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赴四川省考察观光农业调研报告 4月21日至25日,区政协组织考察团赴四川省双流县考察了观光农业开发情况。考察团先后考察了双流县三星镇的草莓种植观光示范园、杨梅种植基地、枇杷种植农家乐园三个观光农业点。现将有关考察情况和我城区发展观光农业的一些设想汇报如下: 一、双流县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的现状 双流县按照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实施都市农业的发展战略,在发展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构筑具有大都市近郊特色的农村经济新格局。 (一)支柱产业越来越明显。该县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优化农产品品质结构"着手,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了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他们坚持"宏观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务"的原则,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质量,突出发展该县具有竞争优势的枇杷、草莓、梨子、牧山麻羊等名牌产品,重点培育出了几个能在全国叫得响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二)产业化经营越来越突出。一是品牌特色明显。该县依托草莓、枇杷、麻羊、小家禽等特色农产品,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工程,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二是经营规模壮大。为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的档次和水平,该县大力引进、扶持、培育产业化龙头企业,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三)新农村建设进程越来越快。充分发挥政府营造环境、企业发展产业、农民建设家园的"三个主体"作用,依托土坯房改造、沼气工程、农用地整理和拆院并院,全面启动了80个示范村建设,打造一批新农村亮点。目前已有近100户农户利用改造后的农庄发展农村休闲旅游,有近20家五星级乡村酒店,提升了农村休闲旅游的档次。 (四)重点镇建设的势头越来越猛。 该县以大林"梨乡春雪"、黄龙溪古镇国家4a级景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以乡村旅游、古镇休闲为特色的旅游业。,该县以黄龙古镇和436家"农家乐"为重点,吸引游客880余万人(次),带动就业5000余人,实现旅游总收入7.5亿元。 二、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的主要做法 (一)以构建"三个体系"为基础,强化现代农业发展保障 双流县以农业服务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民培训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为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建立县级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建设19个农业综合服务站和33个动物卫生执法网点,253个村(社区)动物防疫服务实现全覆盖。二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成立了现代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和担保公司,综合运用风险投资、贷款贴息、担保贷款等方式为各类农村市场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健全农民培训服务体系。 (二)以培育"三大主体"为重点,增强都市农业发展活力 双流县以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现代农庄"三大市场经营主体"为重点,增强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培育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引导群众通过集体资产股份量化、与社会资金合作成立股份公司等方式,组建各种类型的新型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加快培育家庭农场。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以精品种植和一三互动为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效益高、示范性强的家庭农场。三是加快培育现代农庄。结合产权制度改革,采取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方式,吸引现代工商资本在丘陵区域投资建设观光型、科技型、体验型、生态休闲型现代农庄。 (三)以推进"六化合一"为方向,提升都市农业发展水平 双流县坚持以产业规模化、组织集体化、投入集约化、生产标准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品牌化"六化合一"为方向,着力提升现代都市观光农业发展水平。一是着力推进产业规模化。二是着力推进组织集体化。创新组织形式,鼓励和引导农民以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进行合作,大力发展以产权为纽带、效益为核心的形式多样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推动规范发展,指导和帮助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内部治理结构,采取"股份分红"、"二次返利"、"订单收购"等方式,与农民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三是着力推进投入集约化。集成政策、项目和资金,连线成片组团式整体推进"一环一线"田园城市示范线、新农村综合体、示范镇建设。统筹调度,整合各级农业农村发展专项资金,集约投向一三产业互动发展、土地综合整治、场镇改造、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等方面。四是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建立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制定地方标准,鼓励新型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五是着力推进服务社会化。健全公益性服务体系。积极推进镇级农业综合服务站建设,整合"农牧110"、科技专家大院等服务资源,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和引导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市场主体围绕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组建植保类、农机类、生产类、营销类等服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创新农业服务方式。在全县253个村(社区)全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通过委托、招标等方式,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力量承担技术培训、疫病防控、投入品供应等服务项目。六是着力推进产品品牌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品牌创建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创建农产品品牌。 (四)政府主导,商家主体,农民积极参与,加快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步伐 一是坚持灵活土地政策。双流县农业开发用地以租用为主。,县委、县政府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规定凡到双流县租用土地用于都市观光农业开发的,可安排其中土地的10%用于建筑性建设,即每100亩租用地可安排10亩用于建设用地,这些土地主要用农庄内的酒店、客户、管理办公场所等建设。土地承包费一般以每年的9月当地粮食价格为基本标准,以发放粮食代替租金,属田地的,每亩可得300千克粮食(玉米);属山地的,每亩可得200千克粮食(玉米)。土地承包费亦可采用收取资金形式,一般每亩800元至1000元。 二是实行政府资金补贴。为了加快开发建设,县委、县政府专门设立用于农业开发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补贴经费。该县财政每年200万元百姓创家业专项资金,扶持和鼓励百姓创家业的成绩突出者。补助资金由县农村发展局负责审核和发放。同时,各镇(街道办)也要积极创造条件,为百姓创家业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三是成立专门管理机构。为加强对农业开发各项工作的管理,双流县专门成立了农业开发管理委员会,人员从各单位抽调组成。管委会负责全县农业开发各项工作的总体调控,如制定全县农业开发总体规划,各乡镇再根据县总体规划制定本乡镇的规划方案,要求各乡镇在建设特色农业园时各具特色、各不相同,从而避免了乡镇农业园区建设特色方面的冲突和雷同。 其申报运行方式基本是:各镇对用地单位和个人进行农庄、休闲农庄和休闲庄的开发认可后,要报县农业主管部门(农耕地)或林业主管部门(林业用地)审批,并在县委农工办备案。未经批准而占用、租用的土地,统征时一律不予地面附属物赔偿。村民委员会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为土地优化流转提供信息,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四是加大宣传打造品牌。双流县各乡镇每年要举办一个农业博览节,通过举办节日,一方面吸引来自成都等城市游客,另一方面也提高当地的农业园区的知名度,形成农业品牌。各乡镇错开时间举办节日,形成双流县每月都有节庆活动,每月都有农业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三、区发展观光农业的建议 (一)城区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 区是新设立的城区,观光农业起步较晚,发展缓慢,严格来说,观光农业仍是一张白纸。近年来,城区党委政府在发展城区观光农业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区"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和《顶蛳山文化博览园规划》,对五圣宫、那莲古戏台、北帝庙、新江镇徐汉林烈士陵园进行维修,建好烈士纪念馆,修建那楼镇雷婆岭摩崖石刻道路,建镇联团村红龙果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等等,但从发展观光农业层面来说,仍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城区未形成观光农业旅游景区(点),联团村红龙果休闲观光园设施只有旅游休息室、观光台等,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设想之中。 (二)制约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 区观光农业建设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辖区内观光农业点总量小,亮点少,品牌形象还没有树立,更未形成规模化产业。制约观光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点: 1.缺乏科学规划,观光农业发展方向思路不够清晰。区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对这些资源的市场价值缺乏深刻认识,对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以及如何确定观光农业发展重点项目等,至今尚未有清晰的思路。我城区是典型的农村型城区,要发展区观光农业,需要加大城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打响自己的品牌;从区实际出发,科学规划观光农业点,摒弃各自为战,零星摆布的做法。 2.观光农业资金投入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较低。观光农业建设需要大量资金作保障,投入单一,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资金不足,制约了观光农业的发展。