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经济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74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这是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速第一次进入6时代。此前1月1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MF)发布的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的独立估计显示,中国2016年经济增速为6.7%,印度为6.6%。2015年两国增速分别为6.9%和7.6%。这也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速重回全球第一。 中国国家统计局长宁吉喆诠释6.7%的内涵,"当前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已达11万亿美元,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都是很大的数量。因此,经济增长速度6.7%,依旧处于合理运行区间,也处在6.5%到7%的预期区间,仍是中高速增长。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还是比较高的速度。"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仍然取得了平稳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经济抵御外部冲击的能力正在增强,国民经济运行的积极因素正在逐渐积聚,下行压力正在逐步化解,总体趋势向好,在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下,中国经济仍然折射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面。 2016年度中国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1.2个百分点。而美国只贡献了0.3个百分点,且有高额外债,欧洲的贡献更只有0.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的贡献率远超所有发达国家之和。 当前全球增长动能不足,难以支撑世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全球经济治理滞后,难以适应世界经济新变化;全球发展失衡,难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当此之时,中国速度彰显引领意义。 激发增长动力和市场活力,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结构优化看,2016年,服务业的比重继续提高,消费贡献率占了将近2/3。从转方式来看,2016年,单位GDP能耗下降5%,这是来之不易的;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企业效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是转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2016年中国"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初显:钢铁煤炭行业圆满完成全年去产能任务,全年原煤产量比上年下降9.4%;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0.5%,增速同比放缓4.1个百分点:商品房库存水平持续下降,12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比上年末减少2314万平方米;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及成本均有所下降。短板领域投资加快,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水利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39.9%、20.4%和19.5%。 防范潜在脱实向虚的风险,把实体经济做得更加扎实,中国作为世界实体经济大国的地位没有动摇。中国的工业生产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20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我国农业的主要产品产量多数都处在世界第一,这其中既包括粮食谷物产量,也包括棉油产量。从农业、工业的角度看,中国是世界上实体经济大国。从服务业看,交通运输、商品流通,都是直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它们自身也是实体经济,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在逐步上升。 中国同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涵盖60多个国家,中非贸易快速发展,对外投资大幅增加。2002年至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幅为35.9%,2016年为44.1%。目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0978.6亿美元。中国将继续开放国内市场。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 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使"中国方案"有强大说服力。 展望2017年,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世界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金融环境收紧幅度大于预期,英国启动脱欧程序的负面影响扩大,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加剧。 中国将以全球化的思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进一步引领世界,同时也促进中国自身发展,中国经濟增速保持在6.5%到7.0%合理区间的大势不会改变。