,因而足底面总是带有一种柔软、滑润之感。清代瓷器中有仿明代制品很相似的,但未见模仿明代的削足方式。当我们鉴别明瓷与清瓷的时候,虽然一般都可由它们的器形、釉色以及图样等各方面综合来看,不过有时也会陷于迷惑,此时可以辅助削足方式,使其成为鉴定上的一个有力线索。
  金黑釉褐彩花卉纹小口瓶底部
  宋代龙泉窑香炉底部修胎
  金-元钧窑天青紫斑釉盘底
  清乾隆青花双耳扁瓶底
  9、护胎釉
  护胎釉的作用,其实是为了掩盖胎料因杂质未除净者而泛出来的杂色或黑点,也起到克服瓷器表面粗糙或凹凸不平的毛病,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而烧裂。真品的护胎釉通常添加芝麻色的植物灰,可以保护素胎,便于均匀上釉。乾隆和现代伪作天球瓶的圈足处护胎釉差别很大,乾隆的护胎釉经过高温氧化,闪闪发亮,而赝品根本不见有芝麻色护胎釉。
  南宋官窑青瓷底部上满护胎釉
  粉彩婴戏天球瓶,清乾隆,故宫博物院藏
  10、石英砂和氧化铝粉做垫料
  目前景德镇普遍使用石油液化汽窑烧制瓷器。为了防止器物与碳化硅棚板粘连,要在两者之间撒上石英砂或氧化铝粉。仔细观察器物的足圈,如果上面粘有上述两种材料且十分牢固,必定是现代仿品。不仅是元青花,明清瓷器亦如此。古代根本不用石英砂和氧化铝粉作垫料。
  近代仿元青花
  11、足边修釉
  清三代官窑瓷尤其康雍两代的官窑器特别讲究修足圈边上的釉。它是在上釉之后在足圈顶部内外各修一刀使足背两边的釉修整齐。且仅仅留下不到一个毫米的胎露出来。整齐划一十分精细,一般民窑品是做不到的。
  清康熙矾红彩八仙祝寿纹碗底-北京故宫
  对足背两边的釉要用小刀轻轻地修一圈,让胎与釉处凸出一道白色的胎,且形成凸出(无釉部分)的部分才不到一个毫米。这一道精细的工艺,且整整齐齐又十分美观,也是鉴别清三代官瓷的一个线索。
  清雍正斗彩竹纹杯底
  12、釉面贼光
  新器(赝品):釉薄光滑,呈贼光,无包浆状,即使用"氢氟酸"处理过的器物,其光泽不是太亮就是太暗,呈不自然状。
  釉薄光滑,呈贼光
网站目录投稿: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