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维护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的投入;当前我城区建设的几个农业园区,均以扶贫开发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城区观光农业的发展步伐。目前,成功引进个体老板发展观光农业的典型不多,只有市振企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的红龙果生产基地和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等,其它各种植基地产品单一,特色不强,规模不大,难以吸引游客。 3.配套实施跟不上,离观光农业发展标准差距较大。从当前观光农业市场需求来看,游客喜欢有观光农业园区应具体几个基本条件,即(路)好走、好看、好吃、好玩、好住。而我城区还没建成具有以上几个条件的农业园区。如镇联团村的红龙果基地,交通不方便;"好吃"仅仅为吃红龙果,周边无一间农家乐之类的饭店;"好看"方面除一片片红龙果树木之外,其它景色全无,确实有待加强;除可摘红龙果,再无可用于休息的宾馆及垂钓之类趣事。开田农业可参观现代农业,但是交通也不方便,各类生活设施有待建设,吸引游客的兴趣点还需进一步建设。 4.特色农业宣传载体不多,农业牌子不够响。四川省双流县,每到一处均有欢迎进入某某园区字样的大牌子;各乡镇每月均有相关节庆活动,通过举办节庆活动,吸引成都市内外游客均蜂拥而至,提高了各个园区的知名度。我城区有那楼淮山、良勇野猪、孟莲香葱、新江酸笋、百济芝麻鸭等特色农业,但缺乏大宣传的载体,在市、广西级的知名度还不够高。 5.土地流转难度大,在开发观光农业容易出现各类纠纷。自从分田到户后,农民思想趋向多元化,种植作物难以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随着城镇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导农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难度较大。在公司租用农民土地过程中,容易产生各种纠纷。 6.一产和三产没有形成互动,传统农业抵御风险能力低。我城区种植甘蔗、荔枝、龙眼,养殖鸡、鸭、猪等传统产业比较明显,单靠出售农产品增加农民收入,由于技术跟不上、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应对市场办法少等原因,农民增收难以得到保障,往往出现增产不增收甚至遇到灾害血本无归等严重后果。 (三)发展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 对比四川省双流县,我城区基本情况与双流县有着某些相似之处,城区在发展近郊农业、都市型型观光农业占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旅游资源丰富,发展观光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民族 2.地域优势明显,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强。双流县是四川省省会成都市管辖的一个农业大县,距成都市仅40余公里,地域靠近省会城市,交通十分便利,这为发展农业观光旅游业提供了十分良好的条件。我城区位处广西首府市城区范围内,是市重要的组成部分,距市中心仅10余公里,随着五象新区建设步伐的逐渐推进,城区人居、交通、商贸等不断得到发展,观光农业发展前景诱人。 3.群众积极性高,观光农业发展条件成熟。区成立以来,在城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一港两江三区三带"发展战略,广大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大农村群众积极融入大的发展格局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为农村土地流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统筹城乡工作的不断推进,城市的生活理念、现代化的生活需求正在改变城乡群众的思想意识,盼望富裕、盼望健康、盼望休闲的思想观念逐步形成,农村群众都有改变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强烈愿望,如那楼镇某村坡几百户人家,愿意按照观光农业发展要求,规划拆旧房建新村,为发展观光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关于区观光农业的几点建议 1.尽快出台或者完善农业开发扶持激励政策。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从基础设施建设做起,从技术援助到销售服务,还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从目前情况分析,仅依靠城区政府力量是有限的,也是极不现实的。首先,政府财政有限,投入远远不够;其次,要开发观光农业,必须调动社会广泛力量参与,从资金到人才资源,提供全方面服务。政府必须尽快出台或者完善已有的相关政策,吸引广西区内外社会资金投入,以及优秀管理人才的进入,从而为加快农业园区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为了加快开发建设,建议城区专门设立用于农业开发基础性设施建设的补贴经费,扶持和鼓励百姓创家业的成绩突出者。由财政、农业部门协同制定扶持奖励措施。如对建设规模在2亩以上,投入资金达3万元、5万元、10万元以上的农家乐,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2万元补助。对建设规模在5亩以上的农产品精品园按每亩100元给予补助。对生猪养殖户年出栏50头以上的养殖户年出栏20头以上、小家禽养殖户年出栏1万只以上、兔养殖户年出栏100只以上分别给予每户500-5000元补助。对年销售额达到1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包装营销户按每户5000元给予补助。对年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小食品加工作坊按每户5000元给予补助。对年销售收入或产值达到1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精加工企业,分别给予1万元、1.5万元、2万元补助。另外,属于农业园区排水沟、农家乐大棚建设的,每亩还可补贴0.8万元至1.5万元;如承包山地需要修建道路的,政府财政可按主体工程建设成本25%给予补贴。补助资金由城区财政局负责审核和发放。 2.尽快完成全城区性都市型观光农业发展的总规划和细规划。要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我城区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各乡镇在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细化建设,形成自己的特色园区;必须避免各乡镇之间的规划冲突,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我们可以根据目前各地实际情况,按照"一乡镇一园区一品牌"或"一线多品"的建设模式,推进现代观光农业园区建设。 (1)以镇那路村为中心,依托联团村红龙果基地、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华康百香果基地,打造那路瓜果园区。 联团村位于镇东面,距城区政府15公里,市农业龙头企业-市振企农业科技公司开发的红龙果生产基地落户联团村。该基地计划开发连片面积为1万多亩,地域横跨镇联团村、那楼镇那琅村和新江镇力勒村上百座荒山,1-2年内面积达到10000亩以上。在基地内创造和提供乡村空间,给人以生态旅游的田园风光、乡村休闲度假、农业公园等清新场所。建设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观赏于一体,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的红龙果种植、商品花卉种植、农产品品牌。利用开放成熟期的果园、花园、瓜园等供游客入园观景、赏花、摘果,从中体验自摘、自食、自取的果农生活和田园风光。 镇那路开田高效农业观光生态园,该园于起建,总建设规模1000亩,划分为高效农业生产园区,基地农田灌溉和生态养鱼环坡蓄水区、观光休闲农业别墅区、办公区和新农村建设区;截至3月,已完成园区总体规划设计,道路建设已推成路基;农业生产大棚已建成130个,现种植有礼品小西瓜、哈密瓜、豆角共123个大棚。在园区内建设供游客观赏体验的现代科技农业园、无公害瓜果园、垂钓湖以及住宿的小别墅。 在华康村百香果基地建设农业生态园环境优美、园景宜人的景区、景点、园内小道等,既保持农村环境又可使游客摆脱城市喧嚣,散步田野,悠然自得,融入自然;充分利用园内的山塘水库,设置景区配套设施供游客垂钓、休闲观景。 (2)依托清水泉、顶蛳山、五圣宫、北觥古民居、那莲古圩等景观,利用孟莲村香葱种植基地、孟莲村民俗旅游开发形成一条观光农业加民俗旅游带。 (3)依托至灵山二级公路,打造良勇村野猪养殖基地观光旅游点、中和花卉观光带以及那例观光点。野猪养殖基地靠近城区政府所在地,交通方便,可以结合"迷你署"种植和野猪养殖发展农家乐或红薯博览园,建立相对高档的餐饮和酒店,供市周边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高收入人群到此开展培训、度假等。中和乡平天、新安二级公路两旁花卉种植、欣赏休闲观光带;可以在中和乡那例旦一瀑布打造融农业观光、体验抢花炮民俗、欣赏古桥飞瀑为一体的景点,给游人体验远离都市喧嚣泛舟飞洒(水库)、垂钓、撒网捕鱼的乐趣,品尝农村本土酒菜的风味。 (4)依托十里养殖长廊,打造新江镇那云村至汉林村公路两旁建设西瓜村、七彩山鸡、红龙果种植基地等观光旅游带。一是充分利用到新江公路两旁结合州同村(轻轨到附近新生村、靠近外环高速出入口)种植西瓜传统、新江镇十里养殖长廊优势,逐步建设至新江三产经济带,让来往的游客品尝西瓜、欣赏七彩山鸡,提供优质的餐饮娱乐等服务,在达到一、三产互动的同时,把和新江路边三产连成一片,增加农民收入。 (5)整合在新江至百济公路沿线(附近)的英雄水库、徐汉林烈士陵园、那寨水库和百济社区仁里坡等资源,打造新江百济公路沿线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利用英雄水库旖旎的风光,在附近打红龙果基地园区,让游客游山玩水、吃果垂钓,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那寨水库有果有水有住宿的房子,发展农家乐项目的基础较好。百济社区仁里坡文化底蕴深厚,有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古宅院和"三凝保障"等旧匾牌,有百济芝麻鸭基地,游客可以在此游览古宅、浑水摸鱼、稻田抓鸭、品尝鸭肉等等。 (6)依托那楼镇淮山产业基地,引进商家、企业,制作干淮山、淮山酒以及相关食品,拉长淮山产业链,增加淮山的附加值。可以让爱心人士认养淮山,组织策划一年一度的淮山节,提高淮山基地的知名度,同时带动当地农家乐的发展。 (7)依托扶贫攻坚工程,在那楼镇屯良村至镇龙社区的道路两旁五百米内种植四季长青的景观树、种植各类果树,形成连绵数公里的生态景观带。根据当地发展农家乐、观光农业积极性较高的特点,引导农民拆旧房建新村发展农家乐,让游客吃好、玩好,流量忘返。 (8)依托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古民居群、民族村及摩崖石刻景点打造满足下里巴人的休闲场所。附近灵山县太平镇农民多种梨树,应该发动那蒙坡群众广泛种植梨果,春天一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必将引来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背包客将会用他们独特的视角和艺术敏感将此地美景快速宣传;夏日端午,雷婆岭摩崖石刻上山抢花炮庆祝端午节的习俗必将带旺人气;待到秋天,市民可以前往品尝酸梨果,喝本地出名的蜂糖酒;即使冬天,游客到此可以感受该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采茶戏,感受那蒙古民居、老匾牌、老故事的无穷魅力。那楼镇那良村那蒙坡离城区政府所在地、镇政府所在地较远,农民自建的农家乐即可满足游客。 3.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观光农业开发的统筹。目前,我城区尚未建立负责统筹指导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的机构,仍然存在部分部门之间各自为战的现象。单兵作战固然能够发挥个体的积极能动作用,但是有时候也会互相冲突,难成气候,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成立区观光农业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全城区观光农业开发建设进行统一指导,组成人员可从农业、林业、土地、文化等部门抽调组成,全面统筹,确保观光农业开发建设稳步快速发展。 4.发展公交,构建四通八达安全交通网络。为了更好地吸引市中心游客到我城区休闲娱乐,要大力发展廉价便捷的交通网络。首先,想方设法让每个游客从市中心到城区所在地公交车费1元;城区所在地到各景点要有面包车等方便的交通工具。其次,从城区到景点,从大路到景点,目前还是新农村建设是铺设的村道、坡道,根本不能满足出行需求,要拓宽、拉直现有的农村道路,为游客提供方便、安全的交通环境。 5.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按照"宏观上引导,政策上扶持,工作上服务"的原则,城区集中打造几个观光农业示范点,让城区广大农民感受土地流转带来快速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互动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影响农民转变观念,让农民成为主动推进土地流转的主体。参照双流县"随行就市,实物兑换或现金支付"租地方式,免去群众出租土地的后顾之忧,减少不必要的矛盾纠纷。创新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加强农村思想教育工作,引导部分存在仇富思想的农民改变观念,树立"你发财、我发展"的正确理念,推进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6.建立农产品监测系统,确保游客吃得好、买得放心。建立健全城区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农产品质量认证和标志制度,加强生产档案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退出制度,认真落实疫病防控、农贸市场监管等具体措施,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全程监管,让游客吃得放心,买得安心。 7.以举办特色节庆为宣传载体,提高观光农业知名度。加强观光农业点的发展环境建设,力争在每一个观光农业点都凸显各自吃、玩、乐等方面与众不同的兴趣点吸引消费者。结合我城区二月初二抢花炮节、三月十二花婆节、五月初五山上端午等节庆文化,由城区旅游、农业部门协助城区观光农业管理委员会,统筹策划,力争每个月都有观光农业节庆,促进消费的同时扩大观光农业品牌的美誉度。如野猪养殖基地可以建设红薯博览园,有高档会务、餐饮、住宿场所,也有烤红薯、烤野猪肉的烧烤场。在红薯的收获季节,举办盛大的红薯节,吸引游客前来。在百花齐放的春天,在那楼镇那良村举办梨花节,吸引全国各地的背包客、摄影爱好者以及市区游人前往。 8.结合实际,发展观光农业。一是结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人文景观发展观光农业,让文化旅游与观光农业旅游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实现共赢。二是立足当前,考虑长远,结合市五象新区建设实际布点设计路线,以便更好地接受首府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辐射,提高观光农业的效益。三是观光农业点的建设要结合消费群体的能力和用途打造相应档次的景点,即顾及"阳春白雪"的需求,也要考虑"下里巴人"的承受能力,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第二篇:观光农业考察报告 现代观光农业考察报告 为推进我市旅游休闲城市发展,加快我市***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根据**市农牧业局统一安排,**农牧业局考察团13人在**两位副局长的率领下,就现代农业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模式,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农业名、优、特、新品种,尤其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规模化种植、农产品加工与流通、观光休闲农业等方面,于2014年5月15日至17日赴重庆、成都考察学习。重点考察了重庆合川清平镇黑番区、重庆南川大观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成都青白江天府庄园、龙潭水乡、成都双流永兴镇贝瑞草莓园等。在考察中,通过听取情况介绍、实地察看、现场咨询等形式,了解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看到了都市农业的光明前景,目睹了大市场、大流通的繁荣场面和无公害种植的规模化基地建设,感受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流动,探求了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的宝贵经验,思考了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通过考察,大家深深感到,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加快裕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信心更加坚定,决心以这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一、主要经验 重庆、成都等地在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实践中,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位优势突出,市场潜力大 重庆、成都两大城市体为几大园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重庆大观现代农业园区地处重庆一小时经济圈,作为重庆市的打造的后花园,为重庆市民提供休闲观光旅游的场所,另外,天府庄园和贝瑞草莓园分别位于青白江区和双流县,地处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便捷的交通使高压下的都市人们拥有巨大的消费欲望。两者区位优势的突显,市场的潜力越发变得巨大。 (二)科技融入农业,生产标准高 坚持建设高标准、发展高起点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工厂化生产设施、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等高新技术,把现代生物研究成果诸如基因技术、良种繁育、无土栽培等,现代工业的高科技产品如滴灌、温室等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创出 一种"绿化工厂"式农业生产流水线,把对土地、空间、时间和人力的利用发挥到极致,在有限的自然条件下生产量大质优的农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贝瑞建立了自控玻璃温室,采用了温室自动化控制、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施肥、收集雨水灌溉、蜜蜂与人工辅助授粉、补充输送二氧化碳等高科技,同时,在草莓成熟期播放音乐,提高产品质量。 不仅如此,几个园区都十分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生产,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大观园区设置有警示牌,对于国家命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刊登于警示牌上,促进相互监督。而贝瑞更是打造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药物农药,如此高标准的生产,使得农业更加安全、放心。 (三)文化理念深厚,特色突出 俗话说:小公司做产业,大公司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而言,文化是公司的灵魂,是公司的生命力,要让农业园区发展壮大,就必须要突出特色,做出自己的文化。纵观四个园区,特色尤为突出:重庆合川黑番区以采摘、休闲、会员认领乡结合,促进了民众与园区的互动,同时,以黑色为主题,结合桑葚、黑番茄等特色农产品,形成特色产业园区。而大观作为重庆的后花园,以观光休闲为主题,打造特色农家小院,特色观赏温室,薰衣草园、玫瑰园等以旅游为主导的农业园区,突出农耕文化与现在农业结合。另外,像贝瑞则以打造高端消费的有机草莓为主题,以高科技、精准生产文化建立现代高端农业园区。 (四)思想先进,管理理念前卫 一个园区、一个公司要能长久生存、运行,单单仅有文化还是不够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公司得以长久发展的保障。首先准确定位是根本,良好运行模式是途径,先进管理理念是保障。重庆黑番区的会员管理模式和电子商务在农产品配送中的运用是农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促使现代农业的进步。大观农业园区"大园区小业主"的模式让园区呈现多彩板块,不仅让农业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各展所长,更突出了农业的高效发展。天府庄园农业托管模式大大降低了投资公司对于农业技术缺乏的而引起的风险,使得农业实现产业化更加容易。 (五)基础设施配套,与环境协调 农业是自然的体现。发展现代化观光休闲农业,既要满足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更要适用于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的发展要结合实际情况,配套合理的基础设施,不能盲目将现代化的钢筋、水泥强加于园区建设。通过总结发现,考察的几个园区均运用合理的设计,大多就地取材等建设园区,做到了协调统一。 二、思考与建议 (一)借鉴经验,忌盲目照搬。 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各地先进的经验,作为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的借鉴。**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重庆、成都个人园区的模式,阆中的消费市场不能和重庆、成都相比,要打造我市特定的消费群体,吸引周边城市的消费者。 (二)与***相结合,突出***特色。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打造国际休闲旅游城市之际,我市新建现代化农业园区也应该与旅游休闲相结合,作为古城旅游的补充。**园区的基础设施应与古城风貌相协调,突出川东北特色。 (三)多品种栽培,实现四季采摘 采摘是休闲农业的一个亮点。我市园区的建设在品种上应注重多样化、早中晚品种相结合,避免出现采摘季节性断层,影响消费者消费。再者观赏蔬菜要做好错季节栽培,避免出现无观赏期。保证园区内各品种相协调,实现四季采摘。 (四)强化管理与实施,做好建设基础保障。 针对**园区的建设安排,组建专门的园区办领导班子,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强化工作职责,狠抓工作进度,扎扎实实的做好园区建设。 第三篇:赴四川考察农家乐旅游的调研报告 赴四川考察农家乐旅游的调研报告 为借鉴农家乐旅游先进地区的成熟经验,搭建山东农家乐经营管理者的交流学习近平台,促进我省农家乐旅游的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7月初,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联合省旅游行业协会,组织我省部分农家乐经营者、投资者和村委有关负责人赴四川成都,以普通旅游团游客的身份,对农家乐旅游项目进行了实地专项考察。去年,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曾赴四川就乡村旅游专题拍摄了4期节目,播出以后得到了一致好评。这次《旅游365》栏目也随团进行了拍摄,该专题节目分两期于8月初在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陆续播出。 成都是我国农家乐旅游的发起地,在农家乐旅游的经营和管理方面成绩突出,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农家乐旅游发展之路,对我省的农家乐经营具有很强的借鉴和指导作用,现将几天来的考察情况简要报告如下: 一、农家乐旅游考察的基本情况 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对于拓宽农民创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提升农村精神文明程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考察重点是成都郫县农科村、锦江区三圣乡(现为三圣街道办事处)两处。 农科村位于成都市郫县友爱镇。该村农家乐旅游兴起起于20世纪80年末,农户依靠种植花卉、盆景致富后,成功嫁接出农家旅游业,走出了一条一、三产业有机结合,农民致富不离土的新路。农户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农民得到了实惠,农家乐旅游逐步兴起。目前,全村共有农家乐接待户100户,日接待能力1万余人次。农科村也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中国盆景之乡"、"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三圣乡(现为三圣街道办事处)位于成都锦江区,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乡内农村区域资源丰富,农业文化底蕴深厚,农村生态景观优美。三圣乡深度挖掘农业文化内涵,以文化润色农业、以文化营造环境,以文化提升经营。充分利用花卉产业优势,变单一的鲜花生产为吸引市民赏花休闲的旅游活动,大力发展花卉观光休闲产业,创造性的打造出花乡农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东篱菊园、荷塘月色这"五朵金花"招牌,形成了春游花乡农居、夏观荷塘月色、秋赏东篱菊园、冬看幸福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的锦江四季旅游休闲旅游景观。五个风格相异,定位不同的产业生产、观光休闲园区互为良动,和谐统一。 二、农家乐旅游考察的几点体会 通过实地考察,总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1、坚持"政府主导、集体运作、农户参与"的发展模式。农科村和三圣乡在 "农家乐"的发展过程中,各级党委、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农科村村支书带头开发农家乐,当地政府提供政策支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减免各项税收,进行财政补贴等措施,提高了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积极性。三圣乡采取"政府拿一块、银行贷一块、农户出一块"的方式,一 方面地方政府出政策,农民经营"农家乐"进行的农户改造给予相应补贴,工商、税务、卫生防疫、环保等部门给予最大限度的政策减免和服务支持,实行农户贷款"五户联保",进行小额贷款,解决农户投资问题;另一方面,加强对贷款的监管力度,保证专款专用。 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农民投资农家乐的困难少了、顾虑轻了、信心足了、积极性高了。 2、坚持"高规格规划建设、低价格游玩消费"的发展理念。旅游发展规划先行,好的旅游项目离不开科学合理、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农科村专门聘请专业规划设计单位,编制了农科村总体规划,从建筑风格、文化主题、饮食风味、环境保护等多方面进行规划设计,按照"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进行功能配套,一户"农家乐"就是一个小景区,众多的小景区整合成农科村这个大景区,两者相辅相成,互为照应。县、镇两级采用财政投入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投入资金千万元,实施了整体提档升级工程和建筑单体风貌改造,改扩建旅游环线公路,进行供水、供气、排污等管网建设和旅游干线绿化、亮化、美化等景观营造,同时加大村内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村内道路平整干净,接待设施卫生整洁,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三圣乡则严格按照a级景区标准对"五朵金花"的旅游设施、文化设施、配套设施进行打造。农户要进行房屋修整、改扩建必须要向政府审批,保证修整、改扩建后的房屋与整个景区融合。 农科村和三圣乡都位于市郊,消费群十分明确,均为城市居民。两地始终坚持"低价格游玩消费"的理念,虽然已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3a级甚至4a级旅游景区,但与其他农业旅游示范点和a级景区相比,这两处景点完全是开放式的,不收取任何门票。农科村更是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型农民花园"。 游客在此食宿消费十分实惠,一人60元就可以吃三顿丰盛的农家饭,住一晚农家院。如此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游客的进入门槛,通过丰富"农家乐"的内涵,推出花样多变的旅游产品和项目,吸引着城市居民乐此不疲的来此休闲消遣。 3、坚持"规范管理、强势宣传"的发展措施。"农家乐"虽然起源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践,但并不说明"农家乐"给人的印像就是住房档次差、环境卫生脏、经营管理简单粗放。为规范农家乐旅游的发展,使农家乐旅游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成都市专门出台了《农家乐开业基本条件》、《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划分及其评定评分标准》、《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实施细则》、《乡村酒店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分与评定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成立了成都市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通过评选星级农家乐,引导"农家乐"经营业主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质量,农家乐旅游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农科村和三圣乡通过建立景区管理局――景区旅游接待中心――景区农家乐接待点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对景区设施、从业人员、环境卫生和经营秩序实施精细化、标准化的维护管理。邀请旅游、工商、公安、卫生、消防等部门为"农家乐"经营者讲解服务规范、礼仪礼貌、饮食卫生、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文明诚信经营等方面的知识内容,不定期组织农户赴国内外进行参观考察。通过综合、系统的培训,农家乐旅游经营者诚信经营的意识得到了提高,经营行为更加规范,服务态度更加优化,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好产品离不开强势的宣传促销,农科村和三圣乡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农科村加强与专业主题策划机构的联姻联系,对农科村进行整体包装和推介。相继承办了2014成都国际美食节、中国乡村旅游节、中国成都国际古蜀文化节、首届乡村风情游文化节等活动。三圣乡也全力争取和举办各种类型和规模的主题活动,借助电视台、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强势 宣传,品牌知名度进一步得到扩大。 4、坚持"因地制宜,营造品味"的发展方向。农家乐旅游依托的是当地的农业生态资源、乡村人文资源,决定了支撑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农业产业和乡村文化必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打造农家乐旅游产品,要从当地乡情、民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开发。农科村农户本业是种植花卉、盆景,利用自家川派盆景、苗圃的优势,吸引市民前来吃农家饭、观农家景、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农家乐旅游才逐步兴起。如今农科村又提出了发展"五个坚持",即坚持以自有花木生产基地为旅游观光景点不变,坚持以自有庭院为旅游接待场所不变,坚持以自身既做花木生产者又做旅游接待者不变,坚持历史文化自然注入保持浓郁的民俗氛围不变,坚持以本村农户为主鼓励外来投资共建农家和谐大景区不变。再次体现了"立足本地实际,走特色化发展道路"的决心。农科村利用是西汉文学家、辞赋家、哲学家扬雄故里的文化品牌,积极挖掘扬雄文化,规划建设了扬雄文化博物馆、修葺子云亭,丰富农科村的旅游文化因素。 三圣乡在开发农家乐旅游时,同样坚持"保持乡村本色,凸现文化特色"的开发原则,依托原有花卉种植产业优势,创造性的打造出"五朵金花",在以农业文化为主题的"江家菜地",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朴实的乡村文化,还可以亲身体验参与收种的乐趣;"幸福梅林"以梅花文化为主题,将开发梅花茶、梅花酒等系列产品,深入挖掘梅花的文化价值。"荷塘月色"引进现代艺术理念,吸引众多艺术家在此开设画廊、音乐工作室等,打造以绘画、音乐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田园"艺术村",提升片区的艺术文化内涵。在景观设置突出文化品味,建筑风格在保持原有"农家习气"的基础上,突出川西民居特点,使其文化底蕴得到完全的保留和延续。 5、坚持"集约化运作,追求规模效益"的发展思路。农科村和三圣乡的农家乐旅游都兴起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和逐步规范,已经从单一农家乐型向乡村综合型、一般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从自然生态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 三圣乡在不改变村民原有生产习惯的基础上,将土地集中起来,进行整体再开发和设计,范围扩大了,规模效益实现了。"花乡农居"由村委会组建了土地流转合作社,在原有花卉资源的基础上,把有限的土地集中起来,引进花卉种植的龙头企业,农民成了花卉公司的工人,实现了就地专业。"江家菜地"由村委会牵头,实行耕地出租方式,将农民的自耕地出租给游客,游客可以自己来种植,也可以委托农民种植,收获的农作物由游客支配,也可以由村合作社代卖,收入全部归游客所有。乡村通过集中连片开发、打造产品集群,从而实现规模效益和倍增效益,品牌知名度更加响亮。 三、此次活动策划的总结 1、策划准备充分,活动目的明确。这是山东首次由旅游媒体运作的农家乐主题旅游活动,活动由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主办,由农科频道《旅游365》栏目承办。活动旨在为山东农家乐管理经营者搭建交流学习近平台,促进齐鲁城乡旅游的和谐发展。从前期开始,活动就在农科频道、大众日报、齐鲁周刊展开大规模宣传,得到了省内观众和农家乐行业的热烈反映,短短一周多时间,就接到200多人次的报名咨询。 此次活动,考察团成员主要来自山东电视台《旅游365》、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秘书处、 山东火炬投资集团、临沂蒙阴县桃花源村、还有《旅游365》的8名幸运观众。他们各自代表山东的媒体、农家乐行业管理者、投资者、经营者、游客,分别从自身的角度体验观察成都农家乐,汲取有益于山东农家乐发展的经验。活动让山东农家乐行业的各个角色真切体会了成都农家乐的方方面面,也为《旅游365》的农家乐考察节目有了丰富的视角和素材。 2、注重体验互动,追求考察实效。考察团成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分别代表山东省农家乐行业的各个角色,从自身实际出发考察,深入到了四川农家乐发展状况的各个角落,并得到了第一手的材料和准确的判断,对自身的农家乐项目建设获益匪浅。并且,他们的收获感受,在山东省具有一定代表性。 来自临沂市蒙阴县桃花园村的村支书石运法说:"这次考察让我深受鼓舞,尤其是郫县农科村的发展,对我启发很大,应该说我们村的基础很好,发展的希望更大,我们村背靠蒙山,山青水秀,瓜果不断,农科村的管理经验、经营模式都很值得学习。" 来自济南的旅游房产投资商杨敬东,正在济南南部山区开发一万亩的旅游项目,考察完成都三圣乡农家乐后,感慨道:"三圣乡的五朵金花起点这么高,做得这么好,我很吃惊,一个4a级的景区竟然不收费用,经营状况还这么好,一年几百万的客流量很了不起 ,三圣乡模式对我启发很大。" 3、旅游主题活动更有宣传实效。这次活动最早是由《旅游365》发起策划的,一开始就从实际活动的策划组织着手,追求媒体宣传的最佳效果。实践证明,以活动带报道,比纯粹的媒体报道更加丰满,更有实效。 四、对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差。针对目前"农家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结合这次考察的体会,下一步应着重做好我省农家乐发展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大政府主导力度。成都农家乐旅游成功的关键在于地方政府发挥其主导作用。据了解,三圣乡"五朵金花"的打造,成都与锦江区共投资1.2亿元,利用"花博会"的契机,改造三圣乡的五个村庄,乡村道路硬化和房屋立面改造90%的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二次改造区政府按人均35平方米的宅基地面积,每平方补助100元的标准投入,以买一把遮阳伞送一把,买一套餐桌送一张桌布等方式引导农民对设施升级换代。与此同时,区政府调整支农资金,强化了对"农家乐"的支持,"农家乐"星级评定全部免费等等。而我省多数地方政府对农家乐旅游的扶持措施不多、力度不大。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农家乐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也处于缺失状态。建议进一步完善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尤其是切实抓好已有政策的贯彻落实,为"农家乐"发展营造良好氛围,创造良好条件。从政策、机制、资金、财税、规划等诸多方面给予全面支持,加大对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建设的投入,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与减免农业一样减免农户经营"农家乐"的相关税赋等。各有关部门也要积极帮助农民做好管理和服务工作,不断完善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环境。 2、加强管理,规范服务。成都市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标准化建设工作,规范了农家乐的经营管理,极大的促进了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发展。据了解,目前我省只有少部分市出台了相关文件,如临沂市曾下发《关于在全市开展创建农家乐旅游示范村工作的通知》,日照市就 民俗旅游曾出台了《日照市民俗旅游管理办法》、《日照市民俗旅游户标准及星级评定办法》等等,多数地方仍然缺少对农家乐旅游的全面规范性管理文件。建议政府尽快制定地方性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标准,实行规范化管理与服务。进一步强化农家乐旅游的安全管理、卫生管理、诚信管理,为游客提供安全洁净、健康卫生的旅游和生活环境。引导"农家乐"经营户树立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的思想观念,以优质服务和风格独具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同时也要为"农家乐"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当前特别是要加强对"农家乐"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包括旅游知识、服务规范、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等等,有利于"农家乐"从业人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和趋势,进一步抓好日常管理和经营。 3、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农家乐旅游的健康快速发展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通过规划引导,保证当地农家乐旅游的有序发展,逐步改变目前我省"农家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充分考虑当地环境的承载能力,强化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的意识。农家乐发展规划不仅要与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而且要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规划,防止规划和设计不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规划设计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自然人文环境,在房屋建筑,环境营造,活动设计等方面下功夫,做精"农家乐"品牌。要防止"农家乐"旅游开发建设上脱离农民主业,脱离朴素、自然、协调。认真挖掘总结地方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使"农家乐"旅游与当地民俗风情和乡土文化实现有机结合,提高"农家乐"旅游文化品位和服务档次。( 第四篇: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默认分类 2014-12-25 15:03:43 阅读48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山西省观光农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山西省农业厅 观光农业是一项新产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开始兴起。近年来,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随着大中城市市民观光休闲需求的增长,我省各地观光农业也开始起步,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各级对观光农业产业的认识逐渐提高,国家农业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成立领导组,并联合下发《关于促进观光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意见》,农业部还增设"休闲农业处"专门主管指导全国观光休闲农业工作。省长孟学农同志在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拓展农业功能,把观光农业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实现形式, 加快发展。 一、提高对发展观光农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观光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把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在一起,利用农业景观,农村自然环境,以及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和农村文化等,吸引游客观赏、品尝、购物、劳作、体验、休闲和度假的一种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发展观光农业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新的产业面的形成。 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农业产业资源和农村民俗文化资源,既减少了传统旅游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消耗,又充分挖掘和利用了当地资源,扩大了农业生产经营范围,调整和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实现了农业和旅游业之间产业链的延伸。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协调发展。一个成型的、推向市场的旅游产品,必然涉及到交通、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方面,观光农业不但可以带动农村道路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而且可以促进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的销售、餐饮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人流、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可以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 (二)观光农业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促进农民增收。 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展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农民就业压力。根据研究,观光农业每增加1 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相关行业5 个就业机会。我省观光农业资源丰富,如果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既可以壮大旅游产业,又可以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围绕观光农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可以有效解决广大农村劳动力资源富余的问题,促进广大农村的社会繁荣和稳定。同时,通过开发观光农业,可以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实现农产品的多项、多次增值,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开辟了一条由传统农业向"三高"农业与旅游产业 有机结合的效益型农业发展道路。 (三)观光农业有利于丰富和保护农村地方文化。 我省是黄河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螺祖养蚕、后程教农都源于我省,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发展观光农业可资利用的最珍贵的资源,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提供了可能。通过深入挖掘和利用当地的民俗、文化,开展多种形式的服务项目,使旅游产品的类型不断增加、内涵不断丰富,可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农民认识到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使当地农民更加注重对地方特色文化的挖掘和 保护,使几千年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所蕴含的古老文化、民风习俗得以传承和发扬。 (四)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观光农业是集第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一个新行业,对农业的科技水平有较高要求,对农产品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对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有较高要求,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可以大幅提高农业效益,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发展;观光农业相对于一般农业来说收入来源广,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过上富裕的生活;观光农业对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卫生环境和农村的村容村貌要求高,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可以促进村容整洁,村貌美化;观光农业可以吸引众多的城市游客,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实现城乡文化的有效交流,把现代城市文明引入农村,促进农村文化升华,全面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有利于形成更加文明的乡风;观光农业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工程,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水平要求高,要求有规范化的管理规章,有现代的管理理念,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以及民主决策程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化进程,实现农村民 主管理。 二、我省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观光农业整体规模得到壮大。目前,全省观光农业点已发展到104 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有23 家,省级示范点44 家,省级农业观光点37 家。可以说在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成为全省旅游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试验田。在这些单位中,有农园观光型,如大同的白马生态园。农园采摘型,如清徐葡峰山庄、农科院的农业观光采摘园等。特色村镇型,如大寨村、西沟村、贾家庄以及锡崖沟等村镇。农业科技观光型,如太谷怡园酒庄、东湖醋园等。自然生态型,如苗 城圣天湖农业观光园、万荣阳光地中海农业观光园等。 (二)农业观光旅游市场得到拓展。随着旅游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和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农业观光旅游成为市场热点。其特色鲜明、参与性强、消费水平适中,通过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开发,形成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知和休闲的需求。全省已有巧家示范点被组合进入旅行社 销售的线路产品中,大多数点形成了自己的市场客户群。 (三)一批典型示范单位脱颖而出。进入旅游示范点行列之后,老点得到了提高,新点得到了发展。多数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提高了原产业的附加值,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大寨、西沟、东四义和贾家庄等老典型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同时。皇城相府村、后沟古村、和谐生态园、锡崖沟、葡峰山庄等一批新典型也脱颖而出,特别是近年以来在太原市区周边的清徐、晋源、草坪以及榆次、太谷等地有10 多个房地产、煤焦和其它民营企业开始参股和新建观光农业点,建设标准越来越高, 越来越规范,成为现代都市农业的一个新亮点。 我省观光农业虽然有一定的优势,并取了一定的发展,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容易忽视的问题,也面 临着许多的困难,总体看,还处在起步阶段。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观光农业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难以留住游客。75 家观光农业点中有直达硬化公路的51 家,区内有观 光专用硬化路的33 家,有标准化厕所的25 家,有宾馆和标准化农家乐客栈的18 家。 二是宣传不够,客源不稳,效益不高。每年有专门宣传经费的仅5 家(大寨、皇城相府、和谐生态园、后沟古村、葡峰山庄),有宣传主题活动的13 家。每年接待游客以10 万人次以上的5 家,5 万人次以上的3 家,1 万人次以上的n 家,其余都不足万人。年收入在100 万元以上的2 家(大寨、皇城相 府),在50 万元以上的2 家,在30 万元以上的7 家。 三是投入不足,潜力得不到充分挖掘。首先是政府的引导性投入少,省级从2014 年起,将观光农业列入专项预算,每年100 万,每年扶持ro 个左右示范点,平均不到10 万元。市一级,除了晋城每年有 10 万元专项资金,其余均无专项扶持资金。其次是示范点自身投入不足。据统计,累计投入在1000 万元 以上的仅有6 家,在500 万元以上的仅有5 家,其余大部分投入在二、三百万元左右。 四是缺乏科学规划。有专门规划的25 家,规划经过省级评审论证的13 家,由县政府整体规划的仅 太谷五村1 家。 五是管理不规范。其突出问题是村企不分,没有专业管理团队,有观光旅游独立法人和专业管理团队的有h 家,实行承包经营的有9 家,绝大部分还是由村党支部或村委会直接管理。 三、科学布局,分类指导,规范发展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美化农村环境,繁荣农村文化,增进城乡交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为目标。按照观光农业发展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旅游业发展相结合,与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相结合,与现代农业建设相结合的要求。以农业文明和农村文化为主线,以农业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及农村文化习俗为主要内容,建立一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特色的,具有观光、品尝、体验、休闲、度假、教育等多种功能的观光农业景区(点),使观光农业成为我省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我省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试验田,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具 体的发展思路是:科学布局、分类指导、规范发展。 科学布局,就是根据观光农业的市场需求和资源分布,有计划地、有重点地规划观光农业的布局。从我省实际出发,今后一段时期重点是在"十一点三区"发展一批观光农业项目。所谓"十一点三区"就是以十一个地级市为中心,在城区、郊区和山区因地置宜发展不同类型的观光农业项目。城区交通便利,最接近城市消费群体,观光农业要以观赏游览、体验农作为主,可以重点发展农业公园、花卉观赏园、垂钓场以及市民租赁农园等观光体验型项目。郊区,重点发展观光采摘、租赁农园和农家乐项目。观光采摘项目,是在农产品收获季节吸引游客观赏田园风光,农业风景,采摘果实,购买新鲜农产品。租赁农园项目,是指向城市居民收取一定费用,将少量的果树、菜园、瓜园等租赁给他们,他们在节假日前来从事耕作、播种、灌溉、打药、采摘等全过程农事生产活动。可以实行定期租地、有偿管理或承包租地、自选管理等多种方式。农家乐是指到农村吃农家饭、住农家房、干农家活、享农家乐,感受乡土生活和文化习俗。山区,重点发展休闲疗养项目。让城市居民摆脱城市的喧嚣嘈杂,享受清新的空气和宁静的氛围,主要包括森林 旅游和水库垂钓。 分类指导,就是根据不同类型观光农业的特点、市场潜力、资源享赋选择不同的发展方向、经营模式。一是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近几年我省各级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上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园。如大同的白马生态园、农科院的农业观光采摘园,这类型观光农业点,今后要重点在拓展功能,提高科技品味,完善服务设施上下功夫,逐渐建设成农业科技人员和中小学生观摩学习、培训、实习的场所,形成固定的客源。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上联加工企业、下联农户和基地,是工业和农业的结合体,是发展农业和工业旅游的结合点,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拓展旅游观光业务既有利于扩大企业品牌宣传,也有利于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这方面怡园酒庄、东湖醋园做的比较好。这类观光农业点今后要在开设观光通道,建设实习体验车间,开放生产基地,培育企业文化,开辟旅游专线,成立观光公司等方面多作文 资源独特。如万家寨、漳河水库、恒山、庞泉沟、芦芽山等景区碧水清山、风光秀丽,都具有极高的旅游开发价值。这类型观光农业点,今后重点在增设农业科技示范项目,扩大辐射带动范围,开设农家乐,规 范境区管理,开辟旅游线路,加强宣传广告等方面多做工作。 规范发展。就是借鉴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在观光农业发展中要坚持以下几项原则:一是必须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础。观光农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型产业,农业是基础,离开了农业,观光农业也就无从谈起。因此,观光农业必须在农业生产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发展,绝不能脱离农业另搞一套,更不能脱离农业,搞太多的人文景观。二是必须与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相结合。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农业和旅游业都已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较稳定的布局,观光农业的规划布局要充分考虑农业和旅游业的总体布局,要尽可能在农业现有基础上开发增加观光农业的特性。通过发展观光农业,达到调整农业结构,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目的。三是必须因地制宜,突出个性和特色。特色是观光农业的生命所在。观光农业要突出个性和特色,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力戒大而全和重复建设。四是必须立足现有基础,循序渐进。发展观光农业要先易后难,梯度推进。根据我省目前的居民消费水平,观光农业要重点发展观光旅游和短期采摘型以及休闲型的项目,教育型和租赁农园项目应有选择地适度发展。五是必须突出文化品味,形成有特色的观光企业文化。观光农业项目要注重文化品味,继承和发扬我省的地方文化特色,丰富乡土文化内涵,要把教育、健身和科考等寓于旅游活动中,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农业技术和科学知识教育的基地。六是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观光农业之所以吸引游客,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农业景观。因此,观光农业在发展景点建设的同时,一定要 严格控制基建占用耕地,防止出现新一轮项目建设热,特别是变相的房地产开发热。 四、加强领导,创新机制,保障观光农业健康发展 1,加强领导。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各级农村工作部门要高度重视观光农业的发展,要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人员赴观光农业搞得好的省份去参观学习,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要积极向财政、计划等部门宣传、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现有的农业项目要向观光农业倾斜集中。观光农业是一项涉及面广的产业,各级农村工作领导组办公室要主动承担其观光农业的行业管理职能,加强对外联系和协调,为观光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力求形成部门间协调配合、上下级齐抓共 管,行业内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 2,创新机制。一是广泛发动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包括民营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个人以及外商参与兴办观光农业项目。按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建立开放的多元性社会化投资机制和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二是山西省观光农业协会要会同各市、县策划和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充分运用各种融资手段,对外招商引资。三是对于观光农业项目的投资者,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集团合作企业,也不论是农民个人,还是外商投资企业,只要符合发展规划,发展前景好,省里在各项政策上都一视同仁,给以支持。四是旅行社和观光农业企业可以相互参股、持股,通过各类要素在资本与产权层面上合作,形成功能完善、市场 发展潜力大的旅游线路产品。要整合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实现规模集聚效应。 3,科学规划。省、市要根据本级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制定观光农业发展规划。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形成政府引导、各方协作、共同发展的机制,使观光农业成为各部门、各行业的纽带和桥梁,构建"大农业"、"大旅游"格局。各观光农业点在开放之初要先做好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规划要走出去、请进来,要到发达省份,甚至到发达国家去参观学习,洋为中用、博采众长。要请国内外的著名规划设计师进行创意规划,在规划上要舍得下本钱。要搞好规划间的街接,观光农业点的规划、行业规划, 地区规划要相互对接。 4 、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是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行业标准的制定要精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家乐旅舍、导游导购、餐饮服务、景区环境、娱乐服务等都要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各观光农业示范点要积极探索实践,主动制定本示范点的管理标准。省观光农业协会要在各示范点企业标准的基础上, 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尽快制定出台我省的观光农业行业标准,标准的制定要充分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从我省实际出发,既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又要切实可行。标准制定后,要大力推行,积极实施,在发 展中规范,在规范指导下发展,尽快使我省观光农业发展走上规范化道路 第五篇:关于赴四川崇州考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赴四川崇州考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调研报告 2014-03-09 11:07:02信息来源: 安徽省土地网 编者按: 当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已成为全国各地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党的十七届三、四中全会确定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方向,明确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城乡一体化"建设首先要推动农村体制改革和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由此可见,"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乡"不在"城",而完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深化土地管理改革则是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当前省厅提出在全省开展千村整治工作,无疑顺应了这一历史变革要求。在这一进程中,国土部门如何进一步做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更好地与新农村建设、整村整治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中的作用,我们一直在探索,在思考。现将芜湖县国土资源局承良杰随队赴四川崇州考察学习城乡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调研报告刊出,供大家在工作中交流参考。 作者:承良杰 一、崇州市基本做法 崇州市地处川西平原,东距成都25公里,于1994年撤县设市。全市面积1090平方公里,平坝区占总面积的52%,山区占总面积的43%,丘陵区占总面积的5%。总人口64.15万人,市辖25个乡镇,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瘦肉型猪基地县、粮棉专贷大县和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区,一、二、三产业发展均衡。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中国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已经成为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为此,成都市从2014年开始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并将其作为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手段。在这一探索过程中,成都市充分利用级差土地收入规律,推进土地综合治理工程,在城乡资源之间搭建起市场化的互惠共享机制,提高了农村和农民在土地城市化增值中的分配份额,着力破解城市发展"地从哪里来"和农村发展"钱从哪里来" 两大难题,促进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作为成都市发展的重点区域,崇州市高度重视,抢抓时机,利用国家试点政策机遇,进一步创新观念,以"政府创新政策环境、市场活化经济资源、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为目标,依托"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以土地综合整治为突破口,以土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为平台和抓手,创新耕地保护模式,加快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长足发展。2014年,该市gdp达到90亿元以上,年增长点高达14%,其中第一产业年增长点达6.5%以,第二产业年增长点达19.4%以上,第三产业年增长点达12%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达到5754元,年增长点达 10%以上。今年10月13日,成都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示范项目建设现场会在崇州市桤泉镇召开,对其好的做法和经验在全市范围内推广。 (二)主要做法 1、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是前提。 崇州市认为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深化,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旅游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是拉动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的城乡形态的载体,全市上下务必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为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督导,率领县几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农村考察,积极和省、市国土部门进行对接,了解土地综合整治要求、任务与实施方法,召开现场会和调度会,全力推进各级干部与群众加深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组,由市长任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开展,各乡镇也对应成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指挥部,由联系市领导任指挥长,乡镇党委书记任副指挥长,亲自抓、亲自研究具体工作、亲自解决具体问题。同时加大对土地综合整治政策的宣传,县电台、电视台开辟了专栏进行宣传报道,并充分利用会议、简报、标语、宣传材料、举办讲座等形式,广泛宣传新的土地政策,宣传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宣传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给群众带来的具体实惠,使群众切实明白土地综合整治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配合、支持此项工作。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密切协作,形成政府组织牵头、部门各尽其职、群众支持参与的工作局面。 2、深化改革,创新制度是基础。 崇州通过调研,认为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对旧有"散、多、乱" 农村居民点进行拆、并,对田块小、多且不规整的耕地进行规模整理,将土地整理出的耕地指标作"占补指标",将居民点整理出的指标作为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实行市场化运作,利用级差土地收入规律,将一部分城市土地增值收益返还于农村,用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城乡资源互惠共享的解决方案。经过慎重决策,在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土地综合整治实施工作考核奖惩办法》及《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推动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顺利实施。 1、挂钩指标可以扩大到整个成都市,在县内可以异地挂钩到所有乡镇。 2、市场化配置挂钩指标,建立全市统一、城乡一体的有形建设用地交易市场,由价高者取得建设用地指标。同时建立保底收购价,暂时未成交的由土地收储中心按每亩8万元收购。 3、鼓励农民打破区域界限,跨区域向城镇集中。凡愿向城镇转移的农民,可选择跨乡镇,向市域范围内任何一个城镇迁移。进入城镇新型社区集中居住的农民,可依据宅基地及房屋置换城镇住房,自愿放弃原宅基地,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 4、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林业、房屋等确权、登记,以此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项调查,切实查清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分析农用地整理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合理选择项目区。 5、积极探索以集体建设用地为主的多种农村产权资本化运作模式,建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对农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行为予以规范,取得房屋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林权等证后,可以按照规定流转;同时创新金融担保抵押制度,可以据此担保抵押,有效盘活了农村存量资产。 6、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多方筹集资金。一是用项目实施预计新增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和土地储备地块捆绑抵押向金融部门融资;二 是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将国土、水务、农业、林业、交通、环保、卫生、文化等所有涉农专项资金打捆使用;三是指标有偿使用获得的收益;四是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参与;五是争取上级财政予以支持。通过多种渠道,确保了资金到位。 7、加强耕地保护,设立耕地保护基金,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筹集"的原则,由成都市和区(市)县共同筹集,主要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土地出让收益中归集,用于耕地流转担保资金和农业保险补贴、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农户的养老保险补贴、承担未承包到户耕地保护责任的村、组集体经济组织的现金补贴。标准分为两类,一类耕地为400元/亩、年,二类耕地为300元/亩、年。 8、以人为本,妥善处置农民权益,实现富民增收和惠民安居,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制订了统一的补偿标准,以住房换住宅、以宅基地换社保。对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居住的农户除按照8000元/人的基础设施标准配套以外,还给予8000元/人的住房补贴,节余的集体建设用地给予现金补偿。房屋交付后,由政府统一办理产权证,住户只支付工本费。同时项目一经立项先行在村庄规划点指定的范围内将被拆迁农户的安置房建好,然后再进行房屋拆迁;整理出的耕地进行流转的,按每亩每年不少于400公斤粮食予以补助,效益高的还可以参与分红,并就近就业,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三)、各方配合、形成合力是保障。 土地综合整治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部门就能够完成的,在推进的过程中需要行政推动,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崇州坚持"五个结合",即把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镇建设相结合,与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相结合,与推进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促进农民集中居住相结合,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组织相结合,在领导组统一领导下,分清职责,统筹运行。除国土部门外,财政部门负责项目资金的支持和管理,建设、规划部门负责指导新建居民点的规划、建设,农业部门负责土地权属调整和新增耕地土壤肥力,水务部门负责项目区土地复垦的规划和实施指导,环保部门负责项目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监察,形成政府组织牵头、部门各尽其职、群众支持参与的局面。各乡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直接负责,其他班子成员积极参与、划片包干、责任到人,从各部门抽调了200多名干部在一线开展工作。将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综合管理,明确各镇及各管理部门职责,按年下达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目标,年终考核,兑现奖惩,对考核不合格通报批评,各单位主要领导要说明原因并做书面检查。同时还建立了日常督查、定期通报等制度。正是由于组织协调得力,工作形成了合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才能够迅速展开,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在推进过程中,该市还强抓地震灾后重建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专门为地震灾区制定的《关于实行保证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支持政策》(国土资发[2014]119号),进行先行用地!即从2014年到2014年,该地区新增建设用地,可优先安排,分类统计上报,国土部在国家计划指标中给予追加认定;对农业建设用地不列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规模控制,只需市县核准补充耕地方案并报市县政府批准省国土厅备案;对重点工程和灾后重建特殊用地,先行预审、先行用地。四川省政府根据该文件又出台了相应政策,对需报农用地转用的,其一书四方案等材料由成都市政府直接批准报省厅备案。而所有制约性条件只有一个,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这一特殊政策真正解决了该地区指标限制这一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该市工业园区面积13.33平方公里,已批供落地项目300多家,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发展。 崇州市在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中,走在了全市乃至全国的前列,也有力推动了该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但在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如:其村庄整治投入成本为12.5万元/亩,资金量较大,后续资金筹集困 难;在农村土地确权和流转过程中,城镇居民购买农民房屋、一户多宅现象较多;市、县对耕地保护基金的筹集存在畏难情绪;耕地保护基金的发放对象难以合理界定,等等。针对这些难题,该市不断地探索总结经验,并积极吸取其它地区的一些好的做法,其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体系也将会逐步完善。 二、推进县级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建议 近几年来,全省各地狠抓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新型农村建设和新型社会建设,社会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面貌日新月异。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各地通过大力实施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全力推进建设用地置换工作,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有效地化解建设用地需求矛盾。但随着国家推进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保增长、保红线,土地供需压力是越来越大,同时资金投入不足,新农村建设点多规模小、建新不拆旧,农村产权模糊,保护意识不到位等,制约了进一步发展。 总结崇州城乡一体化实践经验经验,以土地整理和建设用地置换为平台和抓手,用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和办法,全面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是坚持扩大内需方针、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的重大举措。在当前迎难而上、化危为机、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入开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农村面貌,繁荣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方针切实管用的措施,也是深化统筹城乡发展实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行之有效的办法。为此,建议: 1、成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综合性组织,形成合力。由于土地综合整治牵涉到方方面面,影响千家万户,必须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我县应成立由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领导组,政府办、发改委、农委、建委、财政、国土、规划、水务、交通、林业、社保、供电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指挥和协调项目实施。按照"统一立项、统一实施、统一验收,分类记帐"的原则,将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新农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测土配方、沟渠清淤、村村通等多项涉农工程进行合并,形成"项目链条",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实施,使项目实施达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社会效益最优化、生态效益最美化。各镇也要相应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班子,负责土地综合整治的实施工作。同时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将项目实施纳入各部门和各镇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签订《责任状》,加大考核力度,必要时可试行一票否决。 2、全面开展农村土地产权确权登记,切实摸清家底,做好统筹规划。要充分利用全国第(来自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利用新科技,完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全面查清土地类型、结构、面积和权属状况,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为建立农村土地产权市场奠定基础。同时在此基础上编制科学合理的专项规划,要充分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导向性、和可操作性,广泛听取项目区农民意见,让项目实施能给农民带来最大的方便。在确定具体项目时要切实做好可行性论证,不仅要考虑到有效耕地面积的增加,同时还应考虑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统一。要注重项目的工程规划设计,合理安排田、水、路、林、村的布局,调整用地结构,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并尽可能节约建设资金。 3、对项目资金实行统筹管理。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由于任务重、难度大、时间紧,所需资金也特别巨大,同时还和建新地块土地出让密切相关,应在财政设立专户,统一收付。同时制定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实现"资金统筹,分类管理,政府调控,综合平衡"。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审计、监察等部门要定期检查,并实行定期公示制度,增加项目资金使用的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对项目效益要进行评估和验收,建立资金下拨终端到位情况反馈和资 金使用效益公示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 4、完善农村土地征收、征用补偿机制。目前我县农村集体土地在被征用过程中,受区位、项目、时间等因素影响,补偿标准差距很大,容易产生一些矛盾。要充分考虑被征地农民的合法利益,提高现行征用标准,以即将实行的区片价为基准,统一制定合理的补偿标准,实现同地同价;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建设用地置换补助标准,建立最低保护价格。要改变补偿方式,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为根本,逐步从现金补偿向解决社保方向迈步,全面建立被征地农户社保基金,纳入城乡居民统一保障体系,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保障社会稳定。条件成熟时,要出台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机制。 5、设立耕地保护基金。保护好耕地是继续科学发展的前提,设立耕地保护基金的既是一种责任的设立,也是一种权利的设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在承担了耕地保护责任的同时,也享受到获得补贴的权利,从而更好调动群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为未来发展留足了空间。可参照崇州方式设立耕地保护基金,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以二次土地调查确认的耕地数为基准,确保发放准确、合理。 6、规范农村建设行为,推行节约集约用地。要全面加强新农村建设的监管,严查乱占耕地、少批多占、非法转让以及假借新农村建设之名行开发之实等违法行为,对那些将原宅基地或新建房屋转让的,今后申请再建房屋一律不予受理,对"建新"后主动"拆旧"的农户,应参照建设用地置换房屋拆迁补偿标准予以奖励励,对一户多宅的,要坚决收回多余宅基地;同时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节约集约用地,规划点要统一集中,减少数量,扩大规模,鼓励建造多层和高层安置房,尽量少占土地,少占耕地,推行小区规范化物业管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7、以政策为保障,以指标市场化为刺激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土地综合整治不仅仅是一个个建设项目,同时是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系统性工程,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加大融资力度,引入社会奖金,从人力、物力、财力予以优惠和扶持。对产生的占补指标和置换指标,要建立有形交易市场,运用市场机制进行分配,确保县域、镇域经济均衡发展。各镇也应出台鼓励政策,投入相应的资金,对项目积极性高且效益明显的村及农户予以一定的补偿和奖励,以此调动各村及项目涉及农户两方面的积极性。 8、创新金融服务方法,加大融资力度。要充分利用部分政策性银行已将土地整治列入资金放贷范围,实行优惠利率,做大、做好项目申报,以此建立专项基金,保证土地综合整治有长远、持续的资金保障。同时对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要积极和金融部门沟通,创新方法,拟订制度,也可进行融